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朝日孝子《靖难攻略》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靖难攻略 > 第350章 朝日孝子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50章 朝日孝子

“哔哔——”
“那边那个吐痰的家伙,不知道不能随便吐痰吗?罚款三文!”
鞭炮齐鸣中,永乐五年顺利过去,永乐六年随之而来。
不过相比较永乐五年,永乐六年开始的南京城显得格外严格,不管是治安还是卫生都纠察的十分严格。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新的一年初,大明即将在麒麟门和江东门分别举行“朝贡宴会”一环的大阅兵。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其中的“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则是国家的军事行动。
足利幕府虽然名义统一了日本,但连京畿都不敢说能全部掌控,更不用说其它地方了。
思绪到此,权近不由加快了脚步。
眼下太子殿下敢于开口,自然是觉得大阅兵过后朝鲜会同意结束土地纠纷,老老实实的获取政治上的承认。
“嗯?”听到身边人的话,那个身材不过四尺出头的少年诧异看向权近,随后询问:“我看他的官服与天朝的一样,你是怎么区分的?”
此时朱标还活着,朱棣也不知道自己日后会靖难当皇帝,没有必要冒认母亲。
“臣汗颜……”见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目的,权近十分汗颜,毕竟他也不觉得朝鲜拥有合兰府,只是身为臣子,君王既然吩咐,那他自然要前来。
只要大明支持,那加上足利义满暗箱操作,足利义嗣坐上天皇位置指日可待。
他跪在春和殿内,毕恭毕敬的对朱高煦行着五拜三叩之礼。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通过这史料记住了权近,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权近居然活到了现在,他还以为高丽覆灭后权近就去世了。
除了他们,还有南洋、中南、西南、西番等近三百家土司也派遣使臣或亲自抵达京城。
“苏木哈,我们一路从西边南下,见到了不少信奉教义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不过他们已经背弃了教义,居然连娶妻生子都要受到大明朝廷的限制,依我看,西北的教义再过几十年就很难存在了。”
说实在的,朱高煦了解权近并非是因为他的才学出名,而是因为权近所写的一本书。
朱高煦可不会为了体恤朝鲜而打折,在他看来一艘三千料武装商船只卖五千贯已经足够便宜了。
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从日本获取金银铜钱,不仅能解决国内的钱荒问题,还解决了和大明贸易的问题。
“爷爷在世时便说你是老实秀才,故此我才会接见你。”
一篇外国史料,反倒证明了朱棣是马皇后之子的身份,毕竟没有人会在中元节不祭祀自己的生母,而朱棣在中元节只祭祀了马皇后,足以说明两人关系。
对此,朱高煦则是爽朗道:“抬起头来,孤与你平等而视。”
“殿下,等会见到天朝的太子殿下,您一定要毕恭毕敬,这是太政大臣(足利义满)特意交代的。”
但是足利义嗣的身材,顶多就是四尺出头,不到一米四的程度。
“下国臣子权近,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管怎么选,足利家族的富贵都能得到保留,这才是足利义满的小心思。
“好了,教义等回去再说,现在重要的是大明皇帝和大明太子对我们的态度。”苏木哈打断了马哈麻,同时担忧看向窗外的南京繁荣景象。
“除此之外,两国官员、百姓的眼睛也长得不同。”
朝鲜本身并不产金银铜钱,但他们人口众多,对金银铜钱需求极大。
“臣此次前来,还有两件事情叨扰殿下。”
可以说在工业化之前,朝鲜最大的武器就是它的贫穷,其次才是它那灵活的嘴皮子。
权近在北平待了三天,直到七月十八日才准备辞别朱棣,却正好碰到朱棣和朱高炽他们三个王子去佛寺烧香。
也就是说,如果朝鲜识趣的撤出合兰府,那大明不介意承认李芳远的王位。
在他目之所及的地方,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江南亭台楼阁及民居小院,他可以看到许多大明百姓的日常生活。
权近询问过后,才得知这一日是先太后明忌,也就是马皇后生前的生日。
权近明显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迟疑着抬手作揖:“商帮一事,臣回国之后会与权知国事商量,只是想要促成此事,权知国事的名头恐怕压不住。”
“臣谢殿下恩典……”
在他走出东宫的时候,刚好与迎面走来的一支队伍碰面。
不过倾向是一回事,关系利益又是一回事。
现在被朱高煦回绝,那他也不好继续开口,只能把经济和政治的问题摆上台前。
使臣说完了他眼中的朝鲜人与汉人模样,身旁的少年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你父亲说伱是世子,故此让你来大明的国子监学习三年。”
拿下朝鲜对于朱高煦来说,就是增加了几百万张嘴巴,并且当地耕地条件还不行,严重依赖大明。
不管朝鲜会不会在海外建设殖民地,这对于朱高煦来说都不重要,相反他们如果能建设殖民地反倒更好。
大航海贸易开启后,远在西半球的欧洲在获取的金银后,依然无法逃脱被大明用手工业收割的下场,那国家就在大明家门口的朝鲜又会怎么样?
