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永乐十年《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07章 永乐十年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07章 永乐十年

“是岁天下口八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余三十二人,田亩六百二十二万余三十二顷余七十二亩六分,税粮四千万石。”
“金三万四千九百四十二两三钱五分,银一百九十五万二千余两,铜二百六十四万三千余贯。”
“杂项、商税、矿课、盐引、茶引折色二百七十万三千余贯,还有铁、铅、丝、绢、绸、缎、布、棉等各项折色一百余三万五千余贯。”
“是岁入粮四千万石,其它各类折色岁入八百六十八万二千余贯。”
爆竹声中一岁除,伴随着奉天殿内,身穿朝服的户部尚书郭资汇报完结果,整个庙堂上身穿朝服的群臣们纷纷为大明这些年的变化在心底唏嘘一声。
从洪武十四年的六千万人、四百五十二万顷,到如今永乐十年的八千余万人,六百二十余万顷。
这些人口和耕地大多都是在洪武中后期隐匿起来的,而今却被朱高煦以学籍的手段丈量清查了出来。
如今湖南的洞蛮、贵州的土司都被沐春、李景隆、顾成他们收拾差不多了,那等到云南和广西、四川的土司也被改土归流,那诸藩就封西南就没有价值了。
朱高煦的新政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废除内地许多卫所,转卫所为民户。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的声音将朱高煦唤醒,瞧着他坐上步舆远去,朱高煦这才将思绪放到了纪纲和陈瑛身上。
只要解决了江南,那陕西、两广、云南和湖广、福建就容易推行多了。
朱棣回应过后,扫视了众人一圈,确定没有人要上疏后,他这才起身向殿后走去。
似乎是因为徐皇后的去世给了朱高煦一些触动,对于陪伴他起于微末的郭琰,他似乎也多了些感情。
“我在后宫没管到他们,张奉仪也管不下他们。”
江南的百姓,如果不是朱高煦新政之下大力发展辽东、山西煤炭,那仅凭苏州、徐州这些地方的煤炭产量,压根不足以让当地百姓吃上热饭。
“这点儿臣心里有数,请父亲放宽心。”
不过朱高煦无法前往后宫,因此她们巴结的对象便只有当下负责管理后宫的太子妃郭琰了。
“依靠这些手段,他们盘剥的田赋粮食足有数千万石之多,是以朝廷虽定额三千二百万石,胥吏却征收六七千万石,从而将大部分收入囊中。”
朱高煦可以保证,一旦新政在江南推行,那即便不用他开口,新政派的官员与吏员们也会卯足了劲的去调查江南出身的官员们。
才回到这里,他便瞧见了在这里等待的郭琰。
不得不说现在的郑和肩头压力还真是挺大的,不仅要承担军队北征所需的燧石压力,还需要承担江南新政推行的财政压力。
“至于各省,那便等西仓的香料贩卖,下西洋舰队返回再推广新政吧。”
不过大明两京十四布政司,当下推行新政的布政司只有六个,加上一个北直隶,不过七个,连天下半数都没有。
朱高煦返回了椅子上处理政务,大概两个时辰后,嘈杂的吵闹声便从殿外响起。
“嗯?”听到朱瞻壑和朱瞻圻逃学,朱高煦略微皱了皱眉,随后看向班值太监:“没人看好他们吗?”
