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

“轰!!!”
六月中旬,东洲南国山脉(安第斯山脉)爆发了沉闷的爆炸声。
不过这次发出这样声响的并非是火炮,而是炸药……
当烟雾散去,一筐石头被带到了郑和的面前,而这些石头上隐隐可见的银光芒代表了它们的身份。
“这就是殿下标注的南国银矿?”
郑和凑近看了看这些银矿石,站在一旁的太学矿业太学士点了点头:
“应该就是这里,这些银矿纯度不错,和日本石见银矿不相上下。”
不过这条路线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只是半年时间,云南都司就收到了三宣十慰的数十份奏报。
他不能用自己这一世的十三岁去要求朱瞻壑,就当下来说,他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从去年跟随郑和抵达昆仑洲到如今,已经有许许多多的队伍淘到了数量不菲的黄金。
“厉害,这次的一年级第一名是吕宋的陆愈,听说他还是个举人,估计是江宁中学第一个举人学子。”
只要按照地图在当地开设东洲宣慰司,那日后大明从日本陆奥抵达北洲的船只就有补给点,不用狼狈的一路南下到北国和东国附近了。
洪武年间的大量火门枪、洪武铁炮被打包出售,数千人组成的数十支淘金队伍从麻林地出发,沿着河流向上淘金。
现在的朱高煦看得很开,燕府派的退场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说实话,两个农奴出身的人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着实让人惊讶,更让人惊讶的是江淮的品德很高,把这样的人留在朱瞻壑身边,也让朱高煦有几分放心。
“起码十万人,每年能产出的白银数量不会低于三百万两。”
“我觉得这人野心不小,估计是准备中学毕业后参与科举,夺得进士。”
“广西的改土归流进行如何,北京迁都又如何?”
郑和沉着脾气,抬头看向了旁边略微吃惊的王任。
讨论完了浙江的事情,朱高煦这才开口说起了广西和北京的事情。
“必须从这里修建一条前往西海岸的驿道,另外派遣工匠传授他们知识与文化,我们不干涉他们的内部斗争,但购买粮食他们不能无故拒绝,来这里干活的工人,我们也会给予相应的报酬。”
“江西的新政推行如何了?”
“哼!”听到亦失哈的话,朱高煦轻哼一声,此前他让江西出三百多万石定额田赋,解缙那群人总是推三阻四,现在新政推行,在降低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反倒能征收六百余万石。
“无碍,等蒸汽机的热效率再提高,就可以运送十几台抽水机前往当地,当地的地下水资源还算丰富,浇灌十数万亩耕地不成问题。”
亦失哈劝解着朱高煦,朱高煦却抬手打断:
朱高煦抬头询问亦失哈,亦失哈点头道:“已经进入尾声,江西《黄册》口数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余,比洪武二十六年增加二百余万,耕地倒是没有增加多少,不过二百余万亩,但许多冒充坡地的水田都被查出。”
不过等朱高煦回过神来,他又不免苦笑自己对朱瞻壑要求太高,毕竟朱瞻壑才十三岁。
“既然这里有银矿和伴生铜矿,那就在这里修建一座铸币厂,船上的铸币模具都搬到这里来,每个矿工的工价就按照十文发放。”
莫说朱瞻壑,便是朱高煦都觉得有些诧异。
这样的人口比例能走出一名举人已经很了不得,更别提这名举人居然还愿意继续读中学了。
朱高煦呢喃这串数据,乘以十基本就是那数千人淘金所得。
随着新政推行,尤其是医院开始推广,两京十四布政使司都起码各有一所医院,加上沈阳、吉林、北平、南京等地医校的学子,大明的医学进度也随着生物研究而突飞猛进。
他敢打敢杀,为的就是富贵,而今有了贵,求的自然就是富了。
“差不多,最近王戎上疏,说鞑靼部和瓦剌部人口恢复的速度很快,估计七年后,马哈木就能再拉出四五万人,阿力台这边起码四万。”
“殿下!”
朱高煦评论着漠北的鞑靼和瓦剌两部,现在鞑靼是大明燕然都指挥使司,虽然听从调遣,但难免会随着实力膨胀而反噬大明。
亦失哈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今早北京有消息传来,英国公张玉薨逝,享年八十岁,陛下赐谥号忠显。”
郑和解释着,尽管大明洋航道已经确认了安全,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条航道,沿海的海岛还需要布置许许多多的补给点。
从北国到东国、南国,被他带来东洲的上百名矿业太学士都在军队保护下,按照朱高煦给出的图纸寻找矿产。
“等伱毕业,我们就准备去北京了,到时候你和弟弟们在南京继续读书,你读军校。”
“两千个矿坑,这需要多少工人,能产出多少银矿?”