别说朝鲜,就连南边的暹罗、占城、满剌加等国都在朱高煦试图扶持的范围内。
反正只要足利义嗣不接触到核心,只是单纯学习儒家文化,那对大明文化渗透日本反而有好处。
朱高煦说罢便端起了茶,权近见状也识趣的起身,踌蹴着走出春和殿。
“大明果然繁华且干净,不知道半个月后的大阅兵他们又想展现什么。”
“宣!”
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看见那么矮的人。
“到时候,只有我们所处的西域能保持真主赐下的荣光。”
太子殿下所说的拿定主意,不就是朝鲜和朝廷的土地纠纷么。
对于大明朝来说,即将到来的大阅兵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虽出身朝鲜半岛,但权近却有一种君子之风,在高丽时就对北元嗤之以鼻,多次谏言北元乃胡,高丽理应向明的谏言,并在洪武二十二年得到了出使大明的机会。
“起来吧。”
正因朱元璋的青睐,权近虽说屡遭弹劾,但依旧屹立不倒。
如果不是受限于年龄不足,兴许他早已在高丽灭亡前担任大明官员了。
前世明清交替导致朝贡体系落后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说到底还是因为国力不强盛。
足利义嗣闻言缓缓抬起头,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们可以和大明修好,毕竟他对我们的宗教没有什么威胁。”
在永乐六年的正旦节前,他们并不知道大明即将举行大阅兵,而当他们知道后,则是纷纷忐忑和好奇了起来。
天军的火器犀利他早已知道,只是他们未曾与天军见过面,不知道天军火器究竟犀利到了何种地步。
朱高煦开口说着足利义满的安排,心里自然清楚足利义满的小九九。
殿内响起声音,经过过去三年官话学习的足利义嗣也听懂了其中内容,抬腿便走进了春和殿内,在殿内太监的指引下走向偏殿。
在他走出春和殿被早春冷风吹了吹后,他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与他们一样焦灼和带有目的的国家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被夹在大明与日本之间的朝鲜,以及借助大明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足利幕府。
“五千贯的价格,国内确实没有那么多商人能承担起。”
况且这不过是他的第一步,他的第二步是让足利义嗣和大明搞好关系,以此保证日后足利幕府遭受全国守护围攻时,大明会主动出兵,帮助幕府平定叛乱。
正如权近此次出使大明,所带来的贡品除了部分不值钱的特产外,便是三百阉宦和三百宫女。
为了维持统治,足利幕府只能借助外力,而大明就是他们能借助的唯一外力。
对于朝鲜的问题,朱高煦也没有过多为难。
如果足利义嗣真的能坐上天皇的位置,那他们必然要背负篡位的骂名,毕竟在日本人眼中,天皇传承近两千年,一旦足利家族篡位,那比胡人入主中原还让人难以接受。
想到这里,权近想到了元宵节的大阅兵。
东亚和东南亚有一个风向标,那就是中原王朝。
后世老美用美钞收割全世界,工业时代以前,中原王朝就是用可持续产出的手工制品收割全世界。
一道声音从这男子的身后传来,不远处是一個深目高鼻的华贵男人,他年纪在三十左右,此刻正安静坐在房间内的圆桌前,桌上摆放着十几道江南菜肴。
看着身穿和服的日本使臣,权近皱眉离去,而迎面而来的日本使臣也皱眉与身边身穿黄栌染御袍的十二岁少年开口道:“若宫殿下,那应该是朝鲜的使臣。”
对于朱高煦来说,遥远的殖民地可以建设,但总归不如消化中南半岛的三宣六慰,以及西域和广袤漠北为主。
正因如此,足利义满才会亲近大明,甚至愿意让出隐歧和金银岛给大明驻军。
“是……”亦失哈应下,让人抬来了一把椅子。
“太政大臣希望您来南京学习,为的也是帮助您扩展在大明的人脉。”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