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着手北方《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78章 着手北方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78章 着手北方

“噼里啪啦——”
“轰轰轰!”
又是一年过去,当永乐八年正旦节到来,整个大明都陷入了欢庆新春的氛围中。
南京城的礼炮作响,而大朝会也如期举行。
群臣百官并不知道此刻的郑和带兵攻破锡兰国都,生擒其国主,只是一如往常的作揖唱礼。
金台之上,朱棣与朱高煦身穿冕服,一个坐着,一个站着。
“金三万五千两整,银八十九万五千余两,铜一百九十五余万贯。”
“臣秘密去的三地,所见的情况也让臣对当地的新政推行有了新的想法。”
“换做旁人,还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
在郭资的汇报下,永乐七年无疑又是吃老朱老本的一年。
“如果能给山西百姓发开荒粮与耕牛,并迁徙他们前往北平和河南,那山西的环境能变好,河南和北平的复耕工作也能快速进展。”
当孙铖开始自我介绍,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一直在山东主持关外和山东新政的韩州伯孙铖居然就是眼前人。
“户部右侍郎,韩州伯孙铖,见过陛下、殿下……”
“去岁天下田亩数为五百四十六万七千九百一十九顷三十二亩六分。”
朱高煦坐在金辂上坦然开口,并指导道:“你要做的,就是在发现这些人与我们分道扬镳后,将他们裁换就足够。”
“确实少有。”朱高煦骄傲回应。
“殿……”
现在的新政学子等同和铁饭碗挂钩,只要毕业就有岗位,可日后就不一样了。
以当下新政学子的毕业数量,任谁都清楚早毕业的人能早吃饱,毕竟吏员、教习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今岁税粮定额三千五百万石,新增加的五百万石,分别划给安南二百五十万,辽东各一百万,贵州、四川、河南各五十万。”
孙铖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朱高煦见状也开口道:“日后为你保个侯爵。”
如今他突然进入京城,群臣们不免心中升起一股焦虑感。
对于身高不过五尺二寸的孙铖来说,他在朱高煦面前犹如小孩面对成人一般无力。
每年二十几万的毕业生,足够他把新政数省的胥吏换个遍。
“退下吧。”
“但即便如此,河南和北平还是有许多耕地荒废,这些耕地复耕容易,只是由于当地人口不足导致抛荒。”
现在他们反应过来了,如果继续放任朝廷继续下去,那江南儒学还真就没有活路了。
“传俺的旨意,将播州分为遵义府、平越府,将思州与思南拆分为思州府、铜仁府、思南府、石阡府、镇远府、黎平府、新化府,将水东水西拆分为毕节府、威宁府、盘州府、贵阳府。”
“臣谢殿下隆恩。”孙铖倒也没有婉拒,因为他清楚自家殿下的性格。
随着年纪增长,朱高煦也渐渐开始有些不安。
尽管孙铖也是靖难的渤海派功臣,并且受封伯爵,可他的存在感确实低的吓人。
“新朝七年时间,使天下耕地增加一百四十余万顷,而税粮不过增加了四百万石。”
运河疏通,黄河束水闸修建大半,泥沙比较五年前骤减大半。
“四川、贵州田赋粮自留,湖广田赋粮调派四川。”
“殿下放心!”孙铖作揖道:“新政之地的百姓都安居乐业,按照去年情况来看,各省均田数量为山东七亩,辽东六亩,渤海十四亩,大宁九亩。”
“这样的兼并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百姓人均耕地不足,好处就是便于稳定,容易收税。”
“臣特意去寻访过,许多农民即便粗放耕种田地,也顶多人力耕种十余亩,亩产不高且不提,干起活来也不比精耕细作轻松,只是到了年末收割时能多收割百来斤粮食。”
等朱高煦把他放回地面,朱高煦才道:“今日与我同乘金辂。”
不过他们没有记忆很正常,因为这个人并不在京城走动,或者说这是他十几年来第一次回到京城。
就单说今年毕业的学子数量,那足以填满四省的县镇教习、吏员,乡镇里长、粮长等全部岗位。
朱棣感受到朱高煦的目光,也知道是自己开口的时候了,因此他开口道:
三人坐在金辂之中后,朱高煦这才询问起孙铖:“新朝八年你才入京,是我耽误你了。”
“北直隶、山西、河南这三地你走访过了吧?”
