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北征告终《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33章 北征告终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33章 北征告终

“十几条情报,就没几条是对的!”
“明军为什么能在马背上用火器?”
“还有,他们的火器根本不需要火把手!”
“光是冲火器兵,我手下就死了三千多人!”
“现在本雅失里还跑了!”
数日时间一晃而过,当太平的骂声响起,此刻的瓦剌诸部已经经过几次迁徙来到了色楞格河上游的一处河谷之中。
明军并没有追击他们,这让他们感到奇怪,但现在需要担心的不是这件事,而是这次战事带来的结果。
“不过你们放心,朕已经派人先返回南京,为你们的大汗准备住宅,顺带册封他为大明的大元王。”
未拆分为十八个直辖州府前,还能有江东、两淮的划分。
现在对南直隶推行新政,阻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孙隆和陈奉,这两个太监分别就是苏州民变和武昌民变的罪魁祸首。
“你们认识啊,倒也不奇怪……”
反观南直隶,这里从来没出现一个统一的党派,因为当地连布政使司都没有,想团结都没机会。
按照前些日子朱高煦所看的县城人口二百九十八万余人来计算,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25%,比自己预估的还要高出几个点。
“继续放纵他,等他把事情闹大,到时候再出手连带着他一起,把江左给收拾了。”
现在的明军火器犀利,别说瓦剌不是对手,就算瓦剌和鞑靼联手也不会是对手。
不过他所看到的大势,不过是朱高煦想让他看到的,而非朱高煦想要的。
“诶……”朱棣开口示意朱能稍安勿躁,同时对帐内将领道:
“殿下,虽说自高皇帝时期,四州十四府便多为京城直辖,但如今迁都北京,河北直辖便有八府,再加上这四州十四府,会不会太大了?”
可以说,这种手段即便放在后世都屡见不鲜,不过后世可以降低标准换工作,而这个时代的工作可不好找,而且粮食又贵,很容易饿死人。
太平听到马哈木的话后,尽管也知道这么做很对,但他可舍不得把自己的牛羊交给马哈木,由马哈木转交给朱棣。
当然,眼下更值得他考虑的,还是迁都的事情。
郭资所汇报的数据,倒是让朱高煦有几分诧异。
这是什么概念,大明明面上八分之一的人口都聚集在这不到大明百分之一面积的地方生活。
像明初的淮西、江东等宽泛派系很难出现,毕竟各府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
“在迁都北京后,南直隶的四州十四府统一由京城直辖,不设行省。”
如今一下子死了近一半,别说太平,就连马哈木现在回想起来,都忍不住的颤抖着双手。
“日后他若是在江南待得腻了,那朕也可以派人保护他回草原省亲。”
“臣告退……”见朱高煦如此,郭资也小心翼翼的回礼后退出春和殿。
满清入关后又不是没搞过强征,结果江南还不是老老实实的。
“北京的营造也快结束了,迁都一事自然是势在必行,不过南直隶这边还需要确定一下。”
马哈木压着脾气说出这句话,尽管他十分桀骜,但被朱棣按在色楞格河打了一顿后,他还是能看清楚局势的。
然而只要下东洋贸易能继续,加上朝廷不断在热带地区种植橡胶树,这唯一欠缺的材料也可以补上。
当然,江东六府阻碍力度那么小是朱高煦没想到的,他原本还以为最少要死几千人才能推行新政,却不想从一开始的三十几人到现在,合计也不过才死了几百人罢了。
“你们的大汗想跟朕去南边看看江南的风景,朕这次就带他南下去住上几年。”
不过比起清朝,大明拆分的更厉害,直接把江东两淮拆分十八块。
在脱欢的安排下,五百瓦剌骑兵驱赶着牧群开始南下,而他们的目标则是南边的忽兰忽失温。
等他磕头结束,朱棣这才开口道:“这一战我们也死伤不少,尤其是马匹。”
“嗯,我知道了。”朱高煦微微颌首,他倒是没想到改稻为桑在江南地区已经提前开始。
明军肯定会从那里经过,他们走河谷速度虽然慢,但说不定能遇到明军。
拆分之后,干脆以州府开始形成党派,晚明的浙江是浙党,山东是齐党,山西和陕西是秦党。
“另外,中学的事情,你也去礼部问个清楚。”
那瓦剌贵族走入帐中,连忙对朱棣下跪抱胸,以此表示尊敬。
七月十九日,春和殿内……
以北人治江南,配以当地驻军,朱高煦就不信江南还敢像历史上那样,动辄拖欠赋税。
当朱棣得知这则消息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好奇。
见状,马哈木对脱欢开口道:“你派人送马五百匹,牛两千头,羊五千只南下给朱棣。”
“今年南直隶取消定额,一切赋税按照田亩产出十税一来上缴,认田不认人。”
