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朝鲜特供《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67章 朝鲜特供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67章 朝鲜特供

“呜呜!”
永乐十七年冬月初九,伴随着汽笛声出现在北京城东,一座巨大的混凝土建筑也突兀出现在了这广阔的平原上。
这座建筑距北京东朝阳门十二里外,整个建筑由一座南北纵向的大殿组成。
大殿高四丈,南北长半里,东西宽三十丈,殿墙推出抱厦,飞檐凌空翘起,殿顶高低相称,错落有致。
殿顶由绿色琉璃瓦覆盖,正脊两端盘踞着浅蓝色坐龙一对,垂脊上蹲深绿色鸱吻。
偏殿南北两角各矗立一座三层五丈四角阁楼,玲珑剔透,别有一番韵味。
大殿有两座高大的殿门,一处为出口,一处为进口,两处各有兵卒把守。
从外走入其中,挑高的空间和预留的玻璃采光窗让整座大殿显得明亮。
进入其中,首要接受的就是行李的检查,共有男女检查员各四名,八个检查口。
检查结束进入候车厅,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木质长椅,足够容纳五六千人入座。
站内有公厕四处,售票口二十处,售票口与外面由铁栅栏分开,售票站台内高挂站牌,记录了前往每一站的费用。
当下站牌书写有十二个站点,每个站点费用在十文左右。
“这北京东站可以容纳上万人乘坐,站台规模三台四线,如今已经连接东北铁路和两京铁路。”
“两条铁路从应天府江浦至肇州府松原,全长四千八十二里,如果要从江浦坐到松原,票价是八百二十文一个人。”
“不过当下两条铁路从北京东站开始修建,目前接通的只有两京铁路的永清、霸州、保定三站,里程一百六十里。”
“还有东北铁路的通州、营州、蓟州、阳樊四站,里程一百五十里。”
北京东站内,工部尚书黄福正在为朱棣、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及夏原吉等六部、六府、都察院等官员进行介绍。
他带着众人穿过候车区,来到了站台上。
在三处站台相互之间各有两条铁路,分别通往南北。
铁路上一台早早等待许久的火车正安静的停在铁轨上,黄福则是带队先对火车进行参观。
“这是火车,虽然只是运送修路物资的火车,但其速度已经能达到满载日行三百六十里,每个时辰走三十里。”
“以这火车的速度,只需要五个时辰就能抵达阳樊和保定。”
“当下这火车可以运载近二百吨的货物,亦或者运载五百人保持三十里的时辰速,如果卸下货箱,只是以机车头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个时辰九十里,只需要两个时辰多一两刻钟就能抵达阳樊和保定。”
群臣还在感叹于火车这钢铁之躯的时候,黄福的话让众人不由得咋舌起来。
运载五百人的情况下,还能一天跑三百六十里,群臣都是常年接收各地衙门奏疏和文书的官员,自然知道大明各地驿站里程。
如今北京前往南京的里程是一千六百余里,即便从北京东站出发到江浦也才一千七百里左右。
按照黄福的说法,一旦南京有事,北京岂不是能在五天内投送兵力前往南京。
而且这还只是一辆火车,如果有十辆、一百辆火车,那就能投送五千、五万大军前往南京。
这种投送力太可怕了,可以说但凡铁路修到的地方,当地都要面临动则数万、十数万的军队投送威胁。
从北京到交趾的交趾城也不过五千里,顶多半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北京投送数万军队前往当地,即便爆发了什么叛乱,估计都没来得及扩大,就已经被镇压了。
一时间,许多官员面面相觑。
铁路的修建从去年年初开始,铁轨铺设从今年七月开始,如今不过四个多月就已经修通南北各一百五六十里,按照这种速度,最多到三年四个月后,两京铁路就能全线贯通。
最多四年五个月,东北铁路就能全线贯通。
如此一想,群臣纷纷咋舌,只觉得地方的官员日后恐怕不好过了。
“好了黄福,让人把火车头连接客车,带我们走一轮看看吧。”
“臣领教令!”
