第450章 浙江新政《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50章 浙江新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50章 浙江新政

“户主赵迁,户口七人,原有田十二亩,现在均田二十八亩,粮二十八石……”
“户主王牧,户口二人,原有田二亩,现在均八亩,粮八石……”
“户主吴会,户口一人,原无田,现在均田四亩,粮四石……”
九月中旬,江西吉安府永宁县济安镇内,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均田运动。
江西吉安府,作为江西官员的集中地,这里毫无疑问是被流配官员最多,被缴获田亩最多的地方。
伴随着新政官吏抵达,由朝廷下放的流官、吏员开始接手吉安府事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均田政策。
伴随着秋收结束,那些曾经的佃户被齐民编户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耕地。
“我的田啊!!”
四周的人都从年轻走向了老迈,自己虽然正值壮年,可也能感觉到时间在自己身上的流逝。
“浙江新政快些,然后对湖广、广东、福建三地进行新政。”
苦难的日子终究过去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朝廷的新政。
虽然是单身汉,可他并不懒惰,只是因为家中贫穷才单身到了现在。
况且,他只能改变大明朝,却无法改变地球,因此二百年后的小冰河期依旧会到来,而届时西北依旧会爆发十数年的旱情。
大明并没有在黄河修建大桥的能力,虽说冯胜在兰州修建了黄河大桥,但那只是浮桥,根本无法通过火车,因此最终还是要以中转坐船的方式前往南岸,从南岸乘坐火车从凤阳直抵江浦。
“今年之所以还能维持,也主要是因为没收了今年缴获之田部分田赋所致。”
隔着老远,他们便看到了前方港口悬挂的牌匾,吕宋港三个大字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七万屯田卫军身后是三十余万亲眷,因此这次的戍边,无非就是一场迁徙罢了。
“乡镇人口基本都满足了人均四亩的标准,少部分超出,少部分不足。”
“上次乌程、归安、德清三县大疫时我便下教令说过这件事,让好好注意灾后处理,现在不仅没能遏制,反而扩散到了其它五县,造成更严重的疫病死伤。”
浙江都司的屯田卫已经快四十年没打过仗了,加上武器装备也是洪武年间留下的,因此面对肇州四卫的监督,并没有人敢于反抗。
也在他处理奏疏的时候,数千里海疆外的一支船队从东南方向缓缓靠近了一处港口。
“除此之外,北方除了东北方向的铁路,还需要修建一条从京城经过山西、直通西安,再前往兰州的铁路。”
“不管耗费多少也要修建。”朱高煦语气不容置疑,黄福也作揖道:
“材料应该足够,经过去年的提升,每年囤三万吨铁料来修建铁路不成问题,现在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大概五年余三个月就能竣工。”
交代了一切,朱高煦揉了揉眉头:“郑和到哪了?”
“你的想法不错,但还是太保守,西北的铁路不应该局限在兰州,而是要想向更西方的哈密修建。”
四亩水田,以他的能力,每年可以稳定产出十石以上。
二十年过去,他多年攒下的钱不过五贯,原本想着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然而随着朝廷的均田运动开启,他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而且还是水田。
“以前我们不去挖掘,是因为成本太高,可如今有了铁路,我们再不挖掘,那不是便宜了瓦剌和鞑靼吗?”
