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代我向相父问好《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昏君休走,祖宗驾到! > 第220章 代我向相父问好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20章 代我向相父问好

官家的这个问题,可谓是问到了关键之处。
但有些话当然不能直说,难不成就这样和官家说,既然你已经发现了,那这戏我也就不演了?我是大金双料特工,代号“白铁无辜”?
该说的场面话,秦桧还是要说的。
“不过是韬光养晦,权宜之计罢了。”秦桧凛然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待到我大宋羽翼已丰,必将挥师北伐,克定中原!”
赵禅不禁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是朕错怪会之了。
“卿办事,朕放心。”赵禅沉声表示对秦桧的肯定。
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我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赵禅忍不住cue了自己一句。
这话刚说完,稻草上躺着的岳飞便睁开双眼。
“官家,到了。”杨沂中的声音适时想起。
赵禅有生以来第一次像现在这样迷茫,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他哪里会想到,方才还好好的官家,怎么突然之间变成了这副双目赤红,似乎欲择人而噬的疯魔模样?
“官家……”秦桧刚说出口,便被赵禅一拳闷在脸上。
“朕又不傻,当初前汉七国之乱,哪怕景帝诛杀晁错,也未能让吴楚七国罢兵休战,朕焉能因为蛮夷一句空口,而自毁长城耶?”
杨沂中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官家要小心秦桧。
哭的是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哭的是自己的感同身受。
“兹事体大,当徐徐图之。”赵禅的神情阴晴不定:“岳飞在大宋深得人心,若贸然杀之,恐惹非议。”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三国志,翻到了《蜀书·诸葛亮传》。
赵禅只觉得如鲠在喉,只是这一眼,他便敢断定,面前这岳飞,绝对不是一个反贼。
赵禅愤慨异常,当即表示卿等放心,此事自有朕做主。
首先,他不知道北齐是什么,不知道类人群星的故事;其次,他对于这些东西也不在乎,唾面自干是他的优良品德;最后,他觉得大汉不应该因言获罪。
赵禅在心中感叹,朕何尝没得武侯?那可是朕的相父啊……
杨沂中对诸葛亮抱有极大的肯定,赵禅当然也很满意。
江南好,孙权老儿会享受。
一样的盖世英豪,却祗辱于鼠辈之手。
阿斗虽然爱玩,但他不糊涂,也不是傻子。
他看到了那个捉拿他归案的杨沂中,不禁悚然一惊,再向后看,正是官家赵禅。
但不知何处,《宋金和议》的内容不胫而走,传遍了临安城。
“走吧,去大理寺,去看看岳飞。”赵禅一马当先,走出宫中。
潜台词就是背锅的臣都已经替您找好了,如果觉得民怨甚重,官家尽可以拿何铸与万俟卨开刀,以平民愤。
“不知秦相公,如何看待诸葛武侯?”
