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帖木儿东征《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39章 帖木儿东征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39章 帖木儿东征

“噼里啪啦——”
“轰轰轰!!”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新年之际,南京城内外喧嚣非凡。
长江清晨的浓雾中透着一股子的硫磺硝石味,南京城的城墙上的一排排的大炮,伴随着爆竹声一起轰鸣。
站在城墙上,士兵们穿戴甲胄,严肃而庄重,迎着江风,高唱《从军歌》来欢迎新年的到来。
内城之中,红灯笼高挂在大街小巷的各处牌坊,长街之上熙熙攘攘,就连巷子里都热闹非凡,似乎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挤进了南京城,将城池挤得水泄不通。
朱高煦倒不认为要多放假才能处理好政务,只是觉得放假肯定是要合理且足够的,二十天未免太少了。
“我倒是可以送给你,就怕嫂子生气。”
只是他稍微想了想,又挺直了腰杆:“嗯,像俺。”
见朱棣他们到来,所有人起身行礼,朱高煦也自然而然的坐到了郭琰的旁边。
不止是他,旁人也是一样的听着这曲子。
“嗯……”
倒是朱高煦已经习惯了,咳嗽一声后,那偏殿之中的乐队又继续开始了演奏。
朱高煦真正担心的,是帖木儿死后的帖木儿帝国内斗瓦解,中亚秩序混乱,进而产生的蒙古东迁。
就拿他制定的财政体系来说,他在世的时候还能玩转,到朱棣和朱高煦这里,便是两人联合处理都有些吃力,所以朱高煦才分出了一部分权力给户部。
汉朝时官员平均下来每年放假六十天,唐朝的节日假总共有五十三天,再加上平时的旬假,唐朝官员每年的假日至少能达到一百天。
然而,如果天天都在休息,过着“咸鱼”般的生活,显然也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
“按照文册上的,从元宵过后开始执行吧。”
“儿臣告退……”
正如大明过不去中亚一样,中亚的帖木儿也来不了大明,两国角逐的地方只能是西域。
如果帖木儿年轻二十岁,那朱高煦倒是会上心西域这块地方,可帖木儿年纪太大了。
“吃饭吧。”
直到散朝,群臣们还没从涨俸禄和假日翻倍的惊喜中走出来,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都多了些复杂。
四目相对间,徐皇后对他慈善的笑着点了点头,不忘提醒道:“政务虽然重要,却也不能疲惫了身子。”
这样的冷清,自然让朱棣也感到了几分寂寞。
假期,这不是后世人独有的制度,而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制度。
“倘若有官吏敢于私收夏粮,依律处置。”
众人听到曲子响起,便也安静的吃饭,一边吃一边听曲子。
洪武年间制定的假期主要包括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加上皇帝与皇后生日的两天,全年假期只有二十天。
“臣等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呢喃着吃了几口,气氛始终调节不起来。
见朱棣这么说,朱高煦走到了郭琰身旁,低下身子交代道:“你陪陪爹娘,我先回去处理政务。”
朱棣开口应下后,群臣纷纷跪下唱礼。
“想从塔什干出兵东征,那他的目标只能是西域的别失八里,更进一步顶多就是漠西的瓦剌,至于我们……”
可以说,等十五天后的元宵过去,在京的除了被圈禁的瓯宁王朱允熙以外,便不再有一个藩王。
见状,朱棣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六部和五军都督府相继汇报了去年的总结和情况。
“爹,先吃饭吧。”
徐皇后笑着解释,朱棣却瞪大眼睛看向了朱高煦,满脸不可置信。
虽然后面因为战乱不断锐减,但直到现在,全世界的蒙古人数量依旧有数百万的规模。
朱高炽还不忘吟诗作对,朱高煦听后只能摇摇头,心里祈祷自家这个好大哥别去了云南后因为纵欲过度而提前去世。
朱高煦倒是很佩服帖木儿,但他从来不把帖木儿放在眼里。
朱高煦继续站出来开口,不过口中说出来的话却让群臣感到陌生。
免除夏粮,其实也就等同免除北方的负担,因为南方夏粮收成并不算多。
“你的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爹,我要先回春和殿处理奏疏了。”
说罢,他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让亦失哈放下地图,随后将几份西南、南洋的地图收起来后,这才露出了《天下四夷宾服总图》。