“除了漠北,南洋也是一样,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你不过五十二,你我君臣还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放心看着便是……”
即便按照以前每年要交三成左右的田赋、苛捐杂税,他也能留下九石粮食,更别提如今只收税一成了。
只有哈密修通铁路,朱高煦才能在日后东察合台汗国内乱时收复西域,这是他有生之年能做到的事情,自然不会放过。
“不过为了防止偷盗铁轨的现象,臣建议在路线沿边修建仓库,先把材料运抵,随后一口气动员数十万百姓,多点修建,并不会拖延工期。”
“臣以为……”黄福似乎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因此他不假思索的说道:
“东北为我朝北方粮仓,又产铁与黄金,自然要修建,不过刚才殿下您已经有了准备,那臣就不班门弄斧了。”
黄福穿着常服走入殿内,朝着朱高煦作揖道:
“臣领教令……”
与此同时,他也与黄福说道:
朱高煦对西南的铁路十分满意,交趾通往滇西的铁路修通,那交趾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滇西,而东北和江南的军工则是可以走海上运往交趾,走陆路运往滇西,帮助大明朝控制三宣十慰。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闻言皱眉道:“先前流配的那些罪民还有许多没有抵达流配点,他们的口粮对于朝廷来说也是笔不小负担。”
相较于上次江东六府的雷声大雨点小,江西可谓是闷声发财的代表。
新政派势大,如果一口气把浙西也打压下去,那么庙堂之上还真就是新政派一家独大。
黄福毕恭毕敬作揖,见朱高煦没什么要说的,他这才退出了春和殿。
“对亦力把里,我们还需要好好防备,日后若是遭遇入侵,也要有反击并收复失地的能力。”
“一千二百五十七万六千余名百姓,耕地四千二百一十三万三千余亩,其中水田三千四百二十七万六千亩,水浇地二十九万七千余亩,旱地七百五十四万亩。”
“教令张辅袭英国公爵,授张纯为泗城伯,盛庸为浔州伯,刘真为庆远伯,孟瑛为保定伯……”
朱高煦所说情况,便是此时大明朝新政制度下的财政情况。
全程两次跨越运河,一次跨越黄河,这其中运河的桥梁还能修建解决,但黄河就不行了。
“臣倍感荣幸……臣告退”
朱高煦的声音威严而出,可郭资却有些摸不着头脑。
时间一点点流逝,直至鞭炮作响,永乐十四年如期而至,大量毕业学子根据成绩得到了吏员的录取通知,北方没了学生的教习也开始举家南下。
评价了广西的情况后,朱高煦才对亦失哈开口道:
对于这样的消息,庙堂上的人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新政派有些不舒服,浙西派则是缓了一口气,急忙书信通知地方官员早做打算。
现在最恐惧那群被流配之人的不是朝廷,而是他们这群均了田地的农民……
“要迁徙百姓的话,臣建议明年再开始。”
新政针对的主要还是江西的士绅富户,对于一些富农是没有针对的,况且就算没有针对,江西的耕地也肯定是不够百姓均分的。
“除了这条铁路,你作为工部尚书,你觉得大明朝现在还需要修建哪几条铁路?”
从北京修建一条通往大同、太原、西安、兰州、肃州、哈密的铁路,是朱高煦未来二十年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率先抵达的新政官吏开始招抚四周百姓,接手当地的耕地继续耕种,而迁徙广西的四十万军户则是按照每户钱三十贯,粮四十石就广西安置,并会发放耕牛。
“有了这笔钱,浙江新政也可以提上日子了。”
七月中旬,黔国公沐春与曹国公李景隆平定大藤峡苗瑶叛乱,广西齐民编户,丈量土地。
“回禀殿下,是如此。”郭资作揖回应,同时继续道:
“江西的齐民编户很快,当下有二百一十六万城池生活人口,剩下一千四十余万乡镇人口。”
浙江都司原十五卫四所的战兵整编为三个募兵卫,并调往大宁戍边。
“等两京铁路开始修建后,我自然会派人勘察出一条新的铁路。”
如果不是朱高煦时常让医生为自己检查,确定自己没有什么隐疾在身上,他还真不一定能自信对黄福说这话。
他们收割的粮食,大部分上缴给了朝廷,朝廷则是发给他们未来一年的口粮。
忽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班值太监走入殿内作揖:“工部尚书黄福求见殿下……”
“相比较洪武十四年,人口增加了近一百万,耕地增加三百余万亩。”
教令发出时,肇州四卫已经抵达浙江,并开始对浙江都司进行整编,最后将十二卫四所的七万余屯田卫监督,乘海船往广西迁徙。
“郑和如今在交趾停靠,并准备将带回的金鸡纳树皮交给傅让,方便傅让深入长山围剿蛮寇。”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也抬头看了看亦失哈。
迁徙而来的四十万军户以乡、镇为单位,与从山中迁徙而出的苗瑶土民共同被安置在桂中平原的广袤土地上,文册也在不断更新,直到冬十月才送抵朱高煦的案头。
在日后可能出现蒸汽机船的情况下,黄福认为四川、湖广、江西等长江两岸完全可以走蒸汽机船,沿海省份亦是如此。
【戊子,浙江宁波鄞县、葱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疫,民男女死者九千一百余口】
毕竟自己死的骨头都没了,黄福都没死呢。
熬了十余年,熬走了江东和江西后,剩下的浙江便水到渠成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