杨沂中好心提醒官家,说咱是大宋。
赵禅拍着秦桧的肩膀,表示卿为国操劳,当真辛苦。也不光嘴上说,又赏下金银无数。
他不知道为何只是一句话,就让一向硬不起来的陛下竟然如此暴怒,甚至竟然做出如此有辱斯文的事情。
赵禅的面色愈发青黑,一双手攥得死死的,骨节也因用力过猛而变得煞白。还没等秦桧最后一句话说完,赵禅便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叫,一个鱼跃扑向秦桧。
当天,赵禅又在张俊的家中用餐。席间,张俊等人再次和赵禅讲述了岳飞的“斑斑劣迹”。
“官家莫慌,未若定其个谋反之罪。”秦桧阴恻恻地伸手比刀,用力向下一砍:“何铸、万俟卨主掌大理寺,怎么判,不还是他们说了算?宋律的最终解释权在他们那儿……”
杨沂中远远地站在殿外,耳听五路,眼观七方。
“官家,这都是岳飞一党。”秦桧振振有词。
只是那对眼中,依旧释放着嗜血的杀意,以及滔天的怨愤。
现在就是后悔,非常非常后悔,后悔于自己竟然这样大意,明知道官家与岳飞谈到深夜,自己还这样大摇大摆地来到宫中自投罗网。
“其实朕认为最可笑的,莫过于金人提出让朕杀你,而后可得和平的要求。”
这样想着,赵禅看到了最后一条。
第二天,一切照旧。
“我知道将军不信,为何原本还一心议和的皇帝,今日突然转了性子。”赵禅自顾自地说道:“金人的和议,想必将军早有知晓。朕不明白,为何打了胜仗,却要受如此侮辱。”
百姓们不敢明说,但私下里都在唾骂着秦桧一党。
赵禅笑笑,说朕省得。
赵禅望着天,不由得紧紧身上的衣服。
哪怕是当年的蔡京,都不如他权势滔天。
岳飞虽然遍体鳞伤,几日未进水米,但身躯依然挺得笔直,就像松柏一样。
秦桧不由得欣喜非常,看来官家还是听从自己的。或许是昨天夜里去狱中,岳飞出言无状,恶了官家。
他当然省得,前世无论相父想收拾谁,都要征求自己的意见而后再处理;而面前这个秦桧呢?先处理再报告,甚至不需要请示,直接就把人家打上奸佞的标签。
赵禅读着读着,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秦桧喜滋滋地去了,他临出宫殿时回头又看了一眼,赵禅的眼中依旧是清澈的愚蠢。
“卿的意思,朕明白了。”赵禅点头道。
赵禅与秦桧没营养地聊了几句,便切入正题。
赵禅在上面冷眼旁观,看着秦桧以“君前失仪”的罪名将他们捉拿下狱。
岳飞听得发愣,这话有点不像官家能说出来的。
其实在他看来,无论是暂时向金国俯首称臣,还是说被金国册封,甚至还要跪接,其实都是无所谓的。赵禅安慰自己的理由也很充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但他实际上也是在逃避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像秦桧所说的那样,不能拼命啊,拼了命还怎么享受?
岳飞与赵禅说的第一句话,不是申冤,而是北伐。
要不怎么说读书人的嘴巴毒呢,这一句北齐之风,杀伤力对于古代皇帝那可是惊人的。
穿过长长的甬道,来到一处腐朽的房间前。
不如……借着相父的名头钓个鱼?
“鹏举在,朕便可在宫中安心玩乐;若鹏举不在,金军南下,朕却是玩乐也不得消停。”
赵禅揉着脚,方才那段路实在是过于坎坷,甚至于差点崴了脚。
甚至于在心里他在计划着要不要把韩世忠也一起攀咬进来,他早就看那泼韩五不顺眼了。
早这么说,朕不就不会误会会之了吗?
对于现在这个官家,秦桧可以说是第二天就摸清了他是个什么性格。耳根子软,没有主见,容易摆布……这些个词甚至都不能准确地形容他。
他笑笑,和岳飞提起了诸葛亮。
有胆子大的,还敢暗戳戳地讽刺当今官家,说他暗昧不堪,说他耳聋眼花,还有说他有北齐之风的。
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打湿了衣襟。
他刚想跪下表忠心,却被刘禅拦住了。
刘禅只在吴贵妃的宫中停留了半晌,便再次去找他的小甜甜们。
他想求饶,却看到官家不知道何时已经换上了一副笑意盈盈的面孔。
赵禅的意思是拖一拖,等他多方了解之后再做决定。
狗头军师们给的主意都不行,甚至刺王杀驾都来了。思前想后,秦桧觉得还是应当和官家来点软刀子。
“制使莫喊了,”旁边的狱卒忍不住提醒道:“岳将军已绝食多日,又经严刑拷打,身子羸弱,现在估计已经睡下了。”
但这句话听到了秦桧的耳中,却是另外一层意思。
大宋朝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散朝之后,赵禅叫住了秦桧。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