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人君姿态《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25章 人君姿态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25章 人君姿态

“这些树皮,你们试过哪种是朝廷需要的吗?”
“回殿下,还没有尝试过。”
正月二十四日,在朱棣北上、郑和南下的背景下,朱高煦也总算得到了他所需的大部分美洲作物种子。
摆在春和殿内的箱子大大小小有十余箱,其中摆放着玉米、马铃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菠萝、番荔枝、石榴、油梨、腰果、西洋参、木瓜等各种蔬菜水果的种子和果实。
其中不少果实还有泥土沾染,显然是因为种子储存时间不够,只能在船上的大缸进行埋土种植来保持生长,从而才坚持到了大明。
“种子和果实都没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查出哪种树皮管用。”
朱高煦不担心朱瞻基,只要朱瞻基不是傻子,就不可能会干什么傻事。
“奴婢领教。”亦失哈作揖应下,沉吟片刻后见朱高煦没什么别的话了,他这才开口道:
“你是太学农业毕业的,我说的东西你应该了解。”
“玉米和土豆需要注意的事情不同,稍许我亲自写了交给你去实验。”
“大致七月,北京便能竣工……”
当然,这样的落后并不会让北方超越江南,毕竟当下的时代主要是海洋时代,江南占据了太多先机,这是北方比不了的。
因为人口稀少,现在的河北河网纵横,水源丰富。
曹义解释着,朱高煦也颔首收回目光,侧目看向了身侧持着笏板的数十名大臣。
“是……”
正因为如此,土豆在欧洲的传播并不顺畅。
朱高煦询问起了他器重的工部尚书黄福,黄福闻言也作揖不卑不亢道:
不过只要蒸汽机和铁路开始在北方铺设,加上东北建设不断加深,北方和南方的差距,绝对不可能像晚明那般畸形。
他介绍的玉米不同后世的硕大饱满,而是只有少年人拳头大小,上面的玉米粒也不过百来粒罢了,不足后世的十分之一。
“王千户与当地土人沟通,当地土人将他们认为有用的树皮都剥给了我们,返航船舱内有三百箱各类树皮,但具体哪种管用便不清楚了。”
郭资作揖唱礼,毕竟日本每年都能产出价值二百万贯的白银和铜钱,相比较之下,两卫兵马维持的费用不算什么。
有他们二人在,起码这些钱粮在出京的环节不会出现问题。
朱高煦对群臣展示,而他手中的土豆并不似后世人所认知的模样。
朱高煦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臣农业司王本道,参见殿下。”农业司王本道连忙上前作揖,朱高煦则是对他介绍起了土豆的一些事情。
待他们入座,朱高煦便也开口说道:“朝廷这些年一直在寅吃卯粮,不过郑和下西洋所带回的金银,以及日本和西南、南洋的金银铜矿开采都能补贴不少。”
说到欧洲的土豆,一定绕不开的是历史上的爱尔兰大饥荒,因此朱高煦自然不会忘记交代。
上次返回南京后,朱高炽手中护卫便被他主动交出许多,如今的汉王府护卫仅有三千人不到,而云南还有沐春、何福、王瑄坐镇。
有他们在,朱高煦也不担心朱瞻基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好了,既然无事,便都退下吧。”
一旦北方有了铁路,哪怕只修建一条从吉林通往海喇儿的铁路,大明的局势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这土豆也容易患上真菌类的疾病,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当中发育,依靠风力携带孢子繁殖。”
至于土豆的传播,也离不开十七世纪小冰河期全球粮食减产的背景。
他们越抗拒新政,就会越落后于时代。
“暂时瞧着他,若是有什么违制的举动,再与我详细汇报。”
“如此一来,广西便能像贵州一样为朝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蒸汽机一旦成功,那北方的矿产资源就能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同时北方辽阔而平坦的地形也会被日后的铁路串联起来。
迁都北京之后,朱高煦便要好好开始对北直隶进行开发,同时也能更好的控制东北地区。