朱高煦瞥了一眼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这份恩惠会让他们在利益争斗上退步多少。
只是面对他的意思,众人都低着头吃饭,谁也没搭理他。
这两天的元宵,他算是与弟兄们过了段舒服日子,就是不知道他们就藩后会不会老老实实了。
朱高炽小心开口,朱棣却瞪了他一眼:“就知道吃。”
“这是儿臣与户部尚书郭资、前户部尚书郁新所商定的《永乐朝俸禄册》,请陛下阅览。”
朱高煦一开口,百官假期一下子在原基础上翻了近两倍,这让群臣瞪大了眼睛,纷纷看着朱高煦,怀疑今日东宫被鬼上身了。
“陛下,儿臣有事启奏。”
朱棣捋着大胡子,心情舒坦的看着表演,而朱高煦自己则是与朱高炽坐在一起。
“儿臣以为,朝廷距上次更改百官俸禄已经过去十年,如今新朝新气象,物价工价皆有不同,加之朝廷得了西南和海外的铜钱,理当更改俸禄旧制,制定新制。”
朱高煦的话一说出来,武英殿内外数千名官员纷纷咽了咽口水。
因此,如何让官僚群体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效能,就成为古代统治集团思索很久的一个问题。
如果不是张氏管着朱高炽,兴许他连四十八都活不到。
待他们下了步舆,此刻乾清宫内已经飘满了饭菜的香味。
朱高煦抬了抬下巴,示意朱高炽看向张氏。
朱高煦收回指挥杆,在手掌上敲打几下,轻笑道:“他不可能跨越三千余里来与我们作战,即便他想,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了。”
朱高煦有些担心徐皇后的身体,可朱棣却摆摆手:“走吧走吧,你娘有俺。”
“今岁夏粮免除,给百姓肩头的负担减轻些份量!”
朱高煦和文官们的关系怎么样不用多说,因此当他站出来的时候,群臣们多少都有些防范。
他说出了自己之所以在风雪中等待的原因,朱高煦听后却笑道:“放轻松。”
现在朱高燧走了,朱高炽过些日子也要离开,到时候庙堂上也会平稳许多,朱棣和朱高煦两父子也会少很多猜忌。
待众人吃了个干净,朱高煦便让人撤下了饭菜和桌子,让偏殿的乐队走到正殿表演。
一首《菊花台》让朱棣这个当年在燕王府就喜欢听曲子的“知音天子”停顿了动作,安静听着那曲子。
亦失哈见状跟上来后,搓了搓手,感觉暖和几分后才开口道:
然而事实证明,他能做到的,旁人还真的做不到。
只是他也不想想,相比较朱高炽的纵欲,他起码还知道节制。
“嫂子不让你去别的地方留宿?”
“父亲……”
朱棣看了看朱高煦和郭琰,又看了一眼徐皇后,似乎也想试试,但最后还是在徐皇后挑眉的动作下停下了这种想法,顺带还咳嗽道:“咳咳,老二这厮就这里不像俺,没俺稳重。”
朱高煦好奇询问,朱高炽却尴尬道:“给去,就是有时候我好几天不回去,她找上门后会闹闹脾气。”
“西边传来了消息,帖木儿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数十万民夫,并命其孙哈里勒率领前锋三万兵马前往塔什干筹集粮草。”
已经快七十的他,连朱棣都不一定能熬过,更别提自己了。
虽说基础放假制度与唐朝相同,仍是十日一休,与唐朝不同的是,宋朝还扩充了很多节令假。
朱棣也透露什么意思,就是简单说了这么一句话,估计是想让朱高煦开口放老三回来。
朱高煦作揖回礼,目光看了一眼徐皇后。
朱棣虽然一直在看乐队,但主要注意都在听曲子上,徐皇后也差不多,因此见到朱高煦走过来,他们便疑惑看向了他。
作为母亲,徐皇后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太远,可他也是皇后,知道三个儿子留在身边不是什么好事。
他那理直气壮的回答让朱高煦语塞,只能在心里暗骂不该给这老头看好东西。
这个规模,足够碾压历代北方游牧民族,而这个规模的蒙古人也将成为漠北蒙古的血包。
“壑儿年纪太小,便没带来。”郭琰也跟着解释了一句。
他们有的在招揽生意,有的在卖着五味瓜子、糖葫芦和糖藕等小吃。
其次就是大规模的蠲免,直接派出官员告诉地方不能收税。
只是瞧着她收回目光,朱棣总觉得心痒痒,暗地里想着今晚试试。
他拿起细细的指挥杆指向了中亚的河中地区,一路滑到了西域。
离开奉天殿,朱高煦与朱棣一如既往的在华盖殿换回了常服,并向着乾清宫前进。
明朝无法在明初彻底解决蒙古,就是因为蒙古的体量比起匈奴、突厥大了太多太多。
瞧他那样子,朱高煦走到了朱棣与徐皇后身旁。
由古筝、琵琶、长短笛等多种乐器演奏的曲子奏响,乐女们的歌声也十分动听。
老朱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旁人也能做到。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