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父慈子孝《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41章 父慈子孝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41章 父慈子孝

“轰轰轰——”
四月初,当火炮声在江东门外响起,代表着圣驾的旌旗插在龙舟之上,成功靠岸。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码头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清扫过后的水泥地上,五拜三叩。
“起来吧!”
当朱棣的声音阔别一年有余重新响起,许多文臣都感到鼻头一酸,心想这位总算回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不能说过得很差,但绝对也算不上好。
“父亲放心,儿臣可不会杀他。”朱高煦脸上露出笑容,但他这笑容却让朱棣瘆得慌。
此刻,他们三人正惊讶于轨道上火车的速度,但朱棣最先恢复平常,有些挑剔道:“这速度太慢了些……”
朱高煦带着朱棣一起走下操场,同时对朱棣说道:“这火车拉拽着燃料车厢才那么慢,如果填充燃料,让它自己快速跑的话,差不多能比人要跑的快一些。”
“生产是肯定能的,建造一条两京铁路,估计耗费在几百万贯,其中黄河、长江还不一定能通行,得下船坐船中转。”
朱高煦在永乐二年给出了大明所需蒸汽机车的预期数据,即最高时速一百五十里,满载时速七十里、载重二百吨,载客五百人。
别的不说,单单抽水这一项功能就能大大减少开采矿藏所需人力,以往开矿要不断人力抽水,而今有了蒸汽抽水机,只需要一台蒸汽机就可以解决一個矿洞的抽水问题,省去几十上百的人力。
“改日你和黄福说说,在京城周围修建一处行宫,我平日就住在行宫里,时不时召见你就行。”
站在朱高煦身旁,博士王甫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一本文册,以及便携式的毛笔。
三万人啊,这放在哪朝哪代都算得上大案了,更别提朱高煦对武将赏赐丰厚,对文臣“刻薄”的做法了。
爷孙一问一答,商量着坐上了大辂,随后向太学驶去。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高煦与朱棣解释着,同时说起了铁轨,朱高煦都不免头疼起来。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特意和朱棣宣传蒸汽机车的好处,同时也宣传起了蒸汽机船:
以明军的实力,只需要两万人就可以控制整个漠北,而两万人的物资,只需要这样数据的火车出发五十六次,就能满足全年补给。
果然,朱棣听到纪纲如此说,虽然不相信纪纲的话,但他还是露出不喜,估计是想起了以前解缙那些触怒他的奏疏。
“俺没在试探你,你也不用耍小心思。”
“这这这……”
“我先看看再说。”朱棣还是有些不太相信这东西真的不需要人马拉拽,更别提日行七八百里了。
纪纲与陈瑛虽然押送解缙北上,但朱棣在过去几个月里并没有接见解缙,只是让三司查案。
“怎么弄成这样?”
想了想,朱棣只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如果有了火车,那时间能缩短,材料价格也能便宜好几倍。
朱高煦听完了王甫汇报给自己的数据后,果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朱棣也不知道说什么,皇位他也稀罕啊,真让出去他也心疼,虽然自己喜欢老二,但也不可能喜欢到毫无怨言的把皇位让出去。
“父亲去太学了,说是蒸汽机有了进步。”朱瞻壑说起蒸汽机时,目光中露出几分激动。
您最多打仗,可东宫那位可是要他们动则三族流放,看您能对劲吗……
可是对于人口稀少的渤海、漠北、河套、河西之地来说,蒸汽机则是可以大大提高北方的生产效率,将节省出来的人力投入其它行业。
站在码头上,朱棣警惕的与身边王彦低声交流,王彦心中汗颜。
“儿臣领旨!”
朱高煦在整个南直隶推行新政,将本就脆弱的淮西勋贵、江东官场清扫了一遍,扫出数百万亩隐匿耕地的同时,也扫出了许多包庇的胥吏,牵连者两千余人,连带亲族近三万。
“儿臣暂时还不想即位,况且父亲您还年轻再干几年。”
“皇爷爷”
尽管囚服崭新,头发也得到梳理,可解缙的体型却无法恢复当初。
当汽笛声再次作响,只见铺设了铁轨的操场上正在缓慢运动着一个庞然巨物。
“陛下,是他自己不吃东西,每日还在狱中非议陛下与殿下关系。”
对于三十二岁的朱高煦来说,他很笃定自己还有十二年的时间,毕竟历史上他活到了四十六,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十年后,我要看到它的数据倍数增长,并且能在大明的官道上疾驰。”
对于江南人口稠密的地方来说,省去人力就代表许多人失业,因此蒸汽机有利有弊。
他都和王彦说他老了,群臣也都知道他说过北征回来要传位的话,现在老二这厮不即位,那旁人岂不是觉得自己言而无信?
