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建元洪熙《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69章 建元洪熙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69章 建元洪熙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庚戌,朕德薄能鲜,历经艰难,仰赖天地祖宗庇佑,得以继承大位,如今一十七年,于内宵肝忧勤,于外爬冰卧雪,不敢懈怠。今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东洲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海内外……”
“今朕老迈且病,皇太子老成持重,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周知世故,久系民心……”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迁大明宫,群臣……”
永乐十七年腊月三十日,随着朱棣的一份退位诏书被传出,首先骇然的便是北京数十万军民百姓。
任谁也想不到,五十七岁的永乐皇帝会选择在除夕这一日退位。
与此同时,紫禁城圜丘之内,朱高煦身着冕服一步步走上圜丘,在那里,同样身穿冕服的朱棣正在静静等待他。
尽管这一幕已经在朱高煦脑中设想过无数遍,但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还是令朱高煦久不激动的心情激动了起来。
“我带老大和老三、瞻基他们去,你记得让瞻壑到了京城后去大明宫看看。”
在他们起身后,朱高煦继续道:“今府库虽充盈,然外有北虏寇边,内有水利、道路、铁路修建,着实不可蠲免,此乃朕之过也。”
毕竟现在的大明是军队轮换戍边制度,内地各都司的军队基本都有最少两轮的戍边时间。
小旗官及普通军士三十退伍,总旗官三十五退伍,百户官四十岁退伍,千户官四十五岁,卫指挥使五十岁,卫指挥使以上则以六军都督府及本人意见为主来择定退伍时间。
“你这厮……”
“草民领命。”闻言的司机作揖,随后起身返回了驾驶室。
“终于即位了,这一年我等了二十年啊!”
六年戍边时间里没有立下一场战功,这对于当下的情况来说也是比较稀罕的情况。
沐氏的话让朱瞻壑咋舌:“我睡了多久?”
“你们看,上面说通往松原的铁路已经抵达永平,预计洪熙七年修抵松原。”
如此反复折腾,直到他肚子里空空如也,他才稍微消停了下来。
护卫他的百户官与火车站的站长经过交流,站长立马调配了一辆火车给朱瞻壑他们。
在朱高煦之前的朱棣,则是被西番百姓称呼为永乐皇帝兼文殊菩萨。
沐氏系好安全带后询问朱瞻壑,朱瞻壑摇摇头:“不是第一次,但之前坐的时候没有这么精美的车厢。”
这是他第一次以宫殿主人的身份来这里,而这里的一切已经被布置的和春和殿一样,除了宫殿大小有区别,其它便没了区别。
“刚才护卫来说,还有二十里就到北京了。”
圜丘之下,在京两千余名官员,以及日本、朝鲜、暹罗、占城、甘孛智、满剌加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使臣见证着这一幕。
“伱还有政务要忙,我便不让你去大明宫吃饭了。”
在鸿胪寺卿“入班”的唱礼声中,诸多使臣及武官文臣纷纷入列。
“我也不敢相信我成了皇后。”郭琰轻笑着,同时看了看四周:
“三个多时辰吧,臣妾也不知道。”沐氏交代着朱瞻壑的睡眠时间,朱瞻壑见状表情古怪。
朱高煦对兀良哈的杀伤最大,如果不是他几次削弱兀良哈,兀良哈也不会在与朱棣一战中显得那么无力。
“怎么了?”
