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和对人《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145章 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和对人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45章 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和对人

才的期望
孙叔通问道:“兄台可知道孔奉常的府邸在什么地方?”
鲁舒有点惊讶道:“先生可是百家宗师之人?”
孔鲋是招贤馆主,陈郡找他的人,一般都是自认为学问很精,才干很出众的人,最起码鲁舒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是不敢去招贤馆的。
孙叔通笑道:“孔奉常是家师。”
鲁舒再次行礼道:“原来是孔大儒的弟子。”
而后鲁舒恭敬道:“孔奉常的府邸晚辈不知道,但晚辈知道招贤馆在什么地方,可以带前辈去。”
孙叔通就让鲁舒在前面带领了,路上两人交谈,他知道鲁舒学的是论语更加惊喜了。有心教导他几句,却发现鲁舒读的《论语》非常不成体系,甚至有很多地方都是错误的。
这让他有点生气道:“以后出去不要说是儒家之人了。”
儒家子弟连《论语》都没有学会,这样让其他诸子百家的人知道了,要被笑掉大牙的。
鲁舒苦笑道:“晚辈当年顽劣学问不精,《禁书令》之后,家师被秦吏杀害,父母担心秦吏迫害,又烧毁了晚辈的书籍,那些年晚辈甚至不敢在沙上写字,致使学业荒废。当年读过的诗书,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晚辈即便是想弥补,也是找不到书籍啊。”
听到鲁舒的话,孙叔通也不禁感到悲伤,他当时在咸阳城,对这事情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禁书令》被颁布实行,六国的史册典籍大量被焚烧,六国大量的士子被屠杀。
抱着这样的情绪,他也不禁同情鲁舒了,这也是一个被暴秦破害了的儒生。
于是在这一路上孙叔通重新教导鲁舒《论语》,帮助他改正其中错误之处。
两人一边讲一边学,没多久就来到了招贤馆了。
孙叔通对侍卫道:“还请禀告,孙叔通前来拜见孔奉常。”
一个侍卫进去汇报。
没多久孔鲋跑出来,看着孙叔通惊喜抓住他手。
孙叔通马上跪下道:“弟子拜见老师。”
孔鲋马上抬起孙叔通道:“不需如此多礼。”
看着有点落魄的孙叔通,孔鲋有点歉意道:“这次是为师牵连到你了,要不然你还是在咸阳城当博士。”
但再给孔鲋一次选择,他还是会投靠徐凡,这是从始皇帝杀戮儒生就改变不了的事情,只是他愧疚牵连到孙叔通了。
孙叔通却洒然笑道:“老师又不是不知道,始皇帝信奉的法家霸道之术,我等儒生在咸阳城不过是点缀之物,弟子这些年在咸阳城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得罪始皇帝,项上人头不保,这样的富贵不要也罢。”
孔鲋听到这话也觉得有理道:“好,你既然来到汉国了,为师把伱举荐给汉王,汉王尊重百家人才,量才而用,以你之才可以成为2000石郡守,这比在秦国做一个点缀之物强多了。”
孙叔通笑道:“那弟子就拜托老师了。”
两师徒共叙往事之后,孔鲋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年轻的鲁舒,于是他问道:“这是何家的子弟?”
鲁舒马上对孔鲋行礼道:“儒家弟子鲁舒见过孔师。”
对鲁舒来说见到孔鲋就像后世的校长一样激动异常,马上就自报家门了。
孙叔通只能苦笑的把鲁舒的情况和孔鲋说了一遍,他是真担心自己的老师考究鲁舒的学问暴怒,干脆提前说出来,没有期待自然就不会有失落了。
但孔鲋听到孙叔通的解释却没有生气,而是同情说道:“暴秦之恶,荼毒天下,这是一个受到暴秦迫害了的受害者。”
“既然是考科举,学问不精,可不行,这样你这段时间来招贤馆来找他,让他来教导你几天。”
本来孔鲋想要教导鲁舒的,但马上想到自己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需要避嫌,干脆就交给孙叔通。
想了想孔鲋进入招贤馆,很快拿出一本写着《论语》的书籍和一本写着《小学数学》的书籍交给鲁舒道:“这两部书籍考科举都用的上,你好好研读,遇到不懂之处可以来找孙叔通。”
鲁舒拿着手中的《论语》和《小学数学》激动无比,他来的陈郡也有几天时间了,自然知道书籍的珍贵了,只可惜他囊中羞涩买不起,而现在孔鲋就是在改变他的命运。
他当即双手捧着书籍对着孔鲋磕了九个头道:“孔师,孙叔师,大恩大德小子没齿难忘。”
看着离开的鲁舒,孙叔通奇怪道:“老师很看好他?”
