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怨种父子《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405章 怨种父子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05章 怨种父子

“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
“今敕命太子少师姚广孝,殿阁大学士解缙、礼部尚书送礼监修,及侍郎孙铖重修。”
永乐九年八月中旬,随着朱棣的圣旨在西角门宣读,没有任何预兆,朱棣突然下达了他念想了近十年的修书工作。
动作之快,便是连在春和殿理政的朱高煦都没反应过来,旨意便已经下达。
因此,当朱高煦急匆匆赶到西角门的时候,朱棣早已脚底抹油,溜回了几筵殿。
等朱高煦赶到几筵殿的时候,便见到了抱着自家娘亲梓宫,肩膀一耸一耸的老头背影。
果然,听完他所说的这些话,朱高煦白了他一眼:“我爷爷怎么又扯进来了?”
朱高煦看向了图纸下方,而那里则是一支比上方燧发枪显得更短的一把燧发枪。
唐高祖,宋孝宗,这两人可以说是被动退位和主动退位的典范。
“同时,因为不需要帮手,骑兵也可以独自完成弹药装填,而三尺长的马枪刚好能让骑兵们在河曲马的马背上装填。”
“既然事情说清楚了,那儿臣也就不逗留了。”
老头子捞到了功绩,而自己捞到了自己想要的局面,自己确实是时候该上位了。
朱高煦在反问朱棣,他是想父慈子孝,还是想父子反目。
朱高煦的话,说的朱棣热血沸腾:“说得好!”
“对于一些士气不行的军队,只需要两三轮就能打崩对面。”
“所以儿臣准备这么多人力物力,就是为了让您一举打残瓦剌部,起码打出二十年的太平。”
降将之中除了吴高与渤海关系不好外,其余关系都不算太差。
除了很少装备刺刀以外,其他方面都跟步枪很像,甚至也拥有步枪式的枪托,只是长度比步枪短了许多,称之为卡宾枪骑兵更加合适。
“不过这样也好,届时军队能装备更多马枪和步枪,您应该高兴才是。”
“这是马枪,长三尺,重五斤,破甲射程二十步。”
朱棣瞧瞧他这模样就来气,立马摆手:“滚滚滚!”
对此朱高煦却不紧不慢,轻笑道:“并非不让,而是准备更好的火器,更有效的对付胡人。”
朱棣被朱高煦这么质问,虽说有些下不来台,但还是能听出朱高煦的意思。
一旦海军需要扩建,那甚至需要从外省调拨铁料给辽东的军械局。
想到这里,朱高煦眯了眯眼睛道:“您既然这么说,那儿臣也就不瞒着您了。”
细数一下,朱棣稍微有影响力的只有北平和山西以及陕西行都司。
“诶!没大没小的!”朱棣急了,他是真的怕老朱。
许多手枪射击十几米外的目标都射不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实在是太鸡肋了。
“儿臣这么说,就是不想我父子生出间隙,因为当年打下南京的时候,儿臣便与您说过,父子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儿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你和你老子玩这套?”朱棣身为皇帝,一手萝卜一手大棒的招数他再熟悉不过了。
“尽管相较于军中一丈三的长枪规制来说很短,但您见识过线列战术和排枪的威力,您觉得如果敌军能突破排枪,那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军队,如何能保证队形不紊乱?”
“一旦新式的燧发枪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那部队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长枪兵将渐渐被淘汰出战场。”
“真哭了?”
“您要是闲着没事,扯到我爷爷身上,等明天我就去孝陵给爷爷奶奶磕头,让老人家从下面给您托梦。”
“妹子,我今日算是完成了爹生前的一个愿望,只希望高煦不要怪罪我啊……”
“骑枪是从今年五月才开始生产,每个月产量在两千支。”
朱高煦也不担心什么,干净利落的坐在了旁边,想看看老头要说什么。
见朱棣询问,朱高煦也指点道:
“郑和回来后,步枪大概复加工三个月就可以装备北征军队。”
“况且有孙铖监督着,你放心,爹不会弄得太大的。”
这话一经说出,朱高煦立马就觉得老头在画饼,只是当他看向老头的时候,他脸上居然罕见的露出了疲惫之色。
由于路途遥远,许多官员频频上疏,觉得不应该将这样重要的衙门放在辽东,而是应该转移至江南,距离京城越近越好。
毕竟那样的军队,除了后世抗战和开国的时候,其它时候他还没见过。
“如此多民夫,足够将物资为您补给到忽兰忽失温一带,甚至更往西。”
相比较之下,燕府和降将的关系可以说差到了极点,如果没有朱高煦护着,李景隆他们这群人的下场比历史上好不了多少。
“所以我仔细想过了,下次北征,我把瓦剌好好收拾过后,你也准备准备,准备一下你的即位大典吧。”
面对平日里“抠搜”的儿子,朱棣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什么。
“等您收拾完马哈木,若是真的觉得乏了,那儿臣便顶上。”
说着说着,朱棣似乎底气都足了不少,双手叉腰,眉头微皱:“我说太子爷,伱是不是瞧我老了,准备让我学学唐高祖、宋孝宗啊?”