然而新政推行这么多年,各地依旧按照定额来收税,这有些与理不通。
“是……”见朱高煦这么说,郭琰松了一口气,随后便回礼退出了春和殿。
突然,一道突兀的声音在奉天殿上响起,众人纷纷看去,却见到一个二十三四的年轻官员正在作揖。
朱高煦本来不准备收拾朱瞻壑,但听到他说收拾亦失哈,他瞬间来了脾气。
不过朱高煦既然要暂缓一年,那倒也没什么。
“准奏!”朱棣想看看这官员要卖什么关子,而这王回则是继续道;
“新政推行,本该就是按照十税一的方式,对各行省进行税收。”
反正江南官绅一直歧视他们北方人,如今正好借助这个机会走入江南,好好收拾一顿这群家伙。
说实话,朱高煦还真的不敢对这俩孩子动手,谁知道他会不会用力过猛,把自己儿子给打死了。
朱高煦与他一样,都换上了素服。
确实,如果按照当初朱高煦宣布的办法,那大明朝收税就应该取消田赋的定额,而是按照各地田亩产出来进行收税。
朱高煦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前世他们单位的老领导就是云南边疆出生的。
对于动辄应对数百万人口的新政派来说,人口最多不过三百多万的陕西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压力。
王回的话说完,整个庙堂都站不住了。
“时间一久,便是如微臣,也不由得会心生贪念……”
在他身后的朱瞻圻倒是老老实实的跟着亦失哈,没有半点逃跑的举动。
“不过当下朝廷没有多余的钱粮在江南推行新政,更何况北方还有陕西没有推行新政,操之过急并不好。”
朱高煦的变化被郭琰看在眼里,她高兴之余也对他叹气道:
“瞻壑和瞻圻去年没怎么去官学,考试也没参加。”
维持如此庞大的吏员、教习数量,所需的钱粮是如今大明拿不出来的。
“爹…爹…我错了……”
只有等到郑和带回这次下西洋所获的金银,朱高煦才能一鼓作气的将新政在江南全面推广。
不提他那边,当下急需解决的,主要还是王回的事情。
“因此,今年便先在新政已经推行的山东、辽东、四川进行十税一的试点吧,北直隶、山西、河南与贵州则是再等一年。”
忍住脾气,朱高煦并没有下手,则是冷着脸用上了他这么多年来,极少用上的“孤”作为自称,口头训斥着朱瞻壑。
他爹要是给他一拳,他今天就得交代在这里了。
“新政的势头凶猛,你得好生看住。”
“准奏!”对于张玉的开口,朱棣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同意。
“陛下,臣户科给事中王回,有事起奏……”
如果郑和知道这一切,估计会加快速度赶回大明,毕竟此刻的他已经进入满剌加海峡了。
“按照时间,郑和应该四月抵达京城,但当下朝廷不能等着他,因此今年上半年便全力着手陕西、陕西行都司的新政。”
“据臣当初参加四川新政推行的经历,当初洪武年间所置胥吏水平低下,大多鱼肉百姓,更是发明出淋尖踢斛,库子,蒲篓,竹篓,口食……等各种层出不穷,盘剥百姓的手段。”
尽管支出增加了,但军队的素质却得到了提高。
江南的新政推行,民间难度肯定会很大,自己得早做准备才是。
以他的身份提出这种想法,不难看出,年轻力壮的新政派十分不满这两年朝廷限制招募吏员数量的做法。
“走了。”
“亦大伴!你放开我!”
思绪过后,朱高煦也坐上了步舆,并于一刻钟后返回了春和殿。
如果朱高煦继续要求在接下来的各個布政司推行新政,那才是令人感到后怕的结果。
“你要收拾谁?!”
因此当下的江南地区,从不缺少吃冷饭的农民。
当朱高煦赞同般的话说出,庙堂上解缙等人脸色一变。
其余诸藩见状,也纷纷表示要上交护卫,但都被朱棣拒绝了。
作为朱棣的白手套,纪纲和陈瑛可以说为朱棣弹劾抓捕了大量不服朱棣的官员,调查了许多藩王的事情。
虽是太子妃,但后宫中的女子大多都二三十,而朱棣如今已经五十岁了。
谁都知道,当今东宫对吉林城出身的官员和吏员多有照顾,自然不会觉得平日都鲜少杀戮的东宫,会索要了这王回的性命。
“老二,你干嘛呢!你力气大就收拾亦大伴啊!”
朱瞻壑连忙认错,毕竟他是亲眼见过他爹在东宫后院降服烈马,玩举槊时挑起三个护卫的。
“今岁需朝廷调拨军粮四十万石,军饷三百四十万贯,另需朝廷拨豆料二百万石。”
在他们看来,大明需要更多的吏员,而他们的家乡子弟难以科举为官,便只剩下走吏员这条道路。
“江南要推行新政的时候,你找个办法收拾了纪纲和陈瑛吧。”
“臣吏部员外郎赵晟,有事启奏……”
一名三旬左右的官员走出,而他也是新政派的官员,并且还是第一批毕业,从而被朱高煦钻空子,保举了几千人为官的那一批。
这两人这些年没少借助自家父亲来敛财,作为白手套,他们理应做完最后一件事再死。
不过想要诸藩愿意前往三宣六慰,还得加大对三宣六慰的开发。
“既然如此,便从去年年末毕业的学子中挑选,陕西都司及行都司好生配合。”
“您不会……”郭琰害怕朱高煦对朱瞻壑他们动手,朱高煦却打断道:“我不会动手的。”
至于当下他们去旅游时看到了的大部分树木,实际上都是九十年代经济发展起来,煤气、电力进入百姓家里才开始幸免于难,慢慢生长起来的树木。
自徐皇后去世后,郭琰便开始为朱棣管理后宫。
朱高煦皱眉吩咐一句,便对郭琰道:“寻到他们后,把他们带来春和殿。”
相较于洪武年间的每担三十三文,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便宜了,但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价格太高了。
不过,群臣也不想朱高煦真的现在就在江南推行新政,毕竟他们之中大部分的耕田还没卖干净呢。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