朱高煦一开口,黄福便让人开始活动起来。
很快,随着汽笛声作响,一辆黑色的火车就发出刺耳的汽笛声,拉拽着实木制作的车厢来到了众人面前的铁轨上。
朱高煦和朱棣率先走进去,群臣则是小心翼翼的跟着钻进了这“怪物”的肚子里。
由于是体验,因此这个火车头只拉拽了一节车厢,而一节车厢宽九尺,进入其中除了中间的两尺宽的走道,左右占三尺半可以坐下两个人。
因此走入车厢内,见到的就是左右各两个位置,椅子是实木的,有一个缝制好的坐垫和靠背,里面塞满了棉花,坐上去还算可以。
车厢长八丈,除去通道和厕所占据的一丈,可坐下休息的长度是七丈,而每排间距为三尺,一节车厢有二十二排,可乘坐八十八人。
这次前来参观的官员数量在三十人左右,因此坐下后还略微稀疏。
工部尚书黄福教导了如何佩戴安全带后,便蹲下询问坐着的朱高煦道:“殿下,这速度……”
由于并非满载,因此火车的速度还能再提高些,所以黄福特意询问。
“开到最快!”朱棣唯恐事情不大,朱高煦闻言却连忙打断:“最高速的八成即可。”
“是……”黄福可不敢听朱棣的,万一火车出了事情,那他就完蛋了。
“呜呜——”
黄福起身走后不久,火车的汽笛声开始作响,大部分人纷纷皱眉,显然不是很适应那刺耳的声音。
他们将厚玻璃制成的窗户打开,景色也开始慢慢向后倒退。
除了出发时的蒸汽有些呛人外,众人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感觉。
由于承载的乘客不足满载十分之一,火车的速度很快就提了起来。
只见火车驶出火车站不久,四周的景物就开始了疯狂向后倒退。
每隔一里,群臣们就能看到一个哨所,那是保护铁轨的铁道兵马司哨所。
“这速度不止三十里吧?”
“维喆兄,我有些想吐……”
“孟明,忍住啊,很快就到了……”
车厢里的议论声不断,全部传到了朱棣和朱高煦的耳中。
朱高煦还好,他早就坐过车,根本不会晕车,朱棣虽然会晕车,但他时常体验,也渐渐习惯了。
如今瞧着群臣的窘迫,他脸上都乐开了花。
“老二,我不行了……”
朱高炽率先有反应,朱高煦回头看去,只见不止是朱高炽,就连朱高燧都有了反应,只有朱瞻基没事。
“放心,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东西,亦失哈!”
朱高煦吩咐亦失哈,亦失哈当即让几名兵卒开始为群臣派发用来呕吐的木桶,里面有不少木屑来掩盖味道。
“呕!!”
“呕……”
拿到木桶,许多晕车的文臣纷纷呕吐了起来,一时间,车厢里尽是此起彼伏的呕吐声。
那声音颇具感染力,许多原本不想呕吐的人,见旁人呕吐,纷纷忍不住的跟着呕吐起来。
只是可怜了兵卒们,他们拿着呕吐物不断来往厕所,脚不沾地。
好在呕吐只是一阵,随着一阵忙碌过去,群臣们却再也吐不出来东西,只能安静坐着感受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
“这速度有八十里了吧?”
朱棣好奇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点了点头:“差不多。”
二人谈话间,火车的开始爬高,他们来到了北运河的上方。
这段河道宽一里,但由于是人工开凿的运河,因此它的水深仅有七八尺。
工部在去年年初开始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桥,直至今年八月才完工。
大桥高出水面八丈,仅是这一座大桥就耗费了近三十万贯。
感受着大桥快速穿过北运河,眺望远处的船只,不止是群臣被这一幕所震撼,就连那些来往的船只也纷纷抬头看向飞速而过的火车。
不等众人好好感受,火车已经越过了大桥,并且慢慢将速度放慢下来。
群臣还在疑惑怎么慢下来了,却见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被围墙围起来的地方。
很快,站台再次出现,不过这里的站台所悬挂的牌子并不是北京东,而是通州二字。
“到通州了?”
“二十里路,那么快?”
“这……好像连半个时辰都没有吧?”
一时间,群臣们恍若隔世,而黄福再度出现,教导着他们解下安全带。
朱棣与朱高煦走在前方率先下了火车,群臣们也跟随他们的脚步下车。
当他们的双脚踩在通州站的站台,并且看着正在搬运粮食下火车的民夫时,他们这才相信自己抵达了通州站。
“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群臣们发出感叹,朱高煦却觉得一般般。
对于没有体验过的人来说,刚才火车的速度完全就是一日千里的程度,是马匹都拍马不及的存在。
可是对于体验过的人来说,刚才的速度也不过就比后世被限速的电动自行车快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限速,加上道路条件好一点,那一个人甚至可以头也不回的驾驶电动自行车超越他们刚才乘坐的火车,而且他们连电动自行车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