“老二,你真像俺……”
这六万男丁背后,便是六万户百姓,辽东近七分之一的人口都依靠着军工生存。
朱棣听后,很快意识到了套筒式刺刀意味着什么,同时也看出了刺刀的缺点。
老二想坐皇位不奇怪,甚至他一直觉得老二很早就开始想坐皇位,因此他才会疑神疑鬼的。
步枪最长,长度从四尺到五尺不等,手枪的长度最短,长度不过一尺左右,主要用于近战。
不依靠这些产业,辽东迟早会被关内甩在身后。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让自己别总是举那些父子关系的例子,也就是说朱高煦是想和自己好好处关系的。
这些地方的军队经过新政改制,顶多不会超过十二万,而其它地方基本都被朱高煦麾下出身渤海的将领,以及李景隆等建文降将所掌握。
况且,等日后他父子二人迁都北京,那辽东反倒是显得刚刚好。
他一开始推朱棣上位,而非自己上位,其一是考虑到朱棣的身份更容易压住局面,其二就是许多事情需要朱棣在前面顶着,他才能在后面慢慢绸缪。
朱高煦解释完,朱棣的目光也渐渐灼热起来,爱不释手的看着手上的图纸:“什么时候能装备军队?”
“这个刺刀这么轻薄,上了战场恐怕会出现问题,另外这下面的这个是什么?”
“届时,再从大宁和渤海、北平、辽东征募二十四万民夫,那便可以达到三十万民夫的数量。”
“你这……老二啊……”
“好好好……”听到这话,朱棣满意点头,至于步枪的情况他上次已经了解过了。
它的装备,可以使得明军骑兵在面对一些质量较差的部队时,可以不用发起冲击就能直接开枪击溃。
这个道理,想必朱棣自己也清楚,所以面对朱高煦说出的这些他倒没有半点怀疑。
大明当下的火枪产量,基本在年产六万支左右。
因此朱高煦并没有弄燧发手枪,而是将裁汰了手枪,只采取了步枪和骑枪,而这便是朱高煦执意要让朱棣装备了燧发枪再北征的原因。
“儿臣之前与您说过,胡人只要遭受重创,那就会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出。”
朱高煦愣了下,凑上前瞧了瞧,朱棣却连忙擦了擦眼角:“风大,迷了眼睛……”
在十八世纪,燧发枪分为步枪、手枪和马枪三种。
不过就朱高煦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马枪放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军队能面对它而不溃退。
“老式的燧发枪您已经见过了,而新式的燧发枪却并没有。”
正如当下,几乎全国一半的铁料都投入到了辽东的军械局。
“风?”朱高煦看了看一副灵堂模样的几筵殿,所有的东西都安静的挂着,纹丝不动。
“况且当年你也答应了我,说永乐九年便修书,这大半年都过去了,你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不亲自下旨,你还准备拖到什么时候去?”
说到高兴处,朱棣回头看了一眼朱高煦,突然觉得让位给朱高煦似乎也不错,怎么看怎么顺眼。
他坐在梓宫旁的地上,伸出手拍了拍身边的金砖,示意朱高煦坐下说。
宋高宗赵构,尽管也是主动退位,可赵构并非不理朝政,可以说是以太上皇身份干涉朝政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处处限制宋钦宗的宋徽宗。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让朱棣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
在朱高煦看来,北方的胡兵要是能做到突破排枪而阵型不乱,那都能打穿大明朝了。
确实,以这个时代的冶铁水平,刺刀经过战斗后的确会出现刀身变形等尴尬的事情。
对此朱高煦则是准备了后手:“有了刺刀,就没有必要佩戴腰刀,因此可以常备两到三把刺刀。”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