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新老更替《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08章 新老更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08章 新老更替

“是嫌弃官学的环境,还是嫌弃什么?”
由于朱瞻壑自小在宫中,朱高煦便以为他逃学是嫌弃官学环境。
“不是……”朱瞻壑低着头小声说道:“您说他们不知道我身份,但我一去他们就说我和老二是皇孙,一个个的上来巴结我们。”
“所以我才带着老二逃学,不过我们有随着兴趣自己学。”
朱瞻壑入官学前,朱高煦告诉他的可是官学没人认识他,他可以尽情的在官学交朋友什么的。
然而现实是,他去年就读官学后,入学第一天,他的身份便传遍了在京的所有官学,各方权贵都把自家子嗣往朱瞻壑就读的官学塞,谁都来找他示好。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如果一直食古不化,那被新政派吞并便是结果。
待他离开春和殿,亦失哈这才对朱高煦作揖:“殿下,广州已经来信,郑和抵达广州了。”
“好!”听到这话,朱高煦算是松了一口气,而亦失哈也追问道:
这么一想,朱高煦倒也放心了下来,将目光放到了朱瞻壑他们两兄弟身上。
“课价多少?”朱高煦没想到连补习班都出现了,虽然还是以个人的方式。
亦失哈只觉得口干舌燥,这关乎十六万户人家,近百万人口的生活。
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许多教习都做好了另谋出路的准备,甚至许多嗅觉灵敏的教习,在中学颁布后不久就主动辞职,前往了中学就读。
“那便雇人来教我们。”朱瞻壑见朱高煦的语气软了些,便也提高了些声音回答。
朱高煦察觉出来的事情,新政派已经有人察觉出来了,因为在上疏不见成果后,他们开始转换方向,以郑和即将回归作为借口,请朝廷对江南开始推行新政。
接下来的时间里,江左不断对纪纲发难,纪纲也联合陈瑛一一挡了回去。
倒是相较于这权力至高的平平淡淡,处于至高权力下方的京城官员们就显得有些踌躇了。
“一日百文。”朱瞻壑声音不由得小了些,朱高煦听后却佩服起这群敢于帮人补课的考生。
对于这些消息,朱高煦只是听听看看,并没有立马下场,因为现在的这把火还不够大,即便烧起来,也烧不死他想要的那个数量。
可问题在于,他们毕竟是官员们的亲朋好友,而且也是他们培养学子参加科举的好帮手。
朱高煦准备给中学那四万多人谋口饭吃,至于那二十多万教习,注定要被淘汰十六万。
“在此基础上,只要再招募几万教习,便能解决江南的教习问题,所以根本花不了三千万贯。”
反倒是黄福阴阳了一顿朱瞻基后,朱瞻基立马清醒过来,搞了几次地方蠲免,还组织了最后一次的下西洋。
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煦自己的知识储备也顶多能维持在中学这个水平了。
“只要纪纲出了什么事情,当初贿赂过他的官员都会被论罪,李至刚也逃不过……”
“闲暇之余,也可以去外城的乡间逛逛,毕竟你们也没怎么见过。”
但对于小学毕业的人来说,这便是足以天塌地陷的坏消息。
可以预见的是,这件事的消息放出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反响,不过朱高煦已经做好了准备。
“随便雇个人能教好吗?”朱高煦紧皱眉头,但朱瞻壑却道:“我感觉他们比官学教习教得好。”
“这十六万人若是裁汰了,那他们去哪?”
教师资源紧张,往往都是生源数量太多所导致的。
“新政的好处,不能总给一批人吃。”朱高煦摇摇头道:“不过我不会一口气裁汰他们,他们还有跟上来的机会。”
既然如此,那两年以后呢?
