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

为何安静至此?
为何一言不发?
自然是震惊、震撼,既而不知该如何插进话中。
便如同不学无术之人面对引经据典辩论的大儒,只能茫然无措一样。
从未有人用这么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历史上那些盛世君臣的作为,摆在所有人面前。
为什么那些历史上的明君贤臣在面对一件事时,会选择那么做,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洛苏默认了这一点,因为他也觉得李渊武德朝的政治遗产乏善可陈,毕竟整个武德年间,前半部分在打天下,内政上主要是配合李世民征战。
人生呐,贵在坚持,一时圣明容易,一生圣明却艰难,多少人晚节不保,这正是人性啊,富贵了就容易骄奢淫逸,成就了就容易志得意满,压抑了就容易放松,一松就万事皆休。
而又有什么,比一位真的教出过圣王的古之贤臣的教导更容易达到呢?
洛苏从现实的政治事件中所提炼出来的理论,会反过来让以后的人,按照理论去执政。
李世民见到众人不说话,于是主动问道:“众爱卿为何一言不发,国师所言,朕颇觉有理,诸卿以为呢?”
他要彻底和武德旧政划清界限,以彰显属于自己的英明神武,以彰显贞观的恢宏,这自然是在李渊脸上抽巴掌,但李世民必须这么做。
这算什么优点?
洛苏却颇为感慨的说道:“因为只有讲道理的君王才能够接受进谏,因为只有君王讲道理,臣子才敢说话,臣子敢说话,才不会闭塞言路。
这便是存在于政治中的一种“理论”!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的。
灵天阁。
至于会不会有人听,会,但不会是所有,人心总是不足的,洛苏提前打预防针,以防止这些人将来伤害李世民的大道。
但克制欲望是成为圣王最关键的一点。”
李世民本来是赞同封德彝、褚遂良等人的看法,但听到魏征和洛玄辰所言后,他认为二人很有道理。
殿中群臣都坐正了身边,刚才争吵的众人,纷纷坐好,现在谁都能看出来,陛下对国师的意见很是重视。
李世民何以从诸圣王中脱颖而出,“古之圣王皆不及之”,根本原因在于他不认为自己身为君王就拥有无限的权力和威福。
国师既然有此盛言,定然对王道之政颇为了解,朕愿闻其详。”
但让我觉得很可惜的一点,他的天赋并不算顶级,军事能力几乎没有,在政治方面,按部就班,缺陷很大,我很疼爱他。
刘盈有些平庸,但他以诚待人,有一批誓死效忠他的臣子,留下的君臣之义也足以作为后世典范。
如今天下有六百万户,诸夏底气尚存,只是如同饥饿的人,没有力气而已。
但我的建议是,你主动的去修复这段关系,你可以让太上皇搬离太极殿,这件事可以让平阳和玄夜去做,但是你不要做出什么让自己以后悔恨的事情来。”
我经常以隋炀帝作为教训,绝对不会犯他的那些错误,还请文公放心,日后我如果有不正确的,请文公指出。”
轩辕黄帝平定蚩尤,而后教化;颛顼诛除九黎,教化万民;商汤放逐夏桀,创造大业;周武诛杀商纣,既而振作;伐无道暴秦,遂有强汉;诛除汉戾,以建汉宣;先汉流离,光武承继。
如果真的让你行霸道之路,让你对这些人用权术下手,你真的能下得了手吗?
你就是天生走王道之路的人,你有卓绝的天赋,能够走得通王道之路,既然选择定,就不要犹豫。”
这三条皆是为民之举,所谓王道,不过四个字‘以民为本’,只要天子和诸位公卿心中怀着百姓,又如何会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呢?
从李世民的话中,洛苏就知道隋炀帝留给他的阴影太重了。
教化?
在洛苏说话的中途他就想要打断洛苏说自己想,但他强行克制住了,等到洛苏一说完,他立刻就疯狂点头道:“文公,朕这一生唯一所心慕的,就是圣王之道,还请文公一定要教朕。”
而你不一样,你的天赋很高,能打天下,已经证明了你在武一方面的能力。
“你说。”
原来如此!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甚至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克制欲望,那可太难了。
用剥削压迫百姓的方法来供奉君王,就像是隋炀帝修建龙舟,最后亡国,这就像是割下自己的肉来让自己充饥,等到吃饱了,人却死去了。
李世民和长孙氏的确是恩爱,但他后宫人也确实不少,而且荤素不忌,洛苏闻言颇觉好笑,“爱美人不算,只要宫中别千万人,无所事事即可,几十人美人,这是天子应该有的礼制。”
自古以来,南面而王!
“让太上皇搬离太极殿?”
我是大唐的君主,没有国朝就没有我这个君王,没有百姓就没有国朝,古话说君如舟民如水,我深以为然。
李世民听罢,毫不犹豫的说道:“王道!”
李世民离开灵天阁后,就立刻去找洛玄夜前来,他希望能够尽快让李渊搬离太极殿,他的贞观新政,要在太极殿中颁布才最好。
李世民手扶在龙首扶手上,满身威严皇者贵气,朗声道:“中书制敕。
李世民爽朗一笑道:“朕要和诸卿共富贵,这是朕的承诺,山河也不能磨灭朕的言语,原来这就是王道吗?