“对了,我记得本雅失里你的妹妹嫁给了马哈木对吧?”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也沉声回应道:“从永乐二年开始逐年增加,如今有约七百万亩桑田。”
两万五千人,这看似不多,但对于瓦剌来说,无疑丢了半条命。
负责苏州征税的孙隆,一开始只征“行商”不征“坐贾”,主要针对小商小贩,不针对大商贩。
如果不是朱高煦在海喇儿、镇虏卫、鹤城卫、肇州城、长春城、沈阳城这一条路线上修建了驿道和驿站,那兴许耗费的时间还会更多。
虽说这一战的俘获和马哈木的贡马之举没办法回本,但这次他们给瓦剌造成的伤害,起码需要一代人才能愈合。
算上被株连的富户亲眷,牵扯之人也不过六千余人,比他预计的小了很多,看样子江南的这群家伙还真是惜命。
另外乌格齐哈什哈也不会跟着自己去打明朝,他想要的从来都是守护自己的牧场,因此不管怎么算,自己的联盟也只能拉出当下的三万多兵力罢了。
至于万历年间的南直隶苏州抗税,那只能怪万历派出的太监质量参差不齐了。
站在春和殿内,户部尚书郭资刻意的开口,显然是看出了大势。
当然,这期间朱棣也不敢绝对的说就不需要关注漠北,最起码还是得保持日常的明军巡边才行。
用江南的兵征江南的税,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朱高煦才会设置换防这一手段。
把南直隶碎片化,这是迁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如果有火车就好了……”
其中乘马和挽马的折损主要是在北征途中,毕竟长时间拉拽火炮奔走,这对于马的体质要求也很高,一不小心就会累死。
“我准备派遣使者,贡马给朱棣通好……”
朱高煦特意只召见郭资,为的也只有这件事了。
南直隶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浙江和江西才是重头戏。
按照老二的手段,估计十年后的大宁、渤海地区耕地会呈几倍的增长,届时再从海喇儿出兵就更轻松了。
“这瓦剌就暂时安抚安抚,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或者他们又开始闹事情,到时候我亲自领兵前来平定。”
当然,这样的人口稠密,也进而让当地的城市化达到新高。
六府在洪武十四年的人口在六百万左右,如今三十年过去,他本以为以这个时代的夭折率,顶多就是九百万,却不想曾想已经接近千万。
让朱棣解决漠北瓦剌和鞑靼,这只是他所想要结果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江南全面推行新政,而这个难度可比打瓦剌鞑靼要困难多了。
马哈木这话说的倒也没有问题,太平虽然冷哼,但基本还是认可了现在这种脆弱的联盟。
“下半年向全直隶推行新政。”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开口,郭资也毕恭毕敬应下。
坐在上首位,马哈木也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是!”脱欢并没有觉得这次送出的东西有很多,尽管瓦剌已经遭受重创,但想要讲和,那必然要付出足够多的利益才行。
“把他们带上了,顺带把阿鲁台、阿力台、本雅失里也叫上。”
相比较小学,中学毕业之人若是还能从科举之中高中进士,那无疑在各方面质量都算上佳。
“瓦剌不识文化,我们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瓦剌连带留驻部落的男丁也不过十二三万,能上马打仗则是只有六万多。
朱棣有些惆怅,同时不免扫视一眼诸将,眼底有几分不舍。
“亲戚之间有点矛盾很正常,但不要上升太大了,毕竟都是亲戚。”
“南调的吏员到京城了没有?”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也颔首道:“四万吏员,三万教习都已经在京城聚集。”
从六月二十四日朱棣下令,到朱高煦接到北征塘报结果,整個过程整整耗费了二十五天。
朱高煦感叹一句,心想着有火车的话,大明也就可以实控漠北地区了。
站在大帐内,朱棣对王义吩咐着,王义也如他所想的将所有人召集而来。
“这三千六百多万亩耕地中,桑田占据多少?”
马哈木对太平说道:“明军现在虽然没有追击,甚至有可能已经撤退,但别忘了漠北还有乌格齐哈什哈和阿力台。”
但凡他有机会,他一定要杀了马哈木泄愤!
他很清楚,东蒙古的阿力台他们已经被明军收买了,那么明军在漠北的敌人便只剩下瓦剌。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