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厚德嘉贞《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95章 厚德嘉贞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95章 厚德嘉贞

“轰轰轰——”
三月初九,随着礼炮声在江东门码头响起,数艘两千料马船缓缓进入江东门船舶位中。
在以往,江东门礼炮是只有下西洋舰队与圣驾亲临才能享受的待遇,而今享受这一切的,却是对整个大明都感到无比陌生的一支队伍。
“这里…真的是大明朝吗?”
当双脚踏上江东门结实的混凝土地面上,作为曾经出使帖木儿国正使的傅安与副使郭骥愣在了原地。
与他们一样的,还有后续那跟着下船的九百多名弟兄。
阔别南京十四年,他们本以为南京还与之前一样,未曾改变。
亦失哈洋洋洒洒的将数百字的圣旨就读,郭骥与傅安连忙跪下听旨。
亦失哈本想呵斥,可见朱高煦示意接过,便接过转交给了他。
圣旨内容主要是夸赞了傅安与郭骥一行人出使帖木儿国不屈不挠,不委身虏酋的刚正,又夸赞了他们的忠心,末了便是封赏。
夏原吉卖了个关子,随后忍不住笑着将哈里勒被麾下将领拘禁,沙哈鲁造反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他们被困帖木儿国这么多年,帖木儿并非只是将他们囚禁在撒马尔罕,而是派军队带他们前往了帖木儿国的各地,试图展现帖木儿国的疆域广袤,以此说降。
就这份态度,他前世就十分厌恶,如今再遇上,加上他心情不好,山西布政使司的官员不挨骂反倒奇怪了。
这样的效益,是北方拍马所不能及的,而由于气候问题,北方能种桑养蚕的地方少之又少,因此和江南的差距只会不断拉开。
二人缓缓起身,这才发现不止是朱高煦十分冷淡,就连跟在朱高煦身后的许多大臣也都眼观鼻、鼻观心。
拿起朱笔继续批阅,即便心情焦躁也无可奈何。
也在他介绍大明朝这些年变化的同时,朱高煦先一步返回了春和殿,但他始终静不下心来处理奏疏。
“徐妹子,你怎么就病了呢……”
“是……”
因此,她挤出了个笑容来:“年近半百了,居然还小孩模样。”
“说起来,您们倒是回来的有些巧了。”
她的话断断续续,朱棣见状摇头,宽慰道:“这几日奏疏少,高煦能应付过来。”
朱棣温声细语的说着,以他平日的性格,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此刻的改变。
“俺还是离不开你,徐妹子……你不能先俺一步走啊。”
“那感觉,就好像被泼了一身的冷水,永远都记得那一刻的感觉,全身仿佛被冻住后又突然剧烈地烧了起来,呼吸困难,站都站不住。”
正因如此,即便徐皇后病入膏肓,朱高煦却必须负担起朱棣与他的工作,维持好大明朝这个庞大的机器运转。
“慢点……”
“另外,我的丧葬也尽量从简,应该把钱粮花到更需要它的百姓身上。”
不曾想帖木儿去世还不到五年,帖木儿国便丢失了波斯湾和阿塞拜疆、以及西波斯的部分疆域,内部更是陷入了分裂与叛乱中。
“臣,傅安(郭骥),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殿下……”
这些事情让傅安和郭骥倍感唏嘘,他们曾见识过帖木儿治下的帖木儿国,尽管不如大明繁华,却也算是一等一的强国了。
“不过我还是希望,殿下在我走后,能选出一个妃嫔扶持为皇后,让后宫安……”
她似在嘲笑朱棣,朱棣闻言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妹子……”
傅安与郭骥等人毕恭毕敬回礼,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便见到朱高煦转身离去了。
傅安与郭骥率领众人叩首作揖,而后缓缓起身,忐忑等待朱高煦开口。
“我心知陛下您一直想为增寿、鹰绪他们谋个高爵,不过我已经不能再报答殿下您的恩情,所以您不用看在我的面子上,骄纵我的娘家人们。”
要知道,随着下西洋的航道渐渐安全,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各类商品的需求也开始增加。
朱高煦先打击了这种风气,然后才对王骥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复。
徐皇后虚弱开口,并规劝道:“当下,还是以朝事为重,高煦一个人在外廷处理,想来也是十分疲惫的……”
朱高煦冷淡的声音响起,这让傅安与郭骥心里多了几分忐忑。
只是唏嘘之余,二人也想到了沙哈鲁的身份,以及自家陛下的身份。
当然,这种事情也就在心里想想,让他们说出来是万万不敢的。
“殿下害怕了吗?”
