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燕台虎峪《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24章 燕台虎峪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24章 燕台虎峪

“呜呜呜——”
正月十七,伴随着元宵过去,江东门码头上也迎来了第三次下西洋的热闹。
一艘艘马船将装箱的各类瓷器、布匹、绸缎装船。
除了这些江南的特产,它们还需要沿着航道前往杭州、泉州、广州,将属于各地的特产装船,运往海外。
浙江福建的茶叶,两广的蔗糖、红糖……
这些都是海外所需的商品,其中以红糖利润最高,需求最大。
“广东那边这次准备了五百万斤红糖,按照上次的航线,估计在抵达麻林地后就能全部销售完。”
“那……”
“臣等谢殿下恩!!”
“殿下千岁……”
这样的姿态,让众人平身入座后倍感压力。
“奴婢领教……”郑和回礼,朱高煦见状也下了甲板,向着码头走去。
“殿下,我兄弟愿意舞剑助兴!”
李景隆并不傻,他清楚朱家的这些人,但唯独看不透朱高煦。
“你们久在西南作战,现在你们说说看,若是朝廷对广西也改土归流,需要多少兵马,又需要多少钱粮?”
“好了,今日召你们来,除了封赏,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讨论。”
朱高煦询问众人,可姿态却胸有成竹,似乎揣着答案问问题。
朱高煦回头看向诸将,对奏乐的乐师们示意:“靡靡之音不适合我大明的将士,奏《象王行》《破阵乐》!”
一艘马船的甲板上,朱高煦走在前面,旁边跟着左顾右望的朱瞻壑与朱瞻圻,还有郑和、夏元吉、郭资等六部尚书。
到了永乐年间,不过十一年便获爵三位。
不过这样的回报在朱高煦看来并不长远,因为当下西洋航道上的各国金属储备并不多。
“谢殿下!”
他低头对二子吩咐,朱瞻壑早就知道瞿郁瞿陶的威名,立马起身,一路快走将长剑取给了瞿郁。
“不用拘泥礼数!”
朱高煦扫视众人,满意道:“虽然累功不足,但赏赐必不可少。”
“对,整个广西未有大藤峡的土司难以收拾,只要修通了道路,火炮可以进入其中,那就好收拾了。”
“臣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想起记忆中的吉林城,朱高煦眼睛也不由朦胧起来。
以当下各国的贸易逆差,各国国内那点金属储备,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大明赚走。
也在马船驶出长江的时候,朱高煦的身影出现在了春和殿宫道上。
朱瞻圻突然开口,众人也被他这话惊醒,不管是音乐还是瞿郁瞿陶,他们纷纷停下了自己手上的动作。
南洋毕竟是海外,遇到事情的话,庙堂之上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才行。
朱高煦唤出瞿郁瞿陶,二将站出作揖:“臣在!”
“这些黄金,你好好利用,我相信你能带回价值百倍的存在。”
“以广西地形,可以水陆并进,水路搜查,陆路挤压包围。”
“户部的数据多有滞后,例如广西口数基本是抄旧洪武十四年。”
“盛庸!”
