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青藏驿道《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40章 青藏驿道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40章 青藏驿道

“二月甲申,老挝土官刀线歹领小邦勐骚、勐掌、勐川圹、勐占等地土司入贡昆明,请求入京封贡。”
永乐四年二月,在郑和经略南洋的同时,大明平灭安南的消息也开始传开。
距离安南最近的老挝等地土司开始集体向云南昆明遣使,乞请入京朝贡。
对此,朱棣也动了将老挝纳入了三宣六慰的体系的想法,故此将朱高煦召来了武英殿。
“俺准备把这次请贡的土司皆并入老挝军民宣慰司,以土官刀线歹为宣慰使,命礼部铸印给之,你觉得怎么样?”
殿内,朱棣说着自己的想法,无非就是想要用刀线歹团结起整个老挝地区的所有土司,进而来达到羁縻当地的目标。
面对朱棣的想法,朱高煦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翻看的史料,以及西厂在中南半岛的情报收集来分析了一下,随后才作揖开口道:
“我记得当初你说六千兵马能抵御万余披甲番兵,那如今呢?”
“辽东有民二百余四万口,去岁造册耕地数量近九百万亩,水利兴建大小三千四百余处,当地粮食亩产实粮也基本保持在八斗左右。”
毕竟是干地质的,其它东西朱高煦不清楚不知道,这些和工作有关的东西他还是记得的,更别提他前世旅游去过西双版纳了。
朱高煦对木氏土司印象很深,主要还是因为前世去过丽江旅游,看到了木氏土司的各种资料。
“去岁因为北征耽搁了开荒的任务,不过情况还是很可观的。”
即便偶尔遇到不归顺的小土司袭击明军,也大多是被明军当成贼寇斩杀。
“这三条驿道同时修建,起码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竣工,而朝廷需要出粮食,西番土司需要出人力。”
“就是这条河,它只能从车里开始通航吗?”
“是!臣当竭心尽力!”听到可以入右军都督府,李英不由拔高了声音,躬身作揖。
从当初的六千可以抵御,到现在的三千足够击败,李英如此骄傲不是没有理由的。
念头之间,朱高煦也乘坐步舆返回了春和殿,并派人去传来了李英。
“我还是那句话,朝廷给的俸禄足够差事,给你的赏钱也绝不会少。”
就是不知道等日后出现几何、微积分、方程式等题目的时候,那部分不善算术的考生会是如何下场了。
李英没少来这里,毕竟朱高煦会时不时召他来考校他问题。
“其实他们的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册封他们之中有威望的刀线歹是对的。”
“是”见朱高煦这么吩咐,亦失哈将他的话记下,随后继续汇报。
朱元璋当初招抚西番的时候就提过“输马作赋”,原文是“三千户则三户共岀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岀马一匹,定为土赋,庶使其知尊君守上奉朝廷之礼也。”
然而,这项政策只在西宁、松潘等地执行了,再往西番深入则是无法执行,为此朱元璋还让人降低了对西番茶叶的输入。
亦失哈说到这里顿了顿:“孙铖上疏询问那年纪太小的三万九千余学子应该怎么办。”
“算算时间,你也带着三千番兵训练了一年半了。”
“他和他手下人都是西番人,若是在乌斯藏手握大权却没有敬畏之心,那对朝廷不利。”
“儿臣算过,一旦这条道路修建成功,那每年从朝廷涌入西番的茶叶可以突破五百万斤,这对西番土司也有好处,而朝廷也能从中获取足够的马匹资源。”
亦失哈先给朱高煦提了个醒,紧接着才解释道:
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朱高煦便听到了脚步声,不等班值太监开口便提前道:“让他进来吧。”
新的一年开始了,他手头上的工作繁多并沉重,尤其是这几日的会试。
就历史上刘昭修建驿道,朱棣要求驻兵,以及朱棣派明军命令帕竹第悉交出萨迦大殿,给予原主萨迦派等情况来看,此时的西番毫无疑问十分虚弱,连反抗大明都做不到。
只有在西番驻扎军队,才能让西番老老实实的输马作赋。
朱高煦手把手的教亦失哈搞钱,亦失哈也纷纷记下,准备让孙铖把这些事情都组织起来。
“我刚从武英殿回来,朝廷不日便会下旨,令你接受西番太监侯显的节制,与河州的刘昭、丽江的木土三人各率兵马,合计万人,兵分三路进入西番招抚西番,诏谕西番大小土司,为朝廷修建三条驿道。”
“辽东学子三十九万余,毕业的学子数十万六千余人,可参与政务的有六万七千余人。”
“侯显确实不错。”朱高煦点了点头,朱棣见状便对一旁王彦开口:
“你稍晚些去找侯显说这件事,让他来见我。”
现在的青藏内部政权分裂且不提,资源基本都从大明获取,早已没有了盛唐时的风采。
“伱打算怎么做?”
