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皇明宗规《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34章 皇明宗规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34章 皇明宗规

“呜呜呜——”
“吵死了!”
八月的春闺时分,山水一绝的桂林府中,坐在衙门内一身官员常服的解缙忍不住暗骂。
那号角声是城内军队集结训练的声音,每日都把喜欢清闲的解缙吵闹不行。
当然,除了军队外,充满忙碌的广西布政使司衙门也让他尤为不喜。
自西南诸将前往南京述职,与朱高煦讨论了如何对广西土司平叛后,整个西南便开始运转起来。
四川、交趾两大粮仓对云南、贵州、广西不断输送粮食,各地兵马也抽调进入广西。
沐家侵吞耕地,就是从沐晟开始的。
他的想法很好,但对于解缙来说却有些折腾。
顾成已经八十一岁,何福与瞿能则是六十七八,李景隆五十一,沐春四十八……
此刻站在春和殿内的,分别是朱瞻壑和朱瞻圻的三个弟弟。
当下,西南各省主要是督促交趾的长山战俘开垦荒地。
现如今的北边将领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就是五十岁的平安,其它基本都是四十几、三十几的存在。
军校即国防大学简称,毕竟整个大明就这么一所军校,所以通常以军校来简称。
届时再去基层当三年吏员,了解了大明真实的农村环境后,朱高煦就可以安心让他帮自己理政了。
他应下后,很快便吩咐人去办事。
“沐春有儿子没?”
“如果你中学成绩不错,那我可以准许你毕业后前往军校就读。”
朱棣对于这三个儿子,始终下不了狠心。
“不过以下面官员的推算,印刷一本副本,大概需要耗费三千余贯钱。”
俩小子作揖开口,朱高煦嗯了一声,随后才放下朱笔,看着那站成一排的五小子。
在他们看来,解缙的好日子已经不久了,现在就等他犯一个大错,届时就能牵连出一个庞大的江左了。
亦失哈气喘吁吁的声音不断在朱高煦脑中回响,他与宋晟并没有过交集,记忆中也不记得宋晟活了多长,因此他还想着等日后西征时让宋晟大放光彩。
眼下,整个广西境内兵马已经有十二万之多,担心民夫不足的沐春等人,还从贵州、交趾、云南、广东、湖广征募了六七万民夫进入广西。
当然,把除长子外的所有儿子都册封到三宣十慰是他的想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得根据他们的能力才行。
可以说,朱瞻壑未来十四年的道路,都已经被朱高煦安排的明明白白。
瞧着他那模样,几名官员面面相觑,而走出衙门的解缙,刚好碰上了两道熟悉身影。
因此他们不仅要能应付地方上的民情,还要学会带兵打仗,能够率领王府护卫进行平叛。
眼下已经是永乐十一年,经过三年多的考核,徐硕与赵轨纷纷被拔擢。
“蠢材!”朱高煦暗骂一声,他还以为朱榑会直接咒诅自己,毕竟是自己下教令将他禁足的,却不想朱榑咒诅的人居然是夏原吉和孙铖。
“此外,六部也传来消息,前户部尚书郁新两日前薨逝,享寿命六十五……”
他们到任已经三个月,过去三個月没少帮解缙擦屁股。
“已经做好了,随时可以印刷。”姚广孝站在朱高煦身后轻声说着,随后又道:
“只需要拓印副本,然后让一千五百名工匠印刷,大概一年就可以印刷二十本副本。”
朱瞻圻他们,便是日后朱高煦要派遣前往三宣十慰的藩王。
想到这里,朱高煦都不得不佩服顾成、何福、瞿能他们三个。
仅是《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海内东经》等内容,便被夹带了大约数千字的私货。
以朱高煦对他的了解,他应该会有些难受,但不会抗拒朝廷的安排。
至于郁新,对于他能活到现在,朱高煦已经十分高兴了,毕竟他记得郁新在永乐朝没活几年便卒于任上了。
他们被人为所篡改、磨灭,朱高煦也人为的将它们重新揭露在这个世界上。
“贫僧已经老迈不堪用,只愿常伴青灯古佛。”姚广孝行了一礼,拒绝了朱高煦的邀请。
朱高煦不为所动,直到他走到自己身边躬下身子,朱高煦才将目光投向了他。
不过就在他返回春和殿的路上,隔着老远便瞧见了亦失哈神色匆匆的小跑而来。
按照朱瞻壑的年纪,中学毕业再考入军校才十七,锻炼学习四年后,他会前往战场一年,毕业后刚好二十二岁。
当然,这个屁股也不是白擦,因为解缙的所作所为都被他们上奏了春和殿。
“传教令,杖责齐王榑三十,若有再犯,废为庶人。”
当然,这其中最被朱高煦所关注的,还是他夹带私货的一些内容。