恢复生产,是第一要务,教化百姓,行以王道,当为首务。
来了!
……
双方顿时争执不下,甚至直接吵起来,魏征真不愧是未来大喷子的指定人选,独占群臣,不落下风。
李世民见状好奇问道:“国师似乎对朕的选择丝毫不意外?”
这一点很难,比起你纳谏更难。
后半部分李渊在维持太子和秦王间的平衡,大唐在不断的内斗,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有什么重要的足以影响以后得政策出现呢?
抱着你的书本去故纸堆中研究吧,这朝堂之上,不是你这种只知道务虚之人,所能够站立的。
“玄夜,行不行?”
又有什么,比一位三代之治时期的古之贤臣,更能让他靠近那些古之圣王呢?
这就是洛氏子弟为什么能用治政书治理天下的道理!
这就是洛氏站在无数先祖前辈肩膀上所能够省下的力气!
以诸位学士的智慧,又怎么会不明白,当洛苏提出了这条理论,在往后的岁月中,就会有无数的士人,用“执政思想”来分析当朝君臣的政策,进而察觉到风向的改变。
洛苏反问道:“天子今年二十有七,从十六岁正式开始以太原公子行走人间,十一年来,你虽然偶然有霸道之行,但从内心深处,一直都是以王道行事,今日你做出选择,我为什么要奇怪?
这就是你内心中想要的东西,数年的炼心难道伱还没有明白自己的心吗?
你看看这殿中群臣,有多少是你用权术笼络的?
汉朝初期的几个天子,都很优秀。
又有多少是你以诚待人让他们甘心追随你的?
你看看他们现在的地位和荣耀。
殿中群臣更是嗤笑,一向和魏征关系不好的褚遂良,直接出言嘲讽道:“魏征,王道早就在春秋时被废弃了,强汉也没有用王道来治国,而是夹杂着霸道。
洛玄夜悠哉望着众人,政务上他一向是不插嘴的,毕竟术业有助攻,但看到这些以智谋而闻名的大才,如今这幅模样,还是很有趣的。
就按照国师所言,朕的大唐,要实行王道仁政,诸卿都以此为条目,向朕呈献条陈。
把封德彝气的直接就要挽袖子上前揍他。
只有君王讲道理,臣子们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而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丢掉了性命。
这些聪明人是越想越吃惊,越想越震撼,故而殿中是越来越安静。
在大唐贞观元年第一次政治大会结束后,李世民便来到了这里,说一些不便被臣子听到的话,“文公,刚才朕见您似乎还有什么话不曾说,不知是何言语。”
可笑!
而且你的人生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瑕疵,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情。
洛苏对着李世民显出温煦的笑容道:“王道还是霸道,要看人,要看君王,要看臣子,要看天下百姓。
政治上的清算,是残酷的,李渊留下的政治遗产几乎都要被李世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见洛苏看出来了,李世民便点头叹息道:“封赏之日,太上皇去游玩,于是我率领群臣在太极殿中,但是那毕竟是太上皇的宫殿。
你身上的优点,简直生来就是为成为圣王而准备的。”
魏征见状讪笑道:“陛下,臣以为这世上不曾有一蹴而就之事。
天子你要哪个呢?”
而且李世民还有一重没说出来,但洛苏默认的意思,那就是他要彻底开始对武德年间的政策开始清算了。
原来如此!
真是孺子可教也!
和李世民这样的君王相处,就是舒服,洛苏又说道:“成为圣王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克制欲望。
洛苏略一思索后便说道:“天子,我有一言,你且一听。
“臣等敬服!”
堂堂天子,总是待在东宫中算是怎么回事,简直滑稽。
建立属于贞观朝的新气象,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武德朝的阴暗以及错误都提出来,然后一一改掉。
这大乱后的百姓,似乎并不如何难以教化,臣一家之言,陛下且听之。”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既然美色不算,他便正色问道:“那文公所说的欲望便是修建宫室等了。
以王道煌煌,正和国师拨乱反正之意。”
洛苏本就只想制定大策,这其中细微之处,并不如何想去理会,但既然李世民问起,他便说起,“轻徭薄赋、简政宽刑、整饬吏治。
这是中央朝廷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的对各级官府提出了政绩要求,明确对官员的要求,这么强烈的政治信号,这下谁要是还装作不知道,那可就真的是找死了。
贞观是新政,什么叫做新政?
自然是将以前的政策都改掉,在李世民看来,武德年间的大唐是阴暗的,是完全和隋朝没有很大区别的,根本就没有新朝的煌煌气象。
虽然李世民并不想主动的去和李渊修复关系,但洛苏说的让平阳和洛玄夜去劝李渊之事,他还是记在了心中,找到合适的机会,就让李渊“主动”把太极殿让出来。
刘邦军事能力不如你,但也很优秀,对待丰沛功臣也算是仁至义尽,而且生性豁达,面对生死还能笑骂,说出是天命的话。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