“山东耕地五千七百余万亩,口数五百余二万,学子数大概三十六万,具体还在统计中,毕竟刚开学不久。”
“你问俺,就说明你对那地方了解,既然如此,你便与俺说说。”
“不过,这么一来很容易让刀线歹发展壮大,尽管他对朝廷十分恭顺,可朝廷却不得不防。”
由于朱高煦增加了科举之中《算术》的内容,因此今年的科举名次就连他自己都不能确定与历史上是否一样。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轻笑颔首,显然十分满意。
这件事情,当时朱高煦也知道,但他也知道仅凭茶叶确实可以让西番不动乱,但想要他们交税是不可能的。
“至于大宁耕地一百二十万余亩,口数算上发配的有十七万,但北边的漠东三卫仅有不到五万,挽马两万余,乘马五千,军马两千,学子两万余。”
想要展开第二阶段的中学,起码还需要四年的时间,而他不可能让这批年轻的学子等四年。
“他们入云南三年以来,倒是基本在当地安稳下来了,云南也因此获利,开垦出了民田近百万亩。”
他看着朱高煦,眼里流露出满意,毕竟朱高煦的许多政见都和他本人太贴合了。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李英则是听的十分激动。
“至正年间,勐骚(琅勃拉邦)合并勐掌(万象)、勐川圹(川圹)、勐占(占巴塞)等城邦,组建泰人联盟国家“勐南掌”(澜沧国),其疆域皆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东起长山山脉,西连勐闰(今泰北)、勐素(今泰中北),南接真腊,北抵车里宣慰司的勐泐(西双版纳)。”
不等他开口,朱高煦又为他这把火添了柴:“按照你的年纪,若是在乌斯藏做得好,那应该能在四十五左右入京进入右军都督府了。”
“这个损耗,便是儿臣现在也算不出来,只有具体走过才能算出来。”
当然,朱高煦也不准备流放这群人了,他是准备在这群人中招募可以常驻青藏的汉兵。
说到这里,朱高煦还担心朱棣不知道真腊是谁,特意指向了南边:“真腊也就是甘孛智、高棉。”
就汉家人口和耕地而言,现在的云南开发程度直追明朝中后期的嘉靖时期。
瞧着那许多错误的老挝地图,朱高煦倒是承认了自己当初绘画这份地图时犯的错误,毕竟当初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翻看老挝地区的史料,西厂也没能掌握老挝境内土地的情况,所以出现错误倒也不奇怪。
“儿子看了昆明的奏疏,黔国公也承认了从昆明前往车里(西双版纳)的道路狭窄崎岖,从车里到老告,甚至到更南边的勐掌、勐占等地更不用说,只能走水路。”
朱棣倒也耿直,不懂的就询问。
就修建朵甘、乌斯藏驿道这件事来说,除了他两父子,恐怕没有人愿意投入百万钱粮去青藏高原那种疾苦且除战马无产出的地方。
哪怕一匹马作价十贯,也足够维持日后的西番驻军了。
“是!”听到这话,朱高煦点头颔首。
在朱高煦看来,东北是日后供应北京的粮仓不假,但东北也要成为大明的“工业”基地。
“同时,再让丽江指挥使木土率三千兵马从丽江前往昌都,与刘昭、李英汇合后前往喇萨、日喀则。”
“奴婢领谕”王彦回礼应下,朱高煦见状便开口道:“父亲还有别的事情吗?”
“没了,你可以走了。”朱棣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表情十分平淡,像极了提上裤子不认人的浪荡子。
朱高煦从朱棣手里接过指挥杆,指向丽江的同时开口道:“丽江土司的木氏积极响应朝廷的改土归流政策,如今朝廷已经派驻了流官进入当地,并且双方合作治理当地半年都没有爆发什么矛盾。”
朱高煦饶有兴致的看着李英,想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话来。
见云南已经步入正轨,朱高煦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基本盘,日后大明北方的大粮仓。
因此,让他们去山东、辽东各地教导不满十岁的入学学子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对此,朱高煦还是特别交代道:“辽东、渤海不能只专注农业,更重要的是工业和矿产、木料等作坊和工场。”
别的不说,单单野战炮的霰弹就足够击垮那些士气不高涨的西番先锋骑兵,只要先锋溃败,那上万军队溃败也只是转瞬之间罢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