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坝上江南《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21章 坝上江南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21章 坝上江南

“噼里啪啦——”
清晨,随着爆竹声唤醒了整片天地,大明朝的新年如期而至。
相较于中原与江南的热闹,一些鲜有汉人足迹的地方,也开始以汉家习俗过起了新年。
西江,此地位于云南西陲,坐落在干崖府前往蛮莫县中间的河谷中。
它曾经的名字叫做古剌寨,生活着数百名泰族白衣。
不过随着明军平定刀干孟结束,这里的数百名泰族白衣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明直辖的百姓。
作为云南通往缅中平原的必经之地,这里被干崖宣慰使王瑄用心经营,逐渐繁荣起来。
虽然是过年,但他们的饭桌上只有一盘肉菜,其余三盘都是素菜。
见状,齐敬宗也和江淮打了个招呼,随后便乘坐马车离开了。
江虎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因为总觉得自己的名字阴柔,他就用老虎来做自家弟弟的名字,尽管他从没见过老虎。
曾几何时,他虽然也能感受到齐家书香门第的气质,但他自信自己日后可以通过学习来让自己配得上对方。
江淮说的是官话,他父亲能听,但不会说。
“你别说了。”江淮无奈的看着自家父亲,沉默片刻后才道:
两名少年虽然汉人打扮,但略带口音的官话却暴露了他们少民的身份。
“啊?”听到这话,江淮发懵,他没想到在西江镇民众人心中顶天立地的黎百户,居然是因为这么乌龙的事情才得到的特赦。
整个西江镇的房屋都是统一修建起来的,哪怕曾经作为土司农奴的江淮一家,如今也能住上白墙黛瓦的二合小院。
虽然只有十四五,但在这个时代,他们已经是家中的小主人了。
不多时,他们走入了西江镇的牌坊,在白墙黛瓦间穿梭。
不过通往蛮莫的道路崎岖,因此这条从西江前往蛮莫的水泥官道从永乐五年开修,直至今日也没有修通。
他原本的名字叫做大河,教习听到后就给他取姓为江,取名为淮。
在他看来,镇上和县里就是两个世界,自家儿子虽然好看,读书也十分厉害,但比县里还是差了许多。
“能读,等元宵过完去队里问问王书吏,他们肯定知道怎么读。”
站在院门处,听着院内传来的声音,江淮低丧着情绪将门给虚掩上了。
“应有梦,勿忘乡,流连……”
“小江郎君来了?”
在江淮模糊的记忆中,似乎直到永乐三年王瑄率领军队攻破了他们的寨子,并把他们迁徙来西江后,他们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了一些。
往集镇外眺望,曾经作为战场的数万亩树丛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农田。
像高观家那种八口人的家庭比较少,四十亩地几乎让全家人脱不开身去干别的事情。
江淮询问高观,而他们口中这些土地都是迁徙到西江后,明军直接发放给他们的耕地。
十岁以前光屁股那是很平常的,因为没有布匹做成衣服穿。
“小齐娘子和隔壁陇川县的黄家小少爷有婚配了。”
哪怕新年可以休息,却也有许许多多学子在玩耍时背诵一些关于新春的诗词章句。
江大日一脸坏笑的看着自家儿子,江淮闻言则是无语:“别乱说,齐家以前出过大官的。”
高观骄傲的说着,江淮却挠挠头发:“那还真是挺应该的……”
说到底,作为曾经土司治下的农奴,他对和自己同身份的人还能好好相处,可一旦遇到高出自己的,就有些畏畏缩缩了。
“这次还要去做工吗?”
“可我听说这条路才九十里,修那么多年,早就该修通了。”高观撇嘴。
俩少年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他们七岁以前基本都在土司治下生活。
随着门被关上,江淮这才流露出了几分难受。
倒是修路不仅管饭,每日还有十文的工钱,哪怕下雨不开工也照发不误,一年下来,两夫妻起码能攒下七八贯。
“把田卖了我也要供他!”
江淮摇头解释着,可江大日有限的文化里,并不知道自家儿子说的这些地方有多么遥远,还笑着道:“那我们到时候就去这些地方读嘛。”
况且,种地一年下来,除去自己吃的,顶多能存三四贯钱,买些衣服和调料就得花光了。
“好了,我吃完了,娘你把碗放着,等会我回来洗。”
在这样的氛围中,江淮他们也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并在最后在一条巷子前分开。
好似江南的诗词韵味突然出现,在山林四周传播开来。
西江虽然只是一个集镇,可大明在这里投入的资源并不少,许多白衣也都被招抚到这里生活居住。
“那没办法了。”听到自己钟意的儿媳和县里人有了婚配,江大日也顿时没了脾气。
此前他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大日作为名字,而江淮的名字,则是他就读官学第一天,熟悉白族语言的教习给取的。
“中学读不了啊?”