李景隆在心底摇头,毕竟朱棣这对父子是千古难出的存在。
酒意上头,朱高煦代俩小子开口,同时也对站在殿内的俩小子招手,示意他们走过来。
黔国公沐春、曹国公李景隆、镇远侯顾成、建昌侯瞿能、宁远侯何福,还有盛庸、瞿郁、瞿陶等数名在西南大放异彩的将领……
“日后他们中学毕业,我就把他们下放到军中,交给你们历练。”
大明在繁荣昌盛,可偶尔的时候,朱高煦也会怀念以前的时候。
过去几年,两广制糖作坊也日益增多,许多跟风种植的人也因此获利。
“行了,去玩吧。”
“其余诸位皆是功臣,只不过有的封无可封,有的累功不足……”
“此次下西洋,除了货物,户部还拨给了你五万两黄金。”
“下西洋贸易,事关沿海江南数十万织工、糖农、瓷匠的生计,不可不重视。”
“当下广西,恐怕没有那么多男丁可以抽调……”
“这次出征,尽管以征调为主,同时推行新政,改土归流。”
谁都知道,朱高煦不太喜欢强征百姓,多是以征调为主。
“陛下虽然不在,但你们的功绩足够封爵。”
“对!”朱瞻壑双眼放光,连忙附和,朱高煦也满意点头,拍了拍他的肩头。
这笔赏赐,才称得上是富贵后代。
见他们如此,朱高煦也起身端起酒杯:
盛庸五拜三叩,心中百感交集。
身高六尺余的两兄弟站出来,并未对朱高煦造成任何压力。
作为当年阻碍朱高煦渡江之人,他这些年即便立功无数,但心底始终忐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秋后算账。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一个长宽两丈的沙盘被推了出来,放在了李景隆、沐春他们面前。
一切事情尘埃落定,朱高煦便在春和殿宴请了诸将。
这些将领,就是朱高煦在西南改土归流的底气。
朱棣在正,朱高煦在侧,这对父子如果铁了心,那即便是朱元璋在世,靖难的结果也很难说,更别提朱标和朱允炆了。
如今朱高煦的做法,毫无疑问彰显了他的心胸,反到让自己不由得惭愧起来。
“这场景,让我想到了当年在渤海与胡兵交战的艰难。”
站在朱高煦身边,亦失哈汗颜开口,这让诸将有些诧异。
相比较先前的唱礼,而今众人的唱礼便是在表忠心了。
毕竟红糖顶多能放十八个月,如果从江南采买前往西洋,那无疑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按照沐春和李景隆的估计,顶多一年时间就能结束战事,不过前提是保障每军有至少一万兵马才能防止大藤峡土司外逃。
瞿郁双手接剑致谢,一旁的朱瞻圻也效仿自家大哥,并获得了瞿陶的感谢。
众人之中,只有沐春和李景隆一如往常,十分冷静。
正因如此,东洲航线的开辟,以及昆仑洲的开拓才显得格外重要。
“我要效仿古人,择地为你们修建燕台,铸金身,绘画像。”
诸将见状纷纷起身,感叹沙盘精细的同时,也不由仔细分析起了如何平定广西。
“殿下不可啊……”
鼓励了朱瞻壑后,朱高煦转头看向朱瞻圻:“圻儿,你是要富贵,还是别的什么?”
江东门码头的热闹还在继续,直至正午时分,近三十万箱货物才装载上船,一艘艘马船满载货物顺长江向东海而去。
“去,为两位新晋的勋臣奉剑!”
他们在讨论,朱高煦则是手中拿了一个橘子,放在鼻子前面轻嗅,似乎面前的讨论在他眼里不算什么。
“日后,每战一场,便修高塔一座,上刻阵亡将士籍贯、战功。”
“朝廷要直接掌控西南,广西便是接下来要针对的一环。”
“广西地形虽然没有贵州复杂,但水网密布,土司成分更为复杂。”
“不过平贵州在前,广西云南必有警觉。”
随着朱高煦一声令下,乐风一改,立马变得磅礴激昂了起来。
“奴婢估计这类商品到了东洲也应该畅销,因此想让两广多备一百万斤……”
“军校学子凡毕业,皆要前往虎峪祭拜为我大明而阵没的将士。”
从糖农到衙门,各有收益,各有回报。
朱高煦开口,诸将纷纷作揖配合,亦失哈也将内容记下,准备让司礼监和六部沟通。
“这次对贵州改土归流,全赖尔等用心用功。”
瞧着他们,朱高煦十分满意。
郑和小心与朱高煦说着,朱高煦闻言颔首,低头看一个眼朱瞻壑和朱瞻圻,伸出手拍了拍他们: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