“你查查今年渤海、辽东和山东的教习与学子比例。”
只是他不知道,他的话刚刚说完不久,便被人传到了纪纲的耳中。
“嗯。”朱高煦颔首,随后道:“这群人嗅觉还算灵敏,倒是那些不灵敏的就有苦头吃了……”
太学将会转变为科研类的学院,普及教育则是小学和中学去做。
“老二……”朱高煦看向朱瞻圻,朱瞻圻闻言看了看朱瞻壑,见朱瞻壑不看他,这才小声道:“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扳倒纪纲这件事来收拾两淮和浙东的那群人。”
而今他们跟着新政派学习,加上他们又精通儒学,那以新政派官员的质量来说,双方恐怕会斗很长一段时间。
当下的那些教习,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亲朋好友,甚至有的是他们的老师。
如果要养二十几万教习,他肯定愿意养二十几万中学毕业的,而不是小学毕业的,毕竟前者教出来的学子更有质量可言。
“奴婢领命……”亦失哈无奈叹气,回礼过后便领着这两个顽皮的小子走出了春和殿。
说白了,嘴巴上的清流不过是一种斗争的姿态,装好人罢了。
“自然。”朱高煦不假思索,可亦失哈却迟疑道:“若是真的推行,那光是新政的官吏俸禄和教习俸禄,便会突破三千万贯。”
各地的教学情况,也从原本的一班四十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一班十几人。
东宫的教令发出不久,便有许多新政派官员开始上疏。
“另外李至刚那厮以为让出位置就没事了,可我现在看来,他估计就是陛下对付纪纲的棋子罢了。”
“是!”千户官应下,并在纪纲眼皮底下缓缓退了出去。
那电视剧里,清流之中除了张居正还会想点办法外,其它人只负责拆台,而不是解决问题。
“干爹,现在怎么办?”一名锦衣卫千户官朝纪纲作揖,然而他的年纪比纪纲还要大上不少。
朱高煦这句话说出,朱瞻壑和朱瞻圻立马小脸煞白。
黄福怼朱瞻基的那些话,还真没一句说错的。
待他们离去,朱高煦也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埋头处理奏疏。
“苦头?”亦失哈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您不准备把这十六万人投入江南?”
这一天朱高煦是否能看到,他个人也不清楚。
他的举动被姚广孝看在眼里,但老和尚也不说什么,甚至连他掺杂的那些书籍目录都没有翻阅。
“他们?”朱高煦疑惑,难不成朱瞻壑雇了一群人?
二月初,经过一个月的修书工作,孙铖最终忍受不了解缙的工作态度,选择告状告到了朱高煦面前。
况且就朱瞻壑的描述来看,这种情况还不是个例。
消息传来时朱棣正结束西角门的政务,刚刚来到几筵殿。
“山东数量最多的几批学子已经毕业,他们一毕业,那大部分教习就要面对无学生可教的局面。”
只有学子的数量多了,他才能知道自己传播的那些数理化知识能否让大明发明出更多东西。
这样的环境下,朱瞻壑自然读不下去,便选择带朱瞻圻逃学,每日在内城的茶楼里留个雅间,随着自己的兴趣翻看那些教材。
亦失哈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如今的大明全年财政折色也不过三千万贯出头罢了。
这么一看,朱高煦突然想起了前世的某部电视剧。
“是……”王彦颔首退出了几筵殿,待他走后的几筵殿,便只剩下了不断焚烧黄纸的朱棣。
“你要做的,就是把我准备的那些书塞入其中。”
朱高煦交代了一句孙铖,孙铖见得到了回应,也生气的拱手作揖:“那臣退下了。”
在朱高煦的记忆里,孙铖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如今居然被解缙惹生气了,这反倒让他觉得十分有趣。
如今大明朝需要从低质量教习向高质量进行改变,可财政又不支持保留原本的低质量教习,因此只有淘汰低质量,使用高质量。
也就是说,一名备考科举的考生,仅凭补课便能获得四五个劳力的收入。
朱高煦低下头继续处理起了奏疏,而事实也如他预料的一般。
如此大的工作量,老和尚忙的脚不着地,反倒是解缙虽然顶着“第一才子”的名头,可却并没有对成书进行干预。
望着徐皇后的梓宫,朱棣将手中的黄纸放入了火盆里,火光照的脸上阴晴不定。
“找个人安插些东西,我就不信收拾不了他们。”
亦失哈疑惑走到书架,找寻一番后将文册拿出打开,只是稍微翻阅便语塞当场。
再往后,太学的学子得不断发明创造,逐步增加教材厚度,然后才分出大学。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