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日不暇给《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81章 日不暇给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81章 日不暇给

“噼里啪啦!”
硝烟里、爆竹中,洪熙三年悄然而逝,洪熙四年为大明百姓所迎接而来。
奉天殿上,朱高煦下旨设正月初四为国庆节,与正旦、元宵一同放假,合计十五天。
此外,对于寒食节、上巳节等重要节日也各设一日至三日假期,自此大明朝节日有十六,放假六十二日,比起洪武、永乐间多出了不少休息的日子。
当然,对于官员们的休息,衙门各自在月初排休,亦可连休,但最多不能连休超过一个月。
旨意下达后,官员们高唱万岁,喜色难掩。
此事宣布过后,朱高煦便也结束了朝会,开始了日常性的工作。
朱瞻壑闻言颔首,随后便沉默着继续翻阅报纸。
此刻的它正缓缓的向前方驶去,不多时便感觉一阵摇晃,随后朱瞻壑就看到了一艘巨大的马船。
朱瞻壑拿着报纸好奇询问,坐在他房间里负责保护他的西厂力士回答道:
这里的百姓与京城百姓的穿着打扮无二异,看得出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
说到底,朱瞻壑还是被保护的太好。
“东察合台汗国汗国这些年对我们的防备渐渐加深,这些年屡次要求入贡,显然是在观察朝廷的动向。”
鹤城卫与几年前没有太多变化,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开垦的荒地变多了。
“辽东百姓的收入,主要是家中的工人和吏员,此地的矿工工价每日一百二十文,而煤炭、牛羊等价格又便宜,故此才有闲钱买绢锦绸缎来穿着打扮。”
当然,比较主要的原因还是老挝土司不听话,屡次袭击车里府的大明百姓。
“陛下,殿下抵达海喇儿城了。”
在后世当地之所以贫穷,主要还是因为交通不便,以及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所以无法开发出足够的金银铜矿。
“有朋自远方来,自然要好生款待。”
二十岁起兵靖难并攻破南京,即太子位监国,二十二岁推行永乐新政……
“是来者不善,但若是利用好了,也能让他继续老实十几年。”
虽然是马车,但由于渤海是最早制作水泥的地方,故此渤海许多官道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铺设水泥。
现在铁路通不了云南,便只有用海运来迁移人口进行同化。
时间流逝,很快便来到了三月初。
“这东北铁路修建完工后,据闻便要着手开始修建长春至吉林的铁路了,届时有渤海水运和铁路加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黄昏前火车经过了山海关,为了火车通行,这里重修了一段城墙,留出了四丈宽的两条轨道。
“等铁路贯通,这些牛羊就可以乘车南下,供南方百姓食用了!”
相比较之下,勐卯一战让麓川治下的土司和缅甸等地土司都清楚大明实力,比较大的土司对大明朝还是比较恭顺。
朱高煦十三岁入京读书,接受傅友德、冯胜调教,被朱元璋连哄带吓改了性情,又被朱允炆软刀子针对。
相较于老挝,缅甸和孟养等地土司就比较难对付了,必须要采取海陆夹击的形式才能将当地好好收拾。
面对这种现象,朱瞻壑并没有感叹,而是隐隐担忧。
“我看到了。”
他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点了点头:“每过一段时间便询问,但都被搪塞过去了。”
拿他对比自家太子对比,着实有些难为人了。
原本的火车头被拉下来送去检修,一个新的火车头和驾驶员接手了剩下的路程。
想到这里,他好奇的往外看了看,果然看见火车停靠在一个类似港口的地方。
此前朱瞻壑随朱棣北征时,这里的耕地顶多出城五六里便开垦结束,而今却需要走出八九里才行。
马车在这样的水泥路上速度并不算慢,每个时辰也能走四十里,只是需要再抵达驿站后换马罢了。
“好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在这里,百姓穿绢布是常态,他们不会像南方的百姓一样,干活时担心把衣服磨破而赤膊上身,甚至连布衣都懒得换,穿着绢衣就在田间走动干活。
由于地形问题,当地的土司基本没有太多联系,故此拿下这里并同化并不困难,拿下后大明就能海路连接暹罗、甘孛智和占城,能更好的控制这三个藩属国,也能让云南获得南洋的出海口。
这是一件好事,代表着它们开始渐渐自给自足,除了作战还需要依靠渤海运粮外,其余时候很少需要从外界运粮。
除了丝绢及糖类的价格较高,渤海境内各类商品价格似乎都十分低廉。
见到朱瞻壑醒来,他们作揖道:“殿下,火车正在登船。”
望着窗外春色,朱高煦脑中也想起了朱棣。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亦失哈为他斟茶。
渤海粮价每斤仅二文,矿工劳作一日便可获一百二十文工钱。
又是四个时辰过去,时间来到寅时的时候,睡梦中的朱瞻壑便感到了震动。
坐在车上,朱瞻壑开始习惯性的翻看报纸,时间也过去的很快。
一旦铁路通车,这里将会成为北京的粮仓,每年可以运出近百万石粮食来缓解北京和大宁的粮食问题。
李世民因病而兵败浅水原时,自家陛下已经虎踞辽东,渡海拿下登莱二州。
朱棣和朱高煦都经历过少年时被朱元璋教训的经历,可朱瞻壑没有。
朱瞻壑在马车里看着窗外的牧场,脸上笑意浓厚。
走上车厢躺下,熟悉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将他往北方带去。
十五岁去了渤海就藩也不能休息,征西阳哈,守鸡西关,血战哈剌兀。
亦失哈也清楚,自家陛下靠的就是渤海这个基本盘来推行新政,如果朱瞻壑继续口无遮拦的评价渤海,那难免会引起不少人不快。
“陛下,礼部送来奏疏,帖木儿国国主沙哈鲁遣其长子兀鲁伯、次子依不喇、三子贝孙忽,以及四子苏玉尔和五子居其出使天朝,使团人数三千余人,是否接待?”
