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只要在唐朝,谁不愿意跟太宗混《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 第237章 只要在唐朝,谁不愿意跟太宗混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37章 只要在唐朝,谁不愿意跟太宗混

“朋党?”李诵惊愕地下意识重复了一句。
讲道理的话,李诵回想了半天也没回想起来革新的目标之中有朋党。
不就是反宦官、反藩镇和反贪污吗?
怎么这刀,竟然指向了朋党?
也不怪他懵逼,牛李党争的主角之一牛僧孺还要等到唐宪宗元和三年才会走上考场,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卡拉米。
而李德裕……人家李德裕可是赵郡李氏西祖一脉,科举?考试?不存在的,那是我们爷们儿们该考的吗?考试是不可能考试的,人家祖爷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把自己这辈子考的试都考完了。
按照历史的轨迹,李德裕要等到元和十一年宰相张弘靖出任河东节度使被征辟为节度掌书记,起步就是从八品。
按照辈分,叫一声伯祖是没毛病的。毕竟李诵按照分支论是李旦这一脉,而李贤身为李旦的二哥,被他的后代叫伯父、伯爷和伯祖也没什么问题。
听到李世民的话,众人一时间不由得愣住了。
虽说是老祖宗把他给救了,但没哪个皇帝会舍得把自己屁股下的位子让给他人。现在李世民说他要走,那李诵肯定是非常开心。
“这你就放心吧,有仙师相助,你这永贞朝速通藩镇不是问题。”李治哈哈一笑:“贞观朝现在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可能你也没什么概念,不过不要紧,等天策军出发之后,你可以随军去看一看,体验体验天策军的实力。”
李治贴心地教授他如何使用聊天软件,并且给他拉进了大唐皇帝的聊天群之中。
“朕还能弄错这么基本的问题不成?”李贤眉毛一竖:“你小子,敢质疑你伯祖?”
李世民就静静地看着李诵在那里表情管理,心里恨不得给他两巴掌。
对于这未来的中兴之主,李世民还真挺满意的。
按照他们的设想,老李就算不宰了他们,也得治罪,最次也得把革新的方针推倒重新来过。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对他们的革新方针持以肯定的态度,甚至还让他们继续实行新政。
就是不知道为何李隆基改名成了李成基。
相比之下,官降几级这件事根本就不值一提好吗?
“谢太宗皇帝!”
除了后来追求长生,导致吃丹药性情暴躁被宦官弑杀,也没什么太大的黑点。
不当好皇帝不行啊,看到未来的自己经受的那些个享受之后,李小三真的是不寒而栗,兔死狐悲。
既然太宗皇帝对自己等人持以肯定态度,那看来还罪不至死……
并且书中的很多内容,是道听途说,或者是野史,如‘王莽毒死汉平帝’,这是新莽末年起义者所编造的谣言,被司马光等人当做信史来写,是很不负责任的。
“手机?”李诵恭恭敬敬地接过其中一部手机,在李治的教授之下,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巧。
等他笑了半天,终于起身。李世民从怀里掏出一堆手机递给李诵:“这东西是手机,就算是跨界我们依旧可以保持联系。”
时代终究是变了,虽说能三千破十万,但藩镇总归是不可小觑。
啊,若他能再多活个四五年,都轮不到唐穆宗李恒即位——毕竟这是个短命鬼,一样喜欢服食金丹,最终也死在了他最钟爱的金丹大道上。
他不是想跪,主要是想借着跪下挡住脸。现在的李诵脸部埋在袖子上,表情疯狂地抽动着,仿佛想起了什么难过的事情。
李诵听到李世民这句话,不由得心下一松。
听到李世民的肯定,王叔文等人抬起头,重新燃起希望。
“不过改革的初衷还是很好的,如果真的能够贯彻实施改革方针,大唐还真就有救了。”李世民接着话对永贞革新作出肯定。
很奇葩,三个儿子都是皇帝,分别为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
“还是我来说吧。”李清从后面走过来,坐在了李世民的身边:“王叔文、王伾的改革集团仍未逃脱人性的弱点,在永贞革新当中,他们忙着升官,急于求成,一个接一个地提拔门生故吏与亲朋好友,只要团体内有人说‘某某可以胜任某官职’,过不了几天这人便可以得到此职位。二王得势的时候,门庭若市,你应该知道,王伾甚至专门做了一个收藏礼金的大木柜,夫妇二人在大柜子上睡觉,享受金钱的快感。”
一旁的刘禹锡已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在那点头。
他当然不知道李小三对于老李隆基的行为堪称切齿痛恨,在那个良心还没完全喂狗的李小三身上,也是有那么一点热血在身上的。
二人的脸憋的通红,只要是在唐朝,谁不愿意和太宗混?这可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真的吗?我不信。”李诵还是很迟疑。
“臣愿意!臣愿意啊!”柳宗元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他的声音急切:“臣当然愿意和太宗陛下去贞观朝!这是臣求之不得的……”
“至于你们几个……”李世民看着一旁站着的王伾、王叔文等人,半晌之后下达了任命:“王叔文、王伾降两级,待诏翰林;其余人各官降一级……永贞朝的新政,依然由你们负责,施政方针暂时不变。柳宗元、刘禹锡,可愿随朕一起去贞观朝?”
对于柳宗元和刘禹锡,李世民也并不只是看中了他们两个的文采。二人的政治能力其实也不弱,尤其是柳宗元,他的政治能力丝毫不弱于他的文学功底。那本《封建论》,可是教员他老人家都予以肯定的。
“你还有个四五十年好活,不需要急着考虑太子的问题,所以李纯……朕就带走了。”李世民又看向在一旁跪着的李纯。
说操之过急吧,其实也情有可原。若不是李诵的身体不怎么好,他们也不会这么迫切地想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万一新皇帝是那种保守派,登基之后可就真是李诵人一亡政就息了。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李世民。按照老李的性子,无论如何这群人的初衷都是为了拯救大唐,贪点占点属于人之常情,在现在这个大唐……像王叔文和王伾这样的人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没必要要求太多。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