他亲自用手清理了上面的泥土后,这才开口道:“这是番薯,虽然其貌不扬,但经过脱毒处理,它的产量可以达到八百到一千斤……”
朱瞻基当下已经十四岁,以这样的年纪接手王府护卫兵权倒也没什么。
等他们对新政接受并改观的时候,他们已经落后北方十余年了。
朱高煦还在想着未来蒸汽机和火车的事情,黄福却简单说明了黄河的事情。
待他们离去,朱高煦这才将目光放到了亦失哈身上,对他特意交代道:“橡胶和东洲作物已经带来,橡胶树种你让人种植在吕宋、琉球,作物我会让胡纶去紧盯。”
虽然他说的是调查,可这些日子来,纪纲和陈瑛所做的事情明显不是调查,而是实打实的弹劾收押。
指望这群抗拒新政的士大夫去督促铁路技术,就好比让孔夫子研究高数一样让人觉得离谱。
“回殿下,二位殿下依旧与以前一样,不过汉世子那边倒是有些问题。”
朱高煦摆手示意群臣可以退下,群臣见状纷纷起身作揖唱礼。
“除此之外,太学的蒸汽机一旦有了进度,你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
朱高煦也注意到了,因此他拿起了最后其貌不扬的番薯。
万余兵马,一支在京畿,一支在关东,足够挡住关西和关东的各国守护。
朱高煦很有自信,毕竟铁路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肯定只能在地势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进行。
“这玉米可以烧着吃,也可以剥下来翻炒、煮熟,剥下玉米粒后可以晒干作为柴火来烧,很是易燃。”
加上东海府驻扎着陈昶,一旦日本有事,江南和东北都能渡海前往日本,日本的缰绳,已经牢牢把握在了大明朝手中。
农业司王本道不断拿毛笔在自己的笏板上记录,群臣则是对土豆这种亩产不过二百斤,长相还不好看的作物不是很上心。
北宋三易回河的惨痛经历还历历在目,对于黄河,朱高煦还是觉得能不动就不动。
去年交趾上缴四百八十余万石田赋粮,除了三成留下自用外,其余七成都押运前往了云南和广西。
由于土豆一切开就会氧化变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土豆都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者动物饲料来小范围种植,甚至有人觉得它变黑后会携带毒素。
“不必,你紧盯太学的蒸汽机就行,只要蒸汽机能步入正轨,最先收益的必然是北直隶和江东地区,但最大收益的绝对是北方。”
如今番薯、玉米、土豆都已经发现,只要日后能培育出粮种,那东北就会提前成为北方粮仓。
见状,朱高煦也详细说道:“此次广西要先推行新政,随后再平定不臣。”
相比较杜仲胶,更适合蒸汽机的橡胶已经到手,那么迟迟无法推进的蒸汽机课题,也能开始迅猛的发展起来。
此刻的他们站在自己身后,好奇的打量着箱子内的作物。
朱高煦听后颔首,也并不准备让黄河改道。
倒是朱瞻基如果真的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像历史上一样成为一个出色的骑将,那对于大明朝廷稳固云南反倒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朱高煦说完,又将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石榴、油梨等作物相继介绍,但这些作物他就不是很懂了,因此只能交给农业司和太学进行研究。
“户部清点,调二百万贯新钱押运广西,兵部和广西布政使司配合,先征募二十万民夫。”
如果按照后世的数据和这个时代的河北人口做比较,那这个时代的河北人均水资源无疑是后世的三十倍还多。
“八百到一千?!”听到朱高煦的话,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当然,朱高煦执意迁都,主要原因还是在刚才那十余箱的箱子中摆放着一箱天然橡胶和橡胶树种子。
江东六府满足这个条件,嘉杭湖也满足,但放眼整个江南就不行。
土豆与玉米的产量并不高,群臣看着朱高煦的介绍,都有些兴致缺缺的感觉。
这是地理的先天条件,谁也改变不了。
“当然,在这之前还是得让农业司和太学实验几年,并从中挑选粮种才行。”
“种植过程是在准备好的土壤中挖小坑,将土豆块有芽的部分朝上栽种,注意保持适当的间距,并在土豆周围放置农家肥。”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