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新年气象《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22章 新年气象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22章 新年气象

“对对对,再往左一点……对!就这里!”
初二的清晨,随着一个青年爽朗的点头,东河屯内的一处院门上也在他的吆喝声中挂好了两个大红灯笼。
青年人一身圆领袍,虽然只是普通的绢布,但穿上去十分得体。
在那红灯笼的背后,门楣背后的“陆院”二字让他脸上浮现笑意。
“大哥,这灯笼得花不少钱吧?”
从竹梯上小心下来,少年人询问自家大哥,而他的大哥便是两年前拖家带口,带着一堆养济院弟弟妹妹前来吕宋东河屯安家的陆愈。
“不贵,正月初二都没多少人上街,灯笼便宜。”
“老五,回家吃饭了!”
“洪武三十年,户科给事中张匡与户部主事倪荏私下修改金坛县户籍,将三十七名上户改为中户,此事你可认罪?!”
尽管有混凝土和木桩加固,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坍塌。
“你若是与我作伴,那我反倒看不起你了。”刘全摇摇头,他看着陆愈走来,深知他不容易。
“是!”听到朱棣这么说,王彦连忙应下,随后才道:“那奴婢去与殿下说一声,好让殿下有个准备。”
在这些牵绊下,他还能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获得童试资格。
“御史陈孟旭受贿枉法、隐报镇江府富户李昭杀人一事,又私下盗取银税,依《大明律》,流放蛮莫!”
“大哥元宵结束就得去镇上参加童试了吧?”
这样的情况,自然引起了群臣的不满。
整个村庄的建筑没有风格可言,毕竟当年来到这里的众人,只要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足够。
除了建筑格局和家具与这个时代相符,其它没有一项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金银铜矿开采如何?”
“嗯,去吧!”朱棣大手一挥,王彦也亲自前往了春和殿。
他一声召唤,几个弟弟妹妹立马起身朝他这边小跑而来。
有了它,锦衣卫才能肆无忌惮的抓人。
“北征期间,户部与工部、刑部、礼部等奏疏都送至春和殿,吏部和兵部、六军都督府的奏疏抄录两份,一份送往春和殿,一份送往军中。”
“走吧,回家吃饭了。”
百户官收起驾帖,随后左右锦衣卫便上前将张匡给架了起来。
常州府金坛县内,随着一处府宅的大门被暴力撞开,一脸阴鸷的锦衣卫便涌入这座府邸前院,数量足有数十人之多。
“另外今年入民籍的土人起码有七千人,这也得早做准备。”
对于刘全他还是十分敬重的,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是刘全照顾着他们,并且提醒他去村上就读官学,唯有官学能改变他们一家的命运。
这样的软骨头,向来为王彦所看不上,毕竟他也是跟着朱棣南征北战过的人。
走到田埂边上,陆愈便看到了在田里拔除野草的自家兄弟们。
这样的环境,可不是一个从七品官员能住得起的。
“回陛下,都被赶走了。”王彦毕恭毕敬的回答,朱棣则是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
正因如此,他才准备在吕宋干完,拔擢后提出致仕,领个散阶回福建老家养老。
纪纲和陈瑛弄死的那些人,大半可都是他授意弄死的。
曾经说他自私自利的人,得知他的近况后,无不是改变口风,纷纷夸赞起了他的决定。
他每日只睡三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了读书。
正因为刘全觉得他具备了参加童试的资格,所以他才敢于在官学之中报名。
闻言的许柴佬十分高兴:“那我稍许就上疏询问朝廷,如果真的有,先让朝廷调些给我们。”
一旦开采速度慢了下来,那吕宋的发展也就慢下来了。
蒋贵看得很清楚,黄山之乱的影响很恶劣,甚至影响了移民的情况。
不过现在好了,只要陆愈能在童试取得成绩,那资助他们家的人会更多。
以养济院的身份走出,并且还要养活家里一堆弟弟妹妹。
走在出村的夯土路上,陆愈面前的风景也逐渐开阔了起来。
“另外,召大学士金幼孜、胡广、黄淮、杨荣几人,连同六部左侍郎随军北征。”
“还在这里跪着做什么,不当差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人去年是不可能评到什么好成绩的,能得到一个乙等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这群蛮子,真是坏事!”
“你们居然敢这样对待我,我一定要启奏陛下,让陛下惩处你们!”
陆愈笑着回答,而在他们身后街道上也路过了一些农夫,笑着调侃道:“陆童生,你这年纪挂灯笼莫不是要寻亲啊?”