见是这样的消息,朱高煦也伸出手接过,打开后便下意识皱了眉头。
见朱高煦这么说,亦失哈也就不再好说什么了。
坐在遮阳伞下,郑和询问面前的太学士,四周是护卫他的数百名兵卒。
至于其它的想法,他没有,也不敢有。
郑和与王任交代着,而眼下的王任已经成为了东洲宣慰使。
他只想谋富贵,其它的想法他不敢有。
吕宋虽然因为金银矿得到发展,但毕竟远离中原,人口也不过才二十几万。
忽的,班值太监走向殿内,双手呈上一份加急的奏疏:“浙江急报……”
“广西那边,陛下考虑到战事基本已经平定,因此召张辅北上守孝。”
太学士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将自己的推断告诉了郑和。
为了利益,许多人开始从大古剌走陆路进入云南,绕道前往交趾,最后乘船回家。
“这矿山面积很大,估计能开辟最少两千处矿坑,而且有很大概率有其它伴生矿藏。”
似乎是为了让自己放心,老头现在基本不插手六部的事情了,除了偶尔接受各国朝贡外,其他时候他都在研究自己的行宫,而他的行宫选址很有意思,就在后世颐和园、圆明园一带。
说到底,如果不是他南下成功,张玉估计十二年前就死了,哪里能多享受这么多年。
对于朱瞻壑的询问,朱高煦放下朱笔,拇指交叉:
“能考中举人,还能压下心气来学习中学知识,这样的人没有几分自信,你信吗?”
永乐十三年,这一年绝对是值得载入史书的一年,不仅仅是大明在东洲进行淘金,就连朝鲜、占城、苏禄等国家也在昆仑洲淘金。
这么一来,王任手中就有八千人,而这八千人将会分成八十个百户,分别看守各地矿藏。
“大藤峡地形复杂,还未彻底平定,其它地方基本已经平定。”亦失哈解释道:
“广西布政司已经在丈量耕地,清查人口,估计能赶在年末将《黄册》和《鱼鳞图册》上交。”
思绪落下,王任也开始布置起了征募四周城邦男丁的事情。
朱瞻壑现在是中学二年级,还有三年才毕业,届时军校学习四年,第五年才入伍参军考核,算下来也就是七年后。
他在东洲打的这些仗确实漂亮,可把他放到大明朝,他是个什么水平,他自己十分清楚。
他们有的乘船将黄金运回大明,在经过满剌加海峡时,面对海军的搜查,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躲避,但大部分都被逮了出来。
“这次过后,朝鲜估计会派出更多兵马前往昆仑洲,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他们的金银都会进入朝廷的国库。”
今日是六月三十,所以朱高煦询问朱瞻壑成绩,朱瞻壑闻言只能无奈耸耸肩:“这次没考好,掉出前一百了。”
这条路的竣工,代表着日后明军可以依托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控制缅甸平原地区,价值不言而喻。
朱瞻壑评价着那个陆愈的学子,同时啧啧道:“爹,你说他会不会太自信了?”
他们这些日子找到了不少金银矿坑,但像南国银矿这样一座矿山就能产出三百万两白银的地方还真没有。
“成绩如何?”
“好!”朱瞻壑起身拿起书包便走出了春和殿,在他走后不久,亦失哈这才询问道:
“殿下您的意思,七年后要对漠北出兵?”
这些奏报内容大同小异,无非都是陈述一些大明商人来到当地突然暴毙,而云南都司一开始还十分好奇,直到派遣的仵作在这些人的体内发现黄金后,这才知道这群人为了躲避满剌加海峡的关税,居然铤而走险到这种程度。
作为地质出身的工作者,朱高煦或许对其它行业不是很了解,甚至需要东西都需要明代的一些工匠帮忙才能完善成教材,但是地质类的行业,他不敢说懂多少,但一定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要懂。
“哈密的情况如何了。”
二人低头处理奏疏,大约过了两个时辰,便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
“七百六十七两五钱三分……”
太学士推了推眼镜,他自然是要留在东洲的,他们这一批太学士的任期是三年,三年后统一从东洲城走大明洋航道返回大明本土。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