孔鲋摇头道:“这些年来儒家的弟子太艰难了,能帮一个算一个吧。”
孙叔通想到在咸阳城因为刺杀始皇帝,而被彻底剿灭的秦墨感叹道:“百家之人,何人不难。”
秦墨和秦国联手上百年,秦墨的高层都在秦国有官位,虽然不算是位高权重也受到始皇帝的重视。但这些秦墨却为了心中道义敢刺杀始皇帝,最后整个秦墨被灭绝,对这样的义士他是敬佩的。
而后孔鲋带着孙叔通进入招贤馆,打算在空闲时间之后,再想办法把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举荐给徐凡。
这个时间段孔鲋的确很忙,陈郡科举的主考官就是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都要为科举考试而忙碌,根本没有精力分心做其他事情。
而另一边鲁舒则开始去到街面上,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毕竟科举还是有好几天时间,他还要吃喝。
鲁舒来到陈郡经常招工的地点,蹲着手中拿着《论语》小声研读。他的这番作为却没有人嘲讽他,因为这段时间来了太多像鲁舒这样的穷士子了,四周的人反而佩服他们的坚毅,穷成这样了,还要坚持读书真是毅力惊人。
而这种风气的养成也和陈郡的大环境有关,徐凡的汉国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读书人自然是越来越多了,军中监军需要读书人,庞大的手工业区需要读书人,还有大量吏员空缺都是需要读书人。
陈郡的百姓看多了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被汉国看中,很快就成为了官老爷,最差也能混到一个吃喝不愁的好差事。
而且这不是一个两个幸运儿,是大量的人因为读书改变命运,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读书真能改变命运,他们当然愿意投入了。
这些年在陈郡入学的小孩越来越多,光义军办的公立小学就有十余座,几千学生在此读书,陈郡的社会风气自然发生了转变了,陈平要是生活在现在的陈郡,他的嫂子绝对不会嘲讽他只会读书却不知道做事情,只会认为他志向远大,他日必定会大展宏图。
“招工了,招工了!”一个大汉猛叫道:“码头区招工,一天五钱工钱,还包吃包住,有愿意来的赶快?”
“五钱!”鲁舒一听马上叫道:“我去!”
始皇帝36年11月4日。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东方刚刚露出肚白,天气越发冷了几分,好在今天还出现了太阳,温度快速提升,算是冬日晒太阳的好日子。
陈郡无数身穿简陋衣服的士子早早起身,将考试所用的各种物品准备好,而后向着陈郡外校场走过去。
此次科举考试的人数太多了,超过了2000余人,陈郡暂时难以布置一个2000多人的考场,只能学习上一次在军营当中设立考场。
“这次科举我一定要考上。”鲁舒暗自下定决心道,有像他这样的考生还有不少,他们穿着简陋的衣服,科举成了他们翻身的唯一希望。
当然有像鲁舒这样紧张,期待命运改变的贫穷考生,也有豪强贵族的子弟,他们坐在马车上,有着仆役帮忙他们笔墨纸砚和书籍,对这场科举他们也没有发现在心上。
没别的原因,考题太简单了,他们都得到了上次科举考试题目的,发现上面的题目对他们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几乎就不存在考不上的问题。
而且即便考不上,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一个田吏而已,连百石俸禄都不到,他们根本不屑于这种小吏,要不是家族上的族老压着他们要考,很多人都不愿意出现。
陈郡城墙上,徐帆带着周章,张良,叶腾等人观看着走出来的考生。
虽然虽然在江陵城称王,但主要是因为江陵城是楚国故都,有特殊政治意义,徐凡却不是以江陵为都城。毕竟江陵城还是太偏僻了,而汉国还要攻伐秦国,陈郡是更加合适的都城,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在这个时代,最适合做都城的还是咸阳城。
“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考生,这看上去怕有上千人。”徐凡有点惊讶的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
周章苦笑道:“孔鲋统计了要科举的士子,一共有2133名士子报名,我们却只能招募200,大概是十分之一的名额,不知道多少人要落榜了,而且孔鲋还有一个担心的地方,考题如此简单,要是大部分人都通过了怎么办?”
毕竟只是招募田吏,考试的难度并不算大,谁也没有想到200名田吏的名额居然吸引到2000士子过来。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