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状元的那些事儿(下)《大明话事人》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话事人 > 第四百三十二章 状元的那些事儿(下)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四百三十二章 状元的那些事儿(下)

“扶我起身!”林泰来挣扎着起来,虽然还头晕目眩,但在室外春光里活动了几下后,感受就好点了。
然后林泰来对王象蒙告辞说:“某先去了!”
王象蒙挽留说:“所有典礼已经全部结束了,你又何必亲冒危险,强行出门?”
林状元的现在的战斗力最多只有正常的百分之五十,以林状元的好人缘,出门确实是有一定风险的活动。
林泰来叹道:“这才显得有诚意啊。”然后不听王象蒙的劝告,从王家离开了。
随后在数十家丁的护卫下,快速来到首辅申府大门外。
“给阁老添麻烦了!非常抱歉!”林状元对着大门弯腰鞠躬。
申用懋迎了出来,告知说:“家父说他不在家。”
林泰来便道:“过几日再来。”
现在这个状态,在外面确实有点不安心,还是回家关门休养。
但申用懋却纠缠着林泰来,喜形于色的说:“你表现实在上佳,我都没想到,你竟然会为了诗集如此卖力气!
昨晚的大部分诗词都有话题性,看点卖点十足!尤其是拉着家父写的那首,有爆款潜质啊!
书坊那边估计,这本诗集可以向各省推销。”
林泰来有气无力的问道:“只是请你作序作评而已,你积极的过头了吧?”
申用懋自豪的说:“我现在是《九元诗集》的总编纂兼总校正,独家作序兼独家点评人。”
“你高兴就好。”林泰来能有什么意见,转身就要离开。
申用懋又说:“现在你自己的诗词已经够了,我这几天再搜罗一些其他涉及你的作品,然后找伱一起审定。”
琼林宴结束后,就意味着新科进士们开始逐步进入官场了。
对新科进士而言,官场一共有五种开局,按照由好及坏的排序是:
第一,三鼎甲直接进翰林,正所谓天生仙也。
第二,馆选为庶吉士(二十来个名额),三年后散馆时,选入翰林,也算天仙了。
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开局,那就终身宰辅无望了,仙凡之间就这么残酷。
第三,馆选为庶吉士(二十来个名额),三年后散馆时,选为给事中或者御史。
在庶吉士里这算是败狗,但在整个官场里,这已经是极为少数的顶级精英了,流品上号称清流,但就是没有入阁资格。
第四,在部院观政实习半年左右,选为京官。
对普通人而言,这才是现实里可以追求的目标。
第五,在部院观政实习半年左右,外放为知县或者府推官。
这是绝大多数进士的正常开局,前四种开局的人数加起来,都没有第五种多。
所以此时此刻,正是大家前途都很不确定的时候。
金榜题名后的繁华如梦已经结束,现在都要开始为前途奔波了。
或者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庶吉士馆选考试而继续努力,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一线飞升希望。
或者为了观政实习后留京而奋斗,开始分析哪个衙署留京概率高,还有什么人脉可以利用等等。
但以上的世俗烦恼与林状元无关,他去礼部领了文凭,就溜达着去不远处的翰林院报到了。
他的官场开局也很明确,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以翰林的逼格和流品,如果他自甘堕落下贱,熬上几年就可以申请外放当中小地方的知府了
高大雄壮、胳膊上能跑马的林状元站在翰林院登瀛门外,打量略有些破旧的高门。
“这里的空气颇为香甜啊。”林状元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禁感慨道。
从今天开始,他也是一名词臣了,站在了文人金字塔的顶端。
以后再见到那个申时行,只需要按翰林规矩,喊一声前辈就行了!
从翰林院大门“登瀛”这个名字,就能看出翰苑词臣的心理优越感。
瀛就是瀛洲,传说中的仙山,“登瀛”不就是成仙的意思么?
难怪在官场中,总是把翰林词臣比喻为天仙。也幸亏自己不姓刘,不然会膈应。
但是胡思乱想的林状元都快把登瀛门拆了,门官还是拦着不让进去。
“你是不是想欺负新人?”林·词臣·九元伸出了砂锅大的拳头说。
门官快哭了,连连请求道:“状元公!真不能带着几十个打手进翰林院。不然学士老爷们定要扒了我的皮!”
林状元想了想,自己与翰林院没有什么仇怨,翰林院里应该不会有人伏击自己。
便只好带着右护法张武进去,让左护法张文带着其他人在登瀛门外警戒。
翰林院有个特殊之处,大门是朝北开的。登瀛门外面直接临着御街,也就是东苌安街。
过往的官员看到,在翰林院门外站着几十条比官军还有气势的大汉,顿时觉得翰林院这最文化的衙署突然武德暴涨。
林状元龙行虎步的进了翰林院,直奔中庭正堂,找掌院学士报到。
本来前两年掌翰林院事的是沈一贯,但现在沈一贯大概是因为双亲身体不好,请假回老家省亲去了。
恰好这时候,词臣大佬陈于陛丁忧守制结束回朝,就以詹事府詹事兼掌翰林院事。
现在连个太子也没有,詹事府那边没卵事,所以陈学士一般就在翰林院办公。
报到过程平平无奇,陈于陛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但也没有为难林泰来。
只说今天让司务去安排桌椅和文具,如果林修撰你觉得不方便,可以明日再来正式上衙。
林泰来很有积极性的答道:“久闻翰林院里有状元厅,今天就去看看。”
然后就从学士公房里退了出来,朝着西边状元厅走去。
在路上,林状元脑中自动检索了一下陈于陛的信息。
首先此人也算是二代,父亲乃是隆庆年间的大学士陈以勤。
而陈于陛在父亲当阁老时勇猛精进,隆庆二年以二十四岁之龄,一举考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
当然,在隆庆朝和万历初期,宰辅儿子普遍都是天才,考个进士实属寻常。
这位陈于陛陈学士以后也是入了阁的,在历史上与赵志皋搭班子。
虽然陈于陛在后世的名气也不那么大,但其实他非常特别。因为陈于陛和他父亲陈以勤,乃是整个大明朝唯一的父子阁老。
这是连杨廷和、严嵩、张居正这种超强首辅都没有达成的成就。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