一些反应过来的衙门和百姓纷纷将家中永乐十八年的字样抹除,换上了洪熙元年的字样。
“松原离我们这不近啊……”
朱瞻壑还在回忆自己的窘迫,站台上的李失却走上前作揖,解释自己来接他的任务。
好消息是,北方的铁路已经铺设到了献县,因此他们花费一日骑马北上后,便来到了献县的火车站。
简单来说,该打的仗已经在永乐朝打完了,新朝不是没有仗要打,而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主要还是以治内为主。
“古往今来,天下臣工皆需避讳,新朝也不必如此。”
“唉,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即位,如果直接即位的话,我们现在应该日子会过的更好。”
“这是臣妾整理的妃嫔册封奏疏,您看看吧。”
“臣叩谢圣恩!”朱高炽等人跪下作揖行礼,朱高煦继续示意平身。
话音落下,朱高煦等着郭琰回答,可郭琰却笑道:“臣妾并非溺爱孩子之人,殿下尽管安排便是。”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他迷迷糊糊之间,沐氏突然拉了拉他。
“现在的日子还不好啊,老马你别得寸进尺,没殿下推广官学,你现在估计连名字都不会写。”
“我也是……”朱高煦点头,同时说道:
“这次瞻壑回来,我准备让他跳一年级,跟着父亲去漠北看看。”
朱高煦目光看着跪在地上的朱高炽与朱瞻基、朱高燧等人,最后将目光放到了站在原地的朱棣,开口平身后,便按照鸿胪寺卿和礼部的安排,前往奉天殿将即位诏书大致内容宣告群臣。
“这火车,果然是个好东西……”
沐氏没有什么晕车的感觉,反倒是朱瞻壑吐得不成样子。
不多时,朱高煦低头开始处理起了奏疏,而永乐皇帝退位与洪熙皇帝即位的事情则是在不断传播中。
除朱棣与朱高煦可以乘坐步舆外,其余人纷纷需要步行前往,因此这给了父子间不少谈话的时间。
步舆并排间,朱棣对朱高煦开口道:
“让他跟着父亲去,总能学到不少东西,这对他日后有帮助。”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这样的事态还在发酵。
一时间,茶楼里的女真人与汉人开始对渤海大汗与洪熙皇帝的称呼谁更威武来了场辩论。
“老实说,我还没有做好皇后的打算,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除了北方闹事的瓦剌和南边云南的土司还需要收拾外,朝廷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组织什么大的战事了。
但即便如此,归顺的兀良哈人依旧认为朱高煦是他们的博格达彻辰汗,寓意神圣且伟大的智慧大汗。
“渤海大汗哪有洪熙皇帝陛下来的威武。”
由于有兵卒护卫,朱瞻壑几乎没有人检查就来到了站台。
上火车前,由于报纸上的时速写着每个时辰三十里,他误以为这是乘车时速,因此他故意吃了许多东西,担心要到明早才能抵达北京。
“对了,现在要称呼陛下了。”
万一熬到四十多岁还要上战场冲锋,那也说明明军后继无人了。
“臣大明朱氏高煦,承大统永乐皇帝之敕令嗣位,是用以永乐十七年腊月三十日于之北京设坛备仪昭告昊天上帝、皇地祗,大明,夜明,星辰,社稷太岁,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建元……”
“这里就是火车站?”
朱棣将手中大圭递出,朱高煦双手接过:“臣谨遵太上皇帝敕令。”
“呕!”
“平身”朱高煦抬了抬手,又继续道:
“自永乐元年至如今已有十七年,明日便十八年,天下物价增长不少,故此正九品以上大臣俸禄增加一成。”
伸出手拍了拍郭琰的手,郭琰也当即松手对朱高煦行礼,随后离开了他理政的偏殿。
话音还没落下,朱瞻壑又抱盆猛吐起来。
郭琰询问他,朱高煦颔首:“真不敢相信,我居然是皇帝了。”
茶楼里,百姓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他们穿着棉衣,三五人一起拿着一份报纸阅读。
他们不会理解朱高煦要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会产生多大的改变,他们只知道这次更换皇帝,他们没享受到一点好处。
对于她们,郭琰根据她们生儿子还是女孩来进行选择册封,朱高煦翻阅确认没问题后便朱笔圈红。
“殿下您也是第一次坐吗?”
“虽是新君即位,但也不用大费周章,各地臣工一如既往,无须上贺表奏疏,只需处理自己的分内事即可。”
在唱声中,朱高煦与朱棣起身走上金台,几乎同时入座。
得到了朱瞻壑指令的司机当即全速向北京前进,由于拉拽了煤炭和水箱,因此速度最快能保证在每个时辰八十里左右。
“朕今日即位,对海内外诸国、对臣工、对宗亲、对百姓各有政策与态度,今日与你们说清楚,避免日后无人遵守,闹了笑话。”
朱高煦与朱棣不同,朱棣的子嗣基本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因此朱棣在徐皇后生前不立妃嫔也没人会说什么。
哪怕是目不识丁的百姓,也在人们口口相传中知道了永乐皇帝退位居住大明宫,新君洪熙皇帝即位入主乾清宫的消息。
对此,六军都督府虽然有些都督不太认可,但毕竟是朱高煦提出的,没有人敢提出反对。
“唱声!”
“我爹还真是神通广大,我什么时候到他都能知道。”
在他怀疑的目光中,火车继续行驶了大概两刻钟,随后缓缓降低了速度。
“不过你不用太紧张,马哈木上次被打疼了,加上太平和把秃孛罗不愿意与官军交手,因此这次出塞,大概率是不会遇到敌人的。”
走上火车车厢内坐下,不止是沐氏感到惊奇,就连朱瞻壑自己,以及护卫他的三十余名骑兵都感受到了惊奇。
在他们的注视下,朱高煦一步步走上圜丘,来到朱棣面前下跪作揖。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