“没错。”亦失哈点点头。
渤海是龙兴之地,还是渤海派的老巢,如果渤海都经营不好,那他怎么去经营其它地方?
“这孩子有些天真,希望戍边结束,南下云南后,他能改改这态度吧。”
在朱瞻壑的形容中,普通百姓就是农村的百姓,而辽东的农村百姓能穿绢布,这便足以说明实力。
“火车过河都是这种过吗?”
“漠北这几年不会有什么战事,但始终还是防备点好,你和胡纶与王戎、孟章交代一声。”
几十年前,辽东是苦寒的代表,而今的辽东,虽说不能算上天府之国,但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极为舒坦。
“朝弱扶朝,日弱扶日,让他们把目光放在昆仑洲,而朝廷转对他们的本土进行商品倾销。”
驾驶员话音落下,火车进入方向的船尾被放下木板固定,火车的车轮也被机械抱死。
唯有前往矿场时,他们才会穿上不太舒服的粗布麻衣。
老挝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光朱高煦记得的就有煤炭、铜、金、银等资源。
这样的物价,莫说在江南,就连在北平都难以享受到。
不出朱瞻壑的预料,他领到的军籍牌果然是总旗官,而他也将以一个总旗官的身份在这里渡过一年的戍边时间。
经过长春城,昔年废墟的长春被建立起来后,如今已有数万百姓居住其中,大多以在就近官营矿场工作为生。
江南的羊肉即便在两京铁路抵达凤阳境内都依旧高达每斤十五文,而在这里却只需要十二文。
“奴婢领命!”班值太监退下,亦失哈也躬身道:“陛下,这沙哈鲁的使团来者不善啊。”
由于辽东的百姓基本都是山东、淮北迁徙而来,故此朱瞻壑倒是能在火车停靠站点,补给水煤的时候听懂许多。
朱瞻壑让人买来了一份辽东的报纸,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辽东人口突破四百万,耕地达到二千七百万亩。
朱高煦所指的是朝鲜和日本,而近段时间他们的摩擦也不少。
北京东站的站长看着身旁十余名西厂力士的朱瞻壑,毕恭毕敬的将其带到了站台,随后带着他走上了那辆当初他北上的车厢。
渤海的牧场随处可见,大片湿地草场被木栅栏围起来,百姓在栅栏旁种植柳条,牧群就不敢逾越这些栅栏。
用西厂力士的话,那便是随便抓一人,兴许他的亲戚便是某个卫的指挥使,甚至是都指挥使。
当然,除了辽东百姓收入高外,更重要的还是随着江南纺织业开始规范后,各类丝绢绸缎的价格降低,能让更多百姓享受更好材质的成衣。
朱瞻壑没想到火车还能登船,毕竟当初他乘坐凤阳府火车的时候,由于火车站在淮河北,故此他也没经历过火车过河的事情。
“搪塞……”
至于那些小的土司,王瑄也一直在带兵收拾,总有一天能清理干净。
高人工、低物价是渤海的现状,各县各镇水泥道贯通。
朱高煦眯了眯眼睛,他很清楚这是沙哈鲁对大明实力的一次试探,故此他开口道:“让曹国公好好款待使团,另外让使团走河西、宁夏、河套、大同的路线入京。”
在火车的汽笛声中,朱瞻壑收拾好了行装,乘坐火车向着东北驶去。
“这是好办法,让两国百姓都向往天朝,那日后一旦他们有不臣之心,天朝也好收拾他们。”
“通常都是人车分离,乘客乘船去对岸重新换乘火车。”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