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做绣花人《临安不夜侯》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M1 > 临安不夜侯 > 第14章 不做绣花人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4章 不做绣花人

肉体中文网
杨澈道:“这第一个公,乃是公门。
大哥已经跟和本厢的都所由说好了,如果你去了,直接就安排你做个书手,好歹也是个吏员。
有了这样的出身说出去就体面多了,大哥再去帮你说亲,也就容易一些。”
杨沅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如果在他没有动念头想自己创业之前,能去“厢公所”做个小吏,那也算是大宋的基层公务员了,倒也还是不错的,他未必就不去。
要知道,厢公所虽然只是大宋城市机构里最基层的官僚组织,听着只是芝麻绿豆大的衙门。
但都所由之下,还有街子、所由、行官、厢典、书手等吏官,而且在厢公所下边还设有巡捕铺,巡捕铺就相当于后市的派出所。
这样一比,厢公所已经是不错的去处了。
尤其是刚一入职,就能在厢公所做个吏目,那确实是个体面的工作。
只不过,如今杨沅已经决定自己创业,创业有风险,可一旦成功,回报也大啊。
而去做吏目,上限就太低了,自己创业风险虽大,却有无限可能。
然而,这只是杨沅心里的想法。
他很清楚,如果把自己打算创业的事儿告诉大哥,以他固执刻板的性格也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杨沅思索着,问道:“那另一个营生是什么?”
杨澈道:“‘另一个就是做工了。
咱们临安,有个‘陌上花’绣坊,那是给宫里进贡绣品的皇商,在临安府是杭绣行首。
他们那儿给的工钱一向很高。而且,你若能学成刺绣这门手艺,不仅一辈子吃用不愁,还能传承后人。”
刺绣?去学绣花?
宋国少年们很流行在头上簪花,这个时髦的风俗杨沅一直都无法适应呢,让他去学绣花?
杨沅想像自己头上簪着一朵花,脸上薄施脂粉,手中拈着一枚绣花针,温温柔柔地凭窗而坐。
一阵风来,撩起他的长发,落英拂洒于肩头,他温柔地穿针引线着的模样,不由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
杨澈瞧他一脸抗拒的模样,便苦口婆心地道:“二弟,这做人呐,可不能手低眼高的。
你以为绣坊是随便就能进的?更不要说是‘陌上花’一个皇商了。
只因‘陌上花’肥掌柜家的小娘子常往宫里去送锦绣,我与她有过几面之缘,央她替你说项,肥掌柜的这才答应。”
其实,做绣师收入是很高的。只不过,杨沅总觉得一个大男人拈着枚绣花针去绣花,实在是太过脂粉气了些。
杨沅双臂已经酸胀了,苦着脸道:“大哥,那厢公所里什么水灾火灾,检覆抄札,打量界至,领福田院、支贫子钱、调结纠纷、抓捕案犯,所管的事情未免太过庞杂了些。”
杨澈笑道:“你小子,懂个屁,厢公所里多是关乎民生的事,所以才有油水啊。”
杨澈的意思倒不是让他去贪,主要是大宋在民生福利方面做的确实是相当不错的。
水灾火灾等各种灾害,都可以向官府申请救治或减免税赋。
不过,不可能你报称受灾了多少那就一律照准,这时就需要厢公所派人去勘察你受灾的轻重程度,判定需要给予你多少救济,再抄札上报。
至于管理辖区内的公益养老院孤儿院,发放贫困救济什么的,自然也是由他们具体负责。
而这些事情办下来,哪怕你一点不贪,也能收受不少的跑腿费谢恩礼,确实甚有油水。
杨沅却摇头道:“大哥,我不喜欢做这些事。”
杨澈道:“那就去学绣花。”
杭绣师傅一向都是男人,因为杭绣主要是皇室或达官贵人家庭使用,因此就要求绣品风格柔中有刚,大气雍容。
而在这方面,显然男性更容易发挥,渐渐就发展成只招男工了。
若非如此,杨沅还真没这个机会。
杨沅道:“大哥,我一个大男人,拈着枚绣花针,想想就怪不得劲儿的。”
杨澈不高兴了,板起脸道:“吏员是个体面的事情,做绣工收入不菲,各有各的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肉体中文网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