这事情搞好了,加上日后欧洲与东洲的矛盾,那大明绝对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大明洋三角贸易上赚的盆满钵满,通过文化、商品来慢慢同化当地的民族。
朱高煦见状抬手制止步舆前进,随后便瞧见亦失哈小跑来到他步舆一旁跪下叩首,这样的举动让朱高煦心里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尔等虽是孤的孩子,但不代表尔等可以为非作歹。”
两人的对话声音并不算小,因此朱榑的事情被众人听了个清楚。
这样的年纪,居然还能再战场上大杀四方,如果提前两年闲置休息,估计都能活到八九十。
作为未来大明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朱高煦自然要提早布置橡胶树的播种,而橡胶树也将成为大明热带地区百姓的一项重要收入。
赵轨冷哼一声,徐硕也脸色不好看,摇头之后走入了衙门之中。
上面所记载的事情,与《左传》、《史记》、《尚书》所记载的出入不大,但内容之中会增添许多小插曲,例如北洲、东洲之民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宋晟连这么几年都等不了,便先一步走了。
在姚广孝看来,朱棣确实舍不得权力,但如果能维持北征这件事,那朱棣也没有必要执着,甚至闹的父子间隙。
比起历史上原本的《永乐大典》,摆在朱高煦他们面前的《永乐大典》无疑收录了更多的书籍。
朱瞻壑倒是人小鬼大,入殿前看了一眼班值太监,见班值太监没有什么神态,这才放心走入殿中,和朱瞻圻一起对殿内处理奏疏的父亲作揖。
他扫视一眼这个存放了整个华夏自永乐以前所有文化瑰宝的地方,背对着姚广孝询问道:
女儿则是九岁的大女儿朱瑞英,以及郭琰生的两岁小女儿朱徽玉。
其实朱高煦很推崇“秦人择壮”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利于一个王朝的稳定。
“父亲……”
当然,这点民夫数量根本不足以维护大军。
“殿下,西厂驻广东千户所传来消息,齐王畜养刺客,招异人术士作咒诅……”
从朱瞻壑到朱瞻圻,再到朱瞻坦、朱瞻垐、朱瞻域三人,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十一岁、七岁、五岁和两个四岁。
见状,他也走出了古今典籍馆,乘坐步舆准备返回春和殿。
沐春之所以能和沐英一样,很大原因是沐英一直把沐春带在身边,而沐晟几人则是交给女眷们养大。
“嗯……”听到亦失哈的话,朱高煦颔首道:
“沐毅是沐春常年带在身边,还是留在昆明家中?”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稍微有些放松,这一幕被朱瞻壑瞧见,这才松了一口气。
老和尚的态度十分明显,但惜才的朱高煦依旧惋惜。
“日后你们也会和你大哥一样,所以不要荒废学习,懂了吗?”
朱高煦开口便是废庶人,更是对朱榑用刑,这样的做法让班值太监口干舌燥,只能应下后转身走出殿内。
解缙就分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不过以他的身份,他并不需要前往当地视察,只需要坐在衙门内吃着美味佳肴,遥控指挥就足够。
“少师,印刷的雕版制作如何?”
“黔国公老年得子,如今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在膝下,长子沐毅九岁,次子沐徽五岁,女儿唤红娘。”
“辍朝三日,赐给葬祭,追封宋晟为宁国公,西宁侯爵由其子宋瑄承袭,谥号武襄。”
“郁新劳苦功高,赐其子正三品文散阶,世袭降阶,谥号文忠。”
几个小孩年纪都不大,所以现在十分懵懂。
“这样吧,你传我的教令,就说我想把沐毅、沐徽养在身边,给皇孙作陪,你问问沐春愿不愿意,如果愿意的话就带来,不愿意的话就算了。”
其实他早就做好了老臣渐渐去世的准备,所以他才会这么频繁的在西南发动战事。
想要实控,除了要改封藩王,还要册封新的边疆藩王。
甚至可以说,就连朱瞻壑和朱瞻圻,朱高煦也关心不是很多。
“召你们来,倒也不是为了考校什么,主要是与你们说些事情。”
以大明的人口增长情况来说,当下的三宣十慰肯定是要全部实控的。
朱高煦并非只有朱瞻壑和朱瞻圻两个儿子,自永乐元年开始,他先后与内院奉仪们生下了五子二女。
“大报恩寺修建完成后,少师可以移居那里,继续诵经。”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