金山即吕宋北部开采金矿和铜矿的海港城池,不同的是那里由吕宋卫驻扎,并且主要由许柴佬管理,而且汉民数量稀少,多以土人战俘为主。
陆家的田地在镇口不远处,由于有耕牛,加上当地石头不算多,因此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几兄弟开垦了六亩耕地,加上朝廷发给的粮食,也足够吃。
“如果真的有用,那我应该能带兵一点点的将他们驱赶到最南端,然后一起消灭。”
解决了这场闹剧,亦失哈转身走入了西角门楼内。
“江东六府冤案甚多,牵连甚广,锦衣卫滥用私刑,致许多致仕之臣多死冤屈……”
“至于铜矿那边,当下每个月能冶炼五万斤铜锭,数量太少了,最少得再开五十个矿坑,才能达到向朝廷许诺的百万斤铜锭数额。”
“起来吧,不用这么毕恭毕敬的。”
“我看你比较紧张。”陆愈打趣一句,随后便听到身后传来女声:
“大哥、二哥,你们去菜园弄些菜回来,顺带去田地把老五他们寻回来!”
陆愈看到刘全,当即毕恭毕敬的作了个揖。
在兄弟二人站立的院子内,曾经只有一座主屋的陆院,此刻却已经有了左右的耳屋,以及靠院门的两间倒座房。
“臣户部主事马英(御史陈孟旭),恳请陛下治罪纪纲,罢停新政!”
若是没有此前的经历,那恐怕此刻的他会觉得身边都是好人。
不过在他走后,朱棣便瞥了一眼身旁的班值太监。
在王彦的注视下,他们被锦衣卫给架出了宫去,而剩下的官员则是如惊弓之鸟一般,心情忐忑的等待王彦发话。
“甲等是别想了,能评个乙等就谢天谢地吧。”
由于吕宋只是宣慰司,因此举办童试还是比较困难的,各镇、县官学也并非报名就能参加童试,而是要先在当地官学考核,而后得到举荐,才能参加童试。
宣慰司衙门内,许柴佬看着愈发壮大的吕宋,心里止不住的高兴。
“考完之后,我估计还能回家一趟,与你们忙完农忙的事情,我再去官学读书,同时查看成绩。”
“老夫便是张匡,不知犯了何事……”
当然,他想搬去的地方不是广东和福建,而是高山镇、金山县或者吕宋县。
此刻的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其中,而王彦返回后也没第一时间打扰他。
当下吕宋的高速发展,可都是建立在这些土人每年贡献价值十几乃至几十万贯的金银铜矿。
与此同时,距离此地数千里海疆之外的江南却热闹了起来。
这种心虚不是没来由的,因为锦衣卫自江东六府全面新政以来,凡是被他们带走的人,大多都招供,并供出了许多牵扯之人。
站在自家门口,扫视了一圈东河屯后,陆愈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当王彦念完圣旨,马英与陈孟旭便指着他开始破口大骂起来,然而他们的大骂并没有对王彦造成什么影响。
许柴佬笑着对面前坐着的蒋贵炫耀,蒋贵闻言却皱眉道:“前些日子的黄山之乱,动静闹的可不小。”
“十三万九千五百人,嗯……不错!”
许柴佬说到一人一天两文钱的时候,脸上还浮现了肉痛的神色。
“他们被殿下吓破了胆,却忘记了陛下您也是尸山血海中走出的铮铮汉子。”
然而在吕宋这种几乎都是穷苦人迁徙讨生活的地方,这却代表了一定的能力。
交代一声,陆愈便带着弟兄们踏上回家的乡道。
如今刘全任期已满,日后想要再见他,估计十分困难了。
今天二更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
在门楼内,一个长宽各两丈的巨大沙盘摆放在正中间,而作为皇帝的朱棣则是在打量沙盘上的一切。
“荒谬,这不过是诬告罢了!”
曾经一片草木灰的土地上,如今已经开辟成了一亩亩熟田,一眼看不到边。
王彦阴沉着脸吐出这句话,只见下一秒这群臣子便纷纷起身,低着头四散而去。
在金山县的矿场内,一座座大山表面都是矿洞,密密麻麻的,看得人头皮发麻。
“你们这是……”陆愈哭笑不得,他二弟则是带着老三抱起竹梯,拉着自家大哥回了院里。
关上大门,出现在陆愈面前的是夯土路和沿街建造的混凝土院落。
这样的表现下,只要他正常发挥,刘全甚至觉得陆愈很有可能是吕宋走出的第一个进士。
许柴佬闻言笑呵呵的回答他,在他走后便连忙奏疏写给了南京。
蒋贵略微思考,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奴婢领命!”班值太监连忙作揖退出春和殿,朱棣见状也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好似调侃般说道:
“老二,你这日子也不能太舒坦,得替俺担些事情。”
坐在驴车上,刘全颔首示意陆愈起身,同时开口道: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