虽然记忆已经十分模糊,可他们还是记得很清楚。
不多时,队伍朝着江淮他们赶来,率领这支队伍的百户官来到他们身旁后还停顿了脚步,给了高观一脚。
长此以往,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鲜有人敢于触犯这些规则。
“这西蛮官道,你说今年能修通吗?”
“姑爹,你不在家过年要去哪?”
江淮吃完站起了身,金妹见状连忙询问:“去哪?”
高观解释着原因,江淮听后点头道:“二十亩地,收了三千六百多斤,三老爹他家给了我家两千斤,我家交了三百六十多斤田赋,留了一千六百多斤。”
“我在镇上买了布,这几天给你们两兄弟做了衣服,等元宵过去,我们再走。”
正因如此,在他们这群文绉绉的罪民到来后,古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西江。
“对了,你家去年收缴了多少粮食?”
齐敬宗笑着与江淮打着招呼,他其实很看好江淮。
官道之上趁着新年散漫的百姓见状,也纷纷如江淮他们一样站到了官道两侧。
“你说,救下这样一匹马,换个特赦不是很应该吗?”
正因有了这些多种多样的民族,西江的建筑风格也显得多姿多彩,并在融合汉人及各种民族建筑风格后,形成了独属当地的建筑风格。
“好像是山里的一些蛮子总是出来干扰,前些日子王都指挥同知不是才带兵从镇上经过吗?”
江淮坐在一旁,把自己弟弟江虎抱到了怀里。
官道上的人并不少,一眼看过去起码百余人散漫在两侧,伸着脖子看向那正在赶路的军队。
很难想象,像西江这样的西南边陲小镇,居然会表现出不输于江南、江左之地的学习氛围。
江淮看了一眼,略带感叹道:“有了这条路,我爹娘才能赚钱,我也不用帮忙种地了。”
“倒也是。”高观也感叹着,想法与江淮一样。
山下的水泥路上,几名汉人打扮,皮肤黝黑的少年人闻声看去,却见不远处的半山佛寺乌泱泱一群儒生,此刻正在吟诗作对,讨论着与新年无关的内容。
江淮听到父母元宵过后就要出去,心里不免有些舍不得。
“干崖和陇川没有吗?”江大日不懂这些,愣了下便询问起来。
“那也够吃了。”高观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
不仅帮自己购买了左邻右舍的院子,还将三座院子合成一座,算是稍稍恢复了自家昔日的些许荣光。
他向巷外走去,一路上遇到了同学和一些邻里街坊,都勉强挤出笑容打着招呼。
“不说了,回家吃饭了。”用力拍了一下江淮的肩头,高观便加快了返回家中的脚步。
西江集镇那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原建筑的古朴,又有边陲的民族特色。
她行礼过后,便瞧见了站在街上愣愣看着自己的江淮,当即笑道:
高观询问江淮,江淮也诧异道:“怎么了?”
“屁咧!”听到江淮羡慕的话,高观无情戳破了这个流言:
“当然了,听说王都督的马是太子殿下赐的,价值千金。”
中年儒士名叫齐敬宗,齐家小娘子就是他的小女儿,而他的兄弟便是“臭名昭著”佞臣齐泰。
忽的,哨声从不远处响起,俩人连忙走到了官道的侧边。
这份后来居上的天赋,让齐敬宗看到了一个机会。
若是自家女儿能与江淮在一起,那日后江淮高中进士,兴许能带自己一家人返回江南。
“我之前不是看你和街上的齐家小姑娘天天玩?”
“新年正旦,不在家里待着,跑去寺庙做和尚吗?”
他的教习是个缺了一臂的男人,他自称自己跟如今的东宫太子打过仗,断臂后不愿意在家里呆着,便学习五年考成了教习,从家乡渤海,来到了这滇西之地。
当时的他们五六岁就得帮忙干活,端茶递水算是简单的,甚至有的就得做饭,还必须得当少土司的跟班,穿的衣服就是一些破洞衣服,根本遮蔽不了身体。
不过就江淮自己学习四年来看,他总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太阳刚,还不如自家父亲的“江大日”来的威武。
江淮解释着,目光中也透露出一丝向往:“可惜当时在上课,不然我真想去看看。”
高观回了自己家,江淮也回了自己的家。
他们的父母天没亮就得去干活,直到天黑才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