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宋闻聪之所以特地提起弓形激波的话题,主要也是担心这个地方的处理会影响到总体项目进度。
在跟去年常浩南确定下来歼10的后续改进方向之后,十号工程项目组并没有坐等支援,而是很快就开始依托现有的两架原型机展开一些预研工作。
因为仅靠风洞试验无法完全还原所有实机上出现的现象。
而歼教9虽然飞行时数不小,但那个型号的超音速能力基本只能用来给学员进行飞行体验,很难发现高速飞行工况下关于DSI进气道的实际问题。。
况且它还是两侧进气的设计,本身就不太容易受到来流机头预压缩的影响。
就这样,才发现了这个过去并未关注过的、弓形激波诱导附面层分离增强的问题。
经常做项目的人都会知道,单纯复杂棘手的部分并不可怕,最麻烦的是做到一半突然出现一个以前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
但是眼下没有这个条件,就只能用一些取巧的办法。
这番感慨顿时引来一阵认同。
“只是……我刚刚还在考虑,能不能把类似的思路用在其它型号上面,看来还是想简单了啊……”
反正华夏空军的体量不小,能容得下足够多的子型号。
毕竟他的进化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当离谱。
这至少说明前者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
“DSI进气道虽然能降低一定的RCS,但是在总体设计没有系统性考虑低可探测性的前提下,光靠几个细节修正所带来的收益并不大,所以倒也不在乎这百分之几的变化。”
要知道,虽然常浩南,包括跟他关系最近的人,比如丁高恒、杜义山等,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有点麻木了,但其他人可还没有。
好在,旁边的杨韦这时候给了个助攻。
至于常浩南提出的那种改进思路,完全可以后面再说。
“还有就是,在一些特定的电磁波入射角度下,涡流发生器会增大雷达反射面积,破坏隐身性能。”
非要生拉硬拽的话,也说得过去。
旁边另外一名副总设计师捋了捋自己灰白的头发:
其余几人自然是一阵点头。
“相对应地,低来流马赫数时,分离相对较小,涡流发生器阻力损失较为明显,表现在总压恢复系数上就是损失较大。”
“其实……当时我就发现,如果把进气道的位置进一步往后修改,当到达机腹位置的时候,那么在来流速度超过因素之后,附面层就会非常不稳定,稍加干扰便会分离。”
所谓特别,自然就是丑的委婉说法。
必须承认,歼7F的设计,在外形上确实是欠考虑了一些。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所以,这个涡流发生器的设计,以及参数指标的选取就很重要,好在DSI进气道在低速下的总压恢复系数几乎处在过剩的水平,并不在乎稍微损失一些,所以优化窗口不算非常严格。”
稍作停顿之后,只好解释道:
“我前年发过一篇有关下颌式内转进气道的论文,各位应该知道吧?”
因此,在其他人还处在对常浩南不做人的震惊中时,他就已经开始跟着常浩南的思路考虑技术问题了:
至于解决办法,确实是接触到十号工程之后才开始想的。
因为上辈子歼10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附近了,以那时候的计算机算力,在求解DSI进气道茧包外形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多加一个自由度进去做优化。
眼见总算聊回技术话题的常浩南在心中暗叹一声不愧是真正的大佬,这个思维的敏捷程度,接近于肉身开挂,当即点了点头:
眼前这个麻烦虽然不算大,只要给到足够的时间(当然还有算力),不管怎么说都能解决。
但那篇《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作为计算流体力学的经典文献,再加上卢育英有一段时间在不少会议上都专门提到过其中的内容,肯定都还是看过的。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