“你这……”
朱棣咋舌,他没想到这玩意能跑这么快,不过就刚才老二来说的看,现在这火车也能日行七十二里,和明军行军速度不分上下了。
朱高煦对朱棣别的没信心,但对朱棣打仗和寿命却有绝对信心,尤其是他这些年除了打仗比较累,其它时候都比较清闲的生活状态来说,朱棣日后就算活到七十五,朱高煦都不觉得奇怪。
解缙的下场,给众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尤其是皇帝迟迟不处置他的举动,更是让群臣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去想。
捋了捋大胡子,朱棣走到朱高煦身旁,手拍在他背上,示意他跟着自己走。
想到自己从北边南下一路的所见所闻,朱棣自然能体谅朱高煦。
朱高煦与王甫回头看去,果然见到了朱棣、朱瞻壑以及王彦。
最大就是流放和发配,最小就是罢黜为民,具体怎么判,看朱棣想怎么判。
朱瞻壑想跟上来,被朱棣笑着制止:“和伱爹说些事,你别跟上来。”
例如让他册立妃嫔,再选皇后之类的话,每每想起,朱棣都气血上头。
“这就是火车?”
“呜呜——”
这样的情况下,江南日后即便有了官商资本勾结,只要军队没出现问题,皇帝都能轻松收拾他们。
花费几十年,耗费几千万贯修建铁路,所能获得的是难以衡量的价值。
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那大明许多疆域都能得到巩固。
在他身后,亦失哈、胡纶、张玉、丘福、孟善等人不自觉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爷爷,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的有什么区别?”
王甫作为研究这方面的博士,自然看过朱高煦给出的课题,以及课题中预期的数据。
朱高煦的问题一针见血,王甫闻言也一边写一边说道:“机车重五吨,最高时速三十里,满载时速(时辰)六里,能牵引十二吨货物。”
“北京我看了,你要是当了皇帝,我肯定也不太好待在宫里。”
“至于从北京建造一条铁路直通漠北,差不耗费在五六百万贯,耗时好几年。”
如果有了铁路,大明日后的许多工程都能降低成本,例如从洪武三十三年持续到现在的黄河疏通,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就是运送水泥,泥沙耗费时间。
“一开始确实不快,但只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速度就能达到日行七八百里的程度,届时不管从南京还是北京出兵,不管是前往漠北还是西南,都能将时间控制在半个月内。”
十二岁的朱瞻壑毕恭毕敬作揖,看上去十分乖巧,朱棣也高兴点头:“你父亲为何不来?”
随着驾驶室的人走下机车,朱棣在朱高煦带领下,与朱瞻壑一起走上机车的驾驶室。
朱棣闻言便理解了朱高煦为什么不来,毕竟朱高煦与他说过蒸汽机对大明的作用。
“等那行宫修建好了,你也可以着手即位了。”
“嗯……”朱棣回应一声,随后才开口道:“那个解缙,你自己看着处置吧。”
朱棣目光一直在火车上,想要看看这玩意会不会是糊弄人的,毕竟这么慢的速度,在火车里装几匹马似乎也能达到。
“呜呜——”
“至于造价,永乐号的造价是三千六百四十二贯五分四厘。”
在这样的精神摧残下,解缙的体重骤减,两肋甚至消瘦的可以看到肋骨之间凹陷进去。
朱棣不太相信,可朱高煦却立马再度躬身:“请父亲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别说七八百里,就是日行三百里,我都得要封你王甫为伯!”
“嘘…爷爷您这得小声说,别让人搅了我的安静。”
“走,我们爷俩也去太学看看去。”
“甚至就算是西域,也能在半个月内运送数万兵马前往,唯一的问题就是轨道铺设。”
“对了,我听说你爹给你安排去中学读书,感觉怎么样?”
想要运行火车,还得设置足够多的铁道部队来维护才行,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们的吃惊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而这个未知的事物叫做火车……
朱棣拉着朱瞻壑的手,高兴的向大辂走去。
“噔!”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