见到这名官员,众人纷纷愣了愣,他们印象里并无这个人的记忆。
“杂项、商税、矿课、盐引、茶引折色二百三十万余贯,各项丝绢棉布折色一百五十六万七千余贯。”
在过去的人生里,他们一年能吃饱饭就已经是最舒坦的日子,偶尔能吃肉的话更是神仙日子。
四大土司被剿灭后,沐春还需要和李景隆配合剿灭、招抚黔南地区的诸蛮夷。
其次便是各地军团除了辽东和北平、山西遭到重创外,其余基本没怎么参加战事就结束了战争,大明军力充沛。
“唯一的问题,主要还是学子毕业参与工作的年龄太小,因此面对许多诱惑时,他们的抵抗能力太低,被贿赂的数量……”
吃不饱饭就想着吃饱饭,吃饱饭就想吃肉,吃了肉就想天天吃肉,酒足饭饱就会想女人,想权力。
忽的,一道声音响起,不过这道声音却不是从朱高煦口中说出,而是站在百官前三排的一名官员。
大明的军户数量增多了不少,但这主要得利于旧港、吕宋、贵州、安南等地卫所不断设立的缘故,军屯田的增加也是这缘故。
张玉已经六十六岁,按照张辅都能活到七十五的情况来看,他活到七十应该不成问题,毕竟就现在来看,他并没有什么伤病在身。
“旧库现在还有多少钱粮?”朱高煦询问起了郭资。
朱高煦忽然开口,看样子是在训斥孙铖,但实际上是在为他解围,因为李至刚作为礼部尚书,已经准备用大朝会礼制来压倒孙铖了,但现在却被朱高煦打断,差点一口气没能上来。
至于安南和贵州,这两个新设立的省份,前者已经逐渐安定,可以将税粮纳入朝廷之中,后者也是同样道理。
这样的局面,让朱高煦不由骄傲自满,而接下来的夏原吉、黄福等人上疏更是增添了这种骄傲。
他虽然拥有权力,可却没有能直接了解下面的能力,只能通过他人了解偏远地区的情况。
朱棣的定额规划倒是没有人反对,因为群臣都知道,过去几年无疑是辽东、四川、河南三省受惠的时期。
朱棣在左右太监的伺候下换上常服,对朱高煦交代一句后便先走出了华盖殿。
他们可以拉出来,但他们拉出来的学子,又有几个人看得上粮长、里长、吏员等这些刀笔吏的工作?
儒学体系下的学子,目标都是参加科举,选中进士后平步青云。
“山西由于在至正年间遭受战火较少,境内山脉较多,太原以北河流较少,故此耕地其实已经开发了八九成,继续开发也不会取得太大成果。”
他牵着孙铖的手走上了金辂,亦失哈也笑着跟了上去。
“准”
奴变是因为明初制度没能继续执行,朝廷放任富户购买奴仆所致,这是可控的,而前者的佃户收入来源则是得做好准备。
“臣已经拟好了。”孙铖下了马车后将怀中奏疏拿出,朱高煦也接过走进了东宫之中。
在他退下的同时,五军都督府的张玉也主动站了出来作揖道:
“陛下,去岁天下有三百七十二个卫,两千八百二十个所,另有二百一十六个守御千户所。”
“如今播州、思州、思南、水西、水东等地土司大多接受招抚,贵州三司也可以着手设立了。”
“去岁支出三千九百六十余万石,钱八百二十五万贯,取旧库四百六十余万石,钱一百一十五万四千余贯。”
在刚才皇帝宣布这件事的时候,不少大臣就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没想到孙铖。
他被朱高煦抱了起来,双脚还在半空中扑腾了几下。
这些各种蝴蝶效应,让永乐年间的局面比历史上好了太多太多,朱棣北征也是能拉出几名善于规划的将领给他,让他不用像历史上那样当一个北征路上的老妈子,什么事情都得他指挥,明军才能干好。
“均田政策没有变化,孔府被我派人监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欺压佃户和百姓。”
这不是官学学子的问题,而是人本身就拥有这种欲望。
“不仅是山西,在整个天下,臣的观点都是这两个。”
要对抗上百万知识分子,这连皇帝都很难做到,就连朱高煦都是先从吉林城一步步巩固基础才能有自己的基本盘和群臣对抗,而群臣能不能拉出那么多学子与新政学子对抗?
毕业岗位紧缺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如果下面的人连这点反应力都没有,那也不适合在岗位上继续待着。
“说实话,三地情况各有不同,其中以山西最为不同。”
前者因为地主土地被海水吞没,佃户失去了收入来源,后者是因为被压迫太甚而导致的起义。
朱棣开口回应,户部尚书郭资见状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汇报工作。
相较于他们,新政学子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对于他们来说,读书的成本并不大,除了书本费和口粮,其余都是朝廷支付的,而他们只要毕业达到标准,就能带领全家摆脱贫困。
儒学学子们看不上的刀笔吏那二十贯俸禄,却是大明九成九以上百姓需要在田地里辛苦三四年才能赚到的财富。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