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戏曲教化和时代楷模《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249章 ,戏曲教化和时代楷模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49章 ,戏曲教化和时代楷模

回到赵里之后,扶苏把自己的兄弟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了当夫子的事情。
扶苏的这些兄弟也是非常心动,他们本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现在却成了落魄的农夫,要说他们安天知命,那就有点太高看他们的境界了。
有选择的话,他们是不会想成为农夫的,只是他们担心出了赵里,会受到那些仇恨始皇帝的人报复,所以只能留在赵里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农夫。
但现在他们小弟胡亥天天出现长安城都没有问题,而且活的还比他们滋润,这让胡亥的这些兄长在妒忌的同时,也有一丝轻松。
胡亥当过秦二世都没有受到清洗,他们这些公子想必更加不会被清洗了。在安全有保障之后,这些公子就不想继续留在赵里当农夫了。
而现在有机会成为夫子,显然是他们改变身份最好的机会,虽然还是在农村教书,但夫子好歹是士人身份,可以让他们逃离最底层。
翌日,扶苏就带着他的这些兄弟去找了吕枢,表示他们兄弟都愿意成为夫子。
戏曲讲的非常仔细,尤其是里面讲种植冬小麦流程都非常细致,看完这戏曲就可以学会如何种植冬小麦。
“扶苏夫子说的有理,我等可以种个几亩试一试,即便失败了,也就损失一点种子。”今年他们收成大涨,用几亩地来种植冬小麦冒这个风险还是可以。
扶苏道:“长安城有个农学院,可以到那里去问问,我等一户凑个一斗粮食作为报酬,想来应该是足够雇佣一个农家子弟帮你教导我等种植冬小麦。”
当即就有眼热的村民道:“里长这冬小麦,我们也要种啊,人家一年又种麦子,又种大豆,一块田种两次,赚两份钱,还能肥地,我们只能赚一份钱,怎么跟人家比。”
里正江涛皱着眉头:“戏曲上虽然演的好,冬小麦我们没有种过,出了问题,我们就不一年就没有收成,到时候全家老小都得饿死。”
扶苏迟疑道:“这种消息虽然不是什么机密之事,但也只有大汉的高层能了解吧,兄台是如何得知这些消息的?”
戏曲的名目叫《桃源乡村故事》
现在长安城的士子都在做最后一波冲刺,寻找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根本不可能到戚乡这样的乡下地方。
看得懂的人也很少愿意去教导百姓,能做到这一点的,无一不是实干家,这样的人不说是万里挑一,但也算是几百人当中的人杰,数量太稀少了。
三就是在天子召开诸侯大会,天下各路诸侯齐聚长安城。
在这两年时间,会稽郡的人口增加了3成,田地面积增加了五成,修建两百里水渠,税赋增加了十余倍,会稽郡百姓却家家粮食满仓,能做到几天吃一顿鱼肉,这点即便是陈郡,南阳都很难做到。
很多儒生都激动的称天子为三代之下第一明君了。对于言必称三代的儒生来说,这已经是最高的地位了。
最后一幕石头带领百姓走上富裕生活的时候,台下的村民都纷纷拍手叫好,这太有代入感了,尤其是今年秋收之后,很多人家中都多了几石粮食,这不和桃园村发生的事情差不多。
在吕枢的调动下,扶苏的这些兄弟成为了戚乡下一个有编制的夫子,为大汉的天下发光发热。
长安城的机会如此之多,自然吸引了大量对没什么根基,也没什么背景,更无名师指导的中小地主家的寒门士子。
扶苏正式成为赵里的夫子,而他的兄弟也纷纷离开赵里,去往戚乡其他村里成为夫子。
扶苏又翻了几页,后面还有介绍陈郡太守商农的,说什么商农不忘初心,即便成为太守,依旧在田地间劳作,他管理的陈郡,更是粮食连年丰收,税金连年暴涨。
“你还忘了石头他们还多种了一季大豆,这玩意儿能肥地又能卖了赚钱,一石大豆也有60钱,这样一算的话,桃源村的每个村民能多赚上万。”
扶苏想了想道:“冬小麦在关中已经有不少人播种了,连陛下都开始用戏曲来宣传,此事应当不假,不然有损陛下的威严。我们不懂如何种植冬小麦,但关中有人懂得,我等可以想办法去长安城找农家子弟来指导,只要掌握了种植原理,以大家十几年的耕作经验,应该不会失败。”
扶苏找到一个儒生拱手行礼道:“楚人扶苏见过兄台,敢问兄台尊讳?”
第一幕精彩的故事吸引住所有村民了,连扶苏也被吸引了,虽然他也知道汉军是因为找到了函谷关小道,攻入关中,但通过这个故事他才知道,而发现这个小道居然是秦军的士兵,而这个士兵之所以会被汉军俘虏,是因为他们的主将让他们送死,这让扶苏不由得苦笑了,这算是自作自受吗?
徐凡非常重视戏曲团的作用,定都关中之后,在吸纳大量宫女,戏曲团的编制在快速扩张当中。
这让吕枢大喜,自己治下有十几个读书人,这不是成为夫子的天然人选。所以吕枢才找到扶苏他们,甚至还恐吓扶苏他们,让他们知道机会难得,再不抓紧以后就没机会了。
而赵里有戏曲可以看,四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涌入,本事只有几百人的赵里,多了上千戏迷,虽然说不上锣鼓喧天,但也是人山人海。
扶苏恍然道:“原来是一个能吏。”
大汉三年十月五日。
徐凡只是按照他习惯宣传,但对天下士林造成的轰动是巨大的。这个时代的人争名夺利,名还在利前。
对于推广小麦种植,徐凡是下了非常大的力气的,不但是用戏曲宣传,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小麦价格比粟米高,加上小麦的产能又比粟米高,天下的百姓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还很多赵里的百姓已经开始计算:“小麦的价格比我们的粟米要贵20钱一石,而且产量也高了三成,那么桃园镇的每个人不就比我们多赚了几千。”
第二幕开始,就是石头开始造福家乡的故事,石头退役之后,他发现家乡贫苦,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他带着村民做工事赚粮食,用自己的赏赐帮助村里人购买麦种,种植冬小麦,带领全村的村民种植冬小麦,5月冬小麦丰收,石头又带领村民种植大豆,再次丰收,在石头的带领下桃源镇快速富裕。成为四里八乡第一富裕村镇。
今年让了这些村民有点积蓄,他们想的是修缮房屋,购买农具,或者是给自己的子女,或给自己娶个老婆过好日子,他们手中的粮食都是有用处的。村民们没有金钱和胆量去冒险,冬小麦有点违背他们的种田的常识了,他们不敢冒这个险。
据说在会稽郡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吃到鱼肉,会稽盐更是占据了江东半壁江山,靠着鱼盐行业的收入,会稽郡成为了天下最富裕之地。会稽郡歌谣道:太守叶腾执政忙,一年富裕民安康。两载政通人心喜,百姓和谐笑语长。”
“而且担心失败,我等何不干脆就种个几亩,这样一来,即便是失败了,那么也不会损失太大。”
他这些兄弟离开之后,扶苏还是有点伤感的,大秦灭亡之后,扶苏更加重视他的这些兄弟了,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终究还是会离开这里的。
首先是长安城第一次科举开始,据说朝廷要招募上千士子,考完之后这些会安排到墨子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学习,鲁班学院,经过一年培养,只要合格者都可以成为汉吏,这吸引了无数士子来长安城。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