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诱敌深入《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63章 诱敌深入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63章 诱敌深入

“嗡隆隆……”
六月十五,随着马蹄声从辽阔的草原上传来,数万骑兵仿佛一道巨浪,从远方涌向了渐渐起伏的丘陵之地。
明军的旌旗迎风招展,马背上的明军盔甲闪着寒光,马蹄声隆隆,给人地动山摇的感觉。
他们沿着一条河流向北进军,渐渐地前方不见了辽阔草原,取而代之是起伏的丘陵。
如此行军一日,前方的道路越来越崎岖,拐弯抹角,看不到尽头。
骑兵们不断调整队列赶路,跟着那一路向北的粪便踪迹,皱眉行军。
不知道走过了多长一段路程,他们的左侧丘陵开始渐渐拔高,形成了一道道山岭。
洞察他的心思后,朱棣也就知道怎么做了:
如眼下,摆在朱棣面前的地图让他更为清楚的了解了北山壑以南的情况。
就这狭长的地形,几万人铺开作战是不可能的,而西侧无法下山,想要突袭也不可能。
这样的一幕,与先前明军坠马的一幕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明军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埋着头继续向北时不时能遇到足够容纳数万人的大河谷,但偶尔又遇到不足百步宽的曲折谷道。
即便抛弃炮车,每日行军一百五十里,但也会受限于粮食不足而在追击几日后折返。
数十支大号火绳枪成功射击,尽管由于没有枪架而失去准头,但还是有五六枚铅弹隔着六七十步的距离击中了鞑靼骑兵。
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给阿鲁台一种做错觉,那就是他能全歼明军这三万骑兵。
“呜呜呜——”
“这有什么好记载的,俺就在边塞,这些军情俺知道就行了,记录下来干甚?”
北山壑位于北山西南部,在汛期过后整個河谷是茫茫一片的草原,南北长三十余里,东西宽十余里,足够容纳百万头牛羊在这河谷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在朱棣看来,这是因为阿鲁台担心主动出击而导致明军下马结阵。
“你带一万骑兵,趁夜色走西北的北丘绕道,通过我之前告诉你的那个地方下山,等朱棣他们经过后,你看情况截断他们的后路!”
“北山壑……”朱棣呢喃着这个地名,单从地名来说,壑一般都是指谷、深沟等地形。
“冲上去,不要用全力,连战三合就撤回来,如果他们追击,也不要回击,老实撤回来就行,期间用弓箭对敌,别用火绳枪。”
一支利用山势布阵的军队,必然要在四面八方都设置好防御。
他要等,等明军自己出击,以此来判断前军到底是伪装成骑兵的长枪马步兵,还是货真价实的骑兵。
朱棣将代表明军的旌旗插在了北山壑:“明日就在这里,大破阿鲁台部!”
此时阿鲁台所部战兵规模在三万,而明军的规模与他们相当。
“不知道有没有甲骑……”
在河谷之间,朱棣勒马看了看出征前朱高煦为他描绘的地图,身旁的王义见状根据这些日子他们的行军距离分析并指向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看样子威力一般。”
要向这样一支军队发起攻击,不布置多个攻击方向是无法将其攻破的。
“这鞑子比俺更了解这块地方,他能设伏的地方,肯定是一般人找不到的地方。”
如今已经是六月中旬,十四世纪的斡难河汛期不同于后世农历五月持续到八月的漫长,而是只有五月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这恐怕有两三万骑兵。”
正面决战,彻底打残鞑靼部甚至全歼,这才是朱能想要的。
几个时辰后,他被自己的亲卫摇醒,迷迷糊糊之间才想起自己的任务,因此立马打起精神。
然而即便如此,明军前军骑兵依旧策马合纵,箭矢如骤雨落入鞑靼军中。
“是!”在阿鲁台的吩咐下,两名贵族骑马下了矮丘,同时明军与鞑靼前军箭矢交织三阵后开始露出了退意。
阿鲁台登上矮丘,等待明军主力到来。
朱能压根不想那么多弯弯绕绕,有野战炮在手的他们不怕不能破阵,他们怕的只有阿鲁台他们丢下牧群和妇孺逃跑。
“这么多……”
鞑靼前军的马匹被提前牵走,落下的箭矢丁零当啷的落在甲胄身上,对鞑靼骑兵没有造成太大伤亡。
