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唐有规定,宦官不允许驳皇帝《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 第236章 大唐有规定,宦官不允许驳皇帝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36章 大唐有规定,宦官不允许驳皇帝

永贞元年,八月四日。
应该说,从唐代宗李豫开始,一直到唐宪宗李纯,都是属于那种代代有雄心的那种皇帝。
区别在于什么呢,李豫的命好,也很知人善用。虽然有时候心眼子也小猜忌别人,但自始至终都保持一个很合情合理合法的度。既没有像他爹那样猜忌得过分,又没有像刘禅那样完全放权。
你说他对吧,他也没完全对。但如果仅仅以李豫的视角来看,他做的也没什么错。
醉打金枝事件就是发生在李豫和郭子仪的身上,这故事要是在老朱身上发生,那就算郭子仪是猫也得死得透透的。
而唐德宗李适(kuò)……此人多少沾点志大才疏,颇有崇祯遗风。折腾来折腾去,还给自己折腾出京城了。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唐德宗李适驾崩,遗诏传位于太子李诵,是为唐顺宗。
“嗬嗬!”李诵双眼圆睁,显然是被俱文珍的话气到了。
而八司马,便是被贬为州司马的八个人,其中有两人在语文课本上多次出现过,有那么一点小名气。
“那为何是二?”俱文珍费解地问道,这特么明明是一件事啊,为什么比个耶?
“因为大家中风的缘故罢,只能这样伸……”刘光琦学着李诵的样子,也比了一个耶。
这件事儿对于任何一个勃勃雄心有为的皇帝都是不可容忍的,这也就是之前李诵中风了,在床上瘫着不能动换,不然的话,保管派人把他们几个投机分子一个一个送上天。
他得到李诵的“命令”,兴高采烈地转过头去,一抬头却看到了年轻的先帝李适站在他的面前,边上的还有代宗皇帝,以及好几个穿着帝王衮服,却认不出面容的男人。
“嗬……嗬……”李诵嗬嗬地两声。
“朕会骗你?”李世民乜斜他一眼。
李诵又抽了两巴掌,然后跑到一脸黑线的李豫和李适面前跪下。
他很了解这位年近三十的儿子,从小便是他一手培养,施政理念和政治倾向几乎都是相同的,父子二人可谓是同心同德。宦官们之前也不是没有拥立过别人,他们选择了舒王李谊这位昭靖太子李邈的儿子——甚至舒王李谊只是李适的侄子。这对于一位帝王来说,是难以容忍的,这也是他向李世民请求诛杀那些宦官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宦官可是掌控军权的,他们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李诵的意思也很简单,你们七月份的时候不是以朕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李纯主持军国政事吗?你们就这么迫不及待?
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的《小石潭记》,便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所作。
丹药的效果很好,哪怕是中风的病人,都能瞬间恢复如初。
在他的眼中,只有左手六右手七半身不遂的二傻子,没有什么大唐皇帝。
李诵现在的感觉就是……可是我今年好了,我还会小跑了,我还能垫步了,我还会大跳了……诶大跳。
俱文珍思索片刻,再次问道:“那大家的意思是……要两个宫人伺候?”
“太宗爷爷说的可是真的?”李诵哪里还去想什么李宥的问题,满脑子都是长生。
“全凭太宗爷爷处置。”李诵十分上道地补充了一句:“孙儿认为,宦官专权乱政,当予以翦除!”
毕竟是他李诵的人,李世民觉得自己也应该看一看李诵的决心。
“孙儿的孙子……怎么了?是哪一个?”李诵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这位杀哥宰弟且为乐的祖宗顺手因为孙子的破事儿给他宰了。
当皇帝的,几个不想长生?
你看刘三不治病归不治病,要真有长生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绝对不会放弃就是了。
这也不怪他,明明是中风等死的人,现在忽然间有人把你的病治好了,甚至还许诺你延寿,换谁谁不哆嗦啊?
这事儿听起来很离谱,但自己这中风的病都能瞬间好转不说,还恢复健康人的状态,由不得他不信。
刘光琦在后面忽然说道:“大家的意思,莫不是让我等好好辅佐太子,早日克继大统?”
“奴婢明白。”俱文珍大喜过望,虽说是有点逼宫的成分在里,但皇帝首肯总比抗拒好。这样的话,新帝登基也不会因为孝道大义对他们进行一个算的清。
能不心满意足吗?那他妈小宋的一群正常人,全须全尾的,脑子里都是偏安一隅,都不如这个偏瘫在床的皇帝呢。
对于这些个宦官,李诵并没有什么好感,当然也无恶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半身不遂,拖着哈喇子左手六右手七的皇帝,在即位之初便开始锐意改革。
他没自己下决定,而是让李诵自己做决定。
“大家的意思是……贬二王出京?”俱文珍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随后,精锐的安西铁军涌入殿内,将宦官们团团围住,以防他们狗急跳墙。
李豫没说话,而是走到自己这位孙子身边,抬手给他吃了一粒丹药。
“这件事,你暂时不需要知道。”李世民抻抻皮带,冷笑一声,“这皇帝,你就先做着吧,四五十年之内,你是别想着死的事儿了,朕说的。”
“奴婢也不想,只是王叔文、王伾他们依旧在广植党羽反对太子,奴婢只好出此下策。”
甭管他到底是谁,现在这么多铁罐头在这用长矛怼着脖子,就算不是,那也得是。
“大……大……”俱文珍不断地吸着冷气,代宗李豫可是实权在握的天子,虽说对藩镇有点不灵,但对这些宦官还是很灵的。
所谓宫市五坊使,用通俗易理解的句子说就是《卖炭翁》中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并且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停发内侍郭忠政等19人俸钱。甚至还计划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军兵权,并任用老将范希朝为京西神策诸军节度使,韩泰为神策行营行军司马。
这人吧,就怕对比。
所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就是刘禹锡因为“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连州刺史二十多年后的感慨。
他们就是一群政治投机分子,有奶就是娘。为了自己的前程,竟敢逼迫自己强行立下太子李纯。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