内外廷不论是御膳还是大庖厨,一律斋戒,不得造杀戮。
正因如此,傅安他们自然知道夏原吉口中的这些地方是哪里。
朱高煦有些气愤,只觉得这些当官的都是想着不做不错,少做少错。
感受着手上的触感,朱棣鼻头一酸:“嗯,是这么说,但俺……”
“殿下,山西按察使司有奏疏送达。”
朱棣见状想要为她添茶,却见到水壶空了。
傅安与夏原吉并不相熟,因此倒也没有过多询问关键情报,只是询问当下去处。
“俺这辈子就你一个皇后。”朱棣打断了徐皇后的嘱托,同时放下空荡荡的碗,握住徐皇后的手道:
“你快些好起来,没了伱,俺不知道如何将日子过下去。”
可即便如此,朱高煦却依旧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好转只是自顾自道:
“其实我与母亲似乎并没有单独待在一起很长时间,当下回忆起来,也大多都是在燕王府时的回忆。”
夏原吉与二人结伴走向马车入座其中,不由提道:“殿下得知你们被困的事情,便让郑和出兵去救你们,当下已经攻陷了忽鲁谟斯、巴士拉、阿巴丹、克尔登……”
他与徐皇后自小便认识,从相识到相知,徐皇后陪伴了他三十五年的时间,从他少年时到如今年近半百。
“殿下,要不还是休息休息吧,您昨夜也没好好休息,如此会累垮身体的。”
朱棣本意是在说自己离不开徐皇后,可徐皇后闻言反倒像临终嘱托般说道:“琰儿照顾我这么些年,此前也有治理后宫的经验,我若是走了,可以让琰儿帮我治理。”
为君者,最大悲哀便是需要以国事为重,任何私事都能上升到国事,任何私事也都能影响国事。
接过奏疏,映入眼帘的便是王骥的名字,这让朱高煦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往常他一个时辰可以处理起码三十份奏疏,而今面对内容十分简单的赈灾奏疏,他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想好如何赈灾。
“何况对于俺来说,你比朝政要更重要,没有了你,后宫又由谁帮俺管理呢?”
朱高煦长久以来一直在回避徐皇后,两者接触的时间似乎很少,少到用言语表达都说不出什么长篇大论。
即便心里十分难受,徐皇后也没有哭出来,因为她清楚,自己要是真的哭了,那自家陛下或许会更难受。
当初朱标、朱棡二人病逝时,他便后怕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只是现在想想,若是他能走在自家徐妹子前面,或许自己便不用面对这一切了。
乾清宫偏殿内,朱棣坐在拔步床前,手里拿着一份药膳,旁边摆着一个干净的盆。
“以我的口吻下一份教令,呵斥山西布政使司为什么听取一个按察佥事的建议,并让按察佥事上疏,新政推行,尤其是事关民生、农业一类的,不应该是布政使司上疏吗?”
“嗯……”感受手上传来的力度,徐皇后轻轻点了点头。
“不过殿下可以放心,皇后殿下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
似乎只要她还在,那时不时的一句叮嘱,一句关爱,一个轻轻拍拍衣服的举动,便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
他将奏疏打开,果然在其中见到了王骥的上奏。
在朱高煦思绪紊乱的时候,班值太监小心翼翼的送上了一份奏疏。
“俺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俺听到女医们说出你结果的感受。”
“你要是走了,俺该怎么办啊,你说……”
“哈里勒没有反应吗?”
朱棣没忍住,居然哭了出来。
洪武二十八年,他们出使帖木儿国时,江东门还是夯土与木质结构的一个码头。
她此刻异常虚弱,再没了平日里的满脸慈祥,只有疲惫。
当黄罗盖伞出现在码头上,反应过来的傅安与郭骥作揖行礼,对伞下的朱高煦毕恭毕敬行礼。
说话间,朱高煦眼前不由得模糊起来,眼泪还未流下,便被他用拇指擦拭了干净。
他的情绪有些渐渐控制不住,眼泪止不住的从眼眶中涌出来。
“好啦。”徐皇后好似哄小孩一般伸出手,为朱棣擦去了未能擦干净的泪水,叮嘱道:
“有些事情,我怕现在不说,过后便没力气与您说了,因此现在对您说后,您千万得记住。”
“只是俺想了想,俺是一家之主,俺若是倒下了,那这个家就得靠老二一个人来撑着了。”
“臣,谢陛下圣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是相较于他还能在春和殿借助政务躲避,直面徐皇后的朱棣此刻或许才是除徐皇后外,最为难受的那个人。
亦失哈小心劝解,朱高煦则是将将王骥这份奏疏处理过后,将注意力放到了桌案上的其它奏疏中。
现在他玩的本来就是依靠海外与江南财政去转移支付,扶持北方和西南各省。
而今,江东门码头由混凝土构建,远处的江东门也经过混凝土的加固和扩建,显得异常高大雄厚。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