“因此,倒不如给他这个机会,趁他分兵断我们粮道的时候,全军正面突阵,先全歼阿鲁台,再全歼南边断粮道的兵马!”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北方赶路的牧民开始扎营,骑兵们则是保护他们,避免他们遭受野兽袭击。
面对前方豁然开朗的河谷草原,塘骑们警惕的搜寻,很快在北方搜寻到了正在迁徙的鞑靼本部部众,而阿鲁台也开始下令反击。
阿力台的年龄已经五十四岁,故此在过去的五十四年里自然与明军交过手,也知道明军自岭北之战后缺少骑兵。
虽说洪武二十五年周兴也在漠北征讨过鞑靼,但当时蒙古人主力都在漠西纠缠,因此并没让他遇到太大对手。
只要明军越过这里,阿力台就能砍伐灌木,带上万兵马截断他们的退路。
他吹响木哨,勒令全军停止追击,显然是担心阿鲁台骑兵倾巢而出。
他一开口,众人纷纷停下了割肉吃肉的举动,目光看向了阿鲁台。
想到这里,朱棣没有下令继续进军,而是看了看眼下明军所处的这处宽阔河谷,确定不存在埋伏的可能后才开口道:
阿鲁台不紧不慢的下令,很快一些蒙古骑兵翻身下马,换上了步弓。
西边是没有树木的山岭,光秃秃一片,但坡度很大,根本无法冲锋,因此如此布置便足够安全。
一时间,猎人与猎物更换了位置,而相较于鞑靼本部的箭矢,明军则是用更犀利的武器回击。
明军的长枪兵,作为阿速卫出身的阿鲁台可深有体会,万一明军的前军是伪装成骑兵的长枪兵,那他贸然出击,很有可能会遭到重创。
好不容易等到王义抵达,却看到王义的前军居然有天子前军的旌旗,这让阿鲁台急忙带着兵马撤退。
很快,明军主力从北山壑的南口进入河谷平原,追击李远所部的骑兵见状立马调转马头撤退,李远则是调转马头率本部骑兵追击。
断绝前后退路,便是给予阿鲁台这种错觉的开始。
在他的招呼声中,诸将先后退去,朱棣见状也捋了捋胡子准备休息。
“是骑兵!”见到明军前军解放双手,且马背上没有长枪后,永谢布的一些贵族们开始激动开口,阿鲁台也嘴角上扬。
“我军走了三天,他不过两天就追上了,看来明天就应该要和他们交上手了。”
“陛下,臣还要为您记录军情呢。”
前军数千支箭矢如骤雨落下,射中不少马匹的同时,马背上的明军也一头栽下马去,坠马者百余人。
三千鞑靼骑兵与千余明军骑兵在河谷草原展开追击战,而阿鲁台本部的两万余骑兵则是在北山壑的一座矮丘四周列阵备敌。
“不急,我们换步弓准备。”
在他等待之余,归阵鞑靼骑兵清点了人数,在刚才的追击之中,他们坠马阵没五十六人。
提前装上火药的大号燧发枪被举起,明军在距离鞑靼骑兵五十步左右的时候驻马,构成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后点火扣动扳机。
“是骑兵……”他笑着眯了眯眼睛:“前军继续放箭,左右两军钳形夹击这部骑兵,一旦他们撤退就立马追击!”
正因如此,类似历史上永谢布十部头人的争论没有出现,他们都在想着如何解决朱棣,生擒这支南边的真龙。
他趴在山上,小心翼翼的向山下看去,只见河谷之间此刻正缓慢通过一支大军。
“啪啪啪——”
“眼下不是汛期,水淹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剩突袭。”
百万牛羊和近二十万部众一路向北,边放牧边北上。
不过这次对战的结果,将属于他们……
带着这种想法,阿力台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朱棣本人亲率千余骑兵抵达,距离他后方不过二里的地方也出现了明军本阵的近三万骑兵。
朱高煦虽然会为任意大军绘制地图,可朱高煦并不是打印机,所绘制的地图只有大概的山区和水流情况,实地的详细情况,依旧需要明军派出塘骑,在他所绘制的地图基础上增添。
“驻扎在山的南面,要戒备山的北面;驻扎在山的北面,要戒备山的南面;驻扎在山的左面,要戒备山的右面;驻扎在山的右面,要戒备山的左面。凡是该山敌人所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守备,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要用战车加以阻绝。高挂旗帜,以便联络;整饬三军,严阵以待,不要让敌人察知我军情况,这样就成了一座山城。”
“额啊!”
“是!”王义等人领命,全军近三万骑兵就地扎营,对河谷南北两个谷口都布置了简单的防御工事。
阿鲁台紧皱眉头,同时开门见山道:“我原本以为领兵而来的是丘福和王义,还想引诱他们去飞云山、飞云壑一带设伏。”
鞑靼本阵,阿鲁台自信开口,其余贵族也纷纷看向明军,面露讥笑。
这是古代兵书《六韬》对于军队在山地里要如何进行作战的描述,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