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251章 ,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51章 ,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

张良无奈道:“陛下您的《大汉月报》才是这次矛盾的主要原因,人生在世不过追求名利,尤其是这些郡守利他们已经有了,逐名之心更甚,您这样宣传叶腾和商农,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臣建议以后还是宣传县令以下的官员吧。”
不要说这些太守了,就是张良他都有的妒忌叶腾和商农的宣传了,这是让两人成为名垂青史的能臣,只怕大汉灭亡了,他们的事迹还会流传,而他张良这个大汉丞相却未必会有多少人记得。
陈平也说道:“陈郡有现在的繁华,虽然不能说没有商农的一点功劳,但主要功劳还是陛下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会稽郡叶腾个人只是一个执行者,各地太守都清楚这点,所以他们才会对叶腾和商农不服气。”
徐凡道:“这次是朕错了,以后《大汉月报》要多激励一下底层的汉吏和在普通岗位做出出色成绩的普通人。”
徐凡回忆一下,好像是有的激励错了方向了。
在徐凡和张良他们议论的时候,周章用算盘霹雳哗啦计算一顿,喜道:“今年我大汉的田赋达到1亿2000万石,税金有26万金,少府收益16万金,这已经比大秦最巅峰时期的税金还要高了。”
曹性喜道:“陛下,我们就说好了,某可等着你建立一个大型纺织厂,某要求也不高,只要这个纺织厂有陈郡的十分之一某就满足了。”
两汉还好一点,西晋那帮白痴门阀,把胡人和本国的百姓都当奴隶来看待,还想人家不造反,真当自己有血脉压制,弱不禁风也能打得过人家胡人,这些人就是五石散吃多了,把脑子给吃坏了。
徐凡继续道:“这事情就交给丞相你来做了,每年这个预算要交给贤者会看,让他们通过,郡县也要有这样的预算草案,由郡县贤者审核朝廷的开支。”
项彪道:“我等还是小看了这贤者会的重要性,本来以为只是陛下冠冕上的点缀珠,现在看来我等最起码也是陛下的天子印。”
北方想要发展,肯定少不了羊毛纺织业了,而这个时代匈奴人也是羊毛纺织业的,就是他们毛毡,当然这玩意除了胡人用,汉人是不屑一顾的。
这个时代的上郡虽然比后世好一些,但对比天下其他郡县,环境的差距可能比后世还要大,他们还要面对胡人这个强大的敌人,只能说这个时代生活在边疆真是很艰难。
这对徐凡来说几乎是常识性东西,大汉想要快速发展,就要大搞基建,这个时代的基建,不就是驰道,修缮水道,建设码头,还有修建水渠这些东西。
徐凡让周章在中原再找三个交通便利之地建立粮仓储存粮食,周章想到自己想要上亿石的粮食安全底线,要是用现在的方法最起码要积累5年时间,但要是多建立几个粮仓,转移的消耗就能节省一半,那么只要三年时间,大汉就可以储备上亿石的粮食,于是就答应下来。
徐凡道:“你们上郡要依靠自己的特色来发展,首先第一点一定要多种树,你们那是黄河中上游,树木砍伐多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样不但人上郡的土地贫瘠,还容易造成下游的洪水。”
他没想到徐凡反手就给了自己这样一招,偏偏他还说不出什么。
曹性苦着脸道:“树又不能吃,陛下,你这是想饿死我上郡的百姓。”
有了曹性这个成功的例子之后,其他人也来找徐凡了。当一群人来找徐凡的时候,徐凡干脆把这些郡守全部召集起来,同时也把来到长安城的贤者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商议,朝廷的财政结余该如何分配。
这工程真要开始的话,征招的必定是他们蜀人啊,当初为了这条道路,他们蜀人就死伤惨重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但在技术发展难度上却没有多少难道,用石灰水消脂去异味,再把羊毛纺成毛线,粗的做毛衣,细的做羊毛布,这样一个能养活上千万人口的产业就诞生了,有了紧密相连的经济体系,大汉自然就可以融合草原。
“这点粮食虽然能改善上郡百姓的生活,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您帮我们上郡指一条发展的道路吧。”
周章脸色难看道:“诺!”
徐凡记得好像就是从大汉开始,大河变得越来越失控,最后变成了黄河,从现在环境治理就要开始了,要不然后面两千年百姓都要吃黄河的苦。
而各地郡县诸侯在知道朝廷今年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即便输入敖仓2000万石,还有2000万的粮食,这样一笔粮食哪怕只能要到九牛一毛也能解决他们很多事情。
于是曹性第一个找到了徐凡道:“陛下,我上郡百姓苦呀。”
蜀郡太守陈婴道:“陛下,陈国公带领3万部下去了南中,这三万人的粮仓都是由我们蜀中提供的,但南中道路太崎岖了,最窄处只有五尺,运输一石粮食到陈国去路上就要消耗十石,臣请修建蜀中到南中的道路。”
果然几十位贤者听到要修五尺道,眉头紧皱,这让他们想到了当年始皇帝修建驰道带领的死亡,而五尺道是所有工程当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工程。
除去固定开支大汉这一年的结余也算出来了,粮食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但这其中还有2000万石粮食是要输入到敖仓当中,周章对敖仓的安全底线是1亿石粮食,不要看这数字夸张,但也只有前秦的三分之二。
这可能就是大国的好处了,只要内部和平,能调动发展工业化的资源就太多了,尤其徐凡前世经历的是噩梦难度,而现在大汉经历的却是最简单的模式。
蜀郡贤者更是直接开口道:“这样残民害民的工程还是不要开的好,即便修通了又能做什么,和那些野人做交易,为2万人修一条驰道,死伤几千人,太不划算了。”
徐凡第一个开口道:“天下大部分问题都是钱粮问题,大汉的结余就只有这么多,大家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说出来,看看谁的问题更加重要。朕这次召集天下的贤者,就是因为他们是天下的有识之士,他们肯定能分辨的出哪件事情更加重要。”
而张良和陈平两人只觉的好笑,丞相担心陛下乱来,重蹈始皇帝覆辙,陛下担心汉吏乱来,重蹈秦吏覆辙,这个成为了一个螺旋闭环了。
陛下,你是知道某的,打小某就生活在水边,一天不洗澡就浑身难受。去了上郡之后,整整一年我就洗过一回澡,还是来长安之前。某一个太守生活都如此艰难,普通百姓情况就更不用说了,没有朝廷支援上郡,当地的百姓很难活下来。”
“真不敢想象啊,陛下连这样的事情都让我们参与,2000石的高官都要看我们的脸色,我等联合起来的权力超过了朝廷的九卿。”景逸小声对项彪道。
只要改变生活习惯,胡人也可以成汉人,弄个青储饲料,定点养殖,这和种田有多大区别。
他马上劝阻道:“这只是朝廷的收益,您还没有算朝廷的开支,咸阳朝廷上下官吏就有两万人,少府在关中工匠就有5万人,您还招募了上万夫子,他们的俸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11万常备军的日常开销和俸禄,各地武库的补充开销,这些朝廷都是要预留的。
农业时代不比工业时代,不存在借债发展的方法,每個国家反而要想办法储存一切资源,以应对突然而出现的天灾人祸,战争等意外事故。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