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埋葬众神 第490节《我将埋葬众神》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我将埋葬众神 > 我将埋葬众神 第490节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我将埋葬众神 第490节

它们是由某一种生灵书写的,这些生灵是从极北之地来的,它们跋涉过大地,想要寻找新的家园,却在那片遗迹处遭到了可怕的攻击,殒命之前,它们将一切都写在了墙壁上。
这些文字原本是写给它们的同伴看的。
它们的同伴来自极北的冰雪,来自一个未知的国度,修道者将它译为‘真国’。
如果记载为真,那么,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很有可能还存在着一个如神山之境般的地方,那个地方,也有智慧生灵在栖居,它们同样拥有文字与文明。
修道者通过它们记载的行进路线,倒推出了真国的所在。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关于真国的探索,立刻提上了日程。
师父挑选了十位先行者,这十位修道者中,除了领队的是人神境的大修士以外,其他所有人都是仙人境或者半步人神的天才,他们中的许多都已厌倦了枯燥乏味的修道,对于机缘有着极强烈的渴望。
宫盈与小颂都没有拒绝这次历险。
这次寻找真国的北方极地之行谋划了许久,宗门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法器与食物,法器种类丰富,有足以轰碎大山的法丸,有可以相隔千里对话的银钟,其中,飞行、遁地、辟水、储物之类的法宝更是应有尽有。
他们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出发的。
领队的人神境大修士名为荀楼,他板着脸,一路上沉默寡言,只有在妖邪祟物袭击他们的时候才会出剑。
这支由仙人组成的队伍飞速穿越茫茫荒原。
沿途畅通无阻。
他们境界太高,哪怕是灾神遇见他们,也不得不避让开来,除了龙尸与邪神,几乎没有东西可以真正威胁到他们生命。
过去,修道者不是没有想过探索这个世界。
真正拦住他们的不是这片妖魔横生的荒原,而是荒原之外屏障般的雪峰,雪峰连绵无际,根本看不到尽头,也没有一丝一毫生命残留的痕迹,哪怕是人神境的修仙者,看到这如海的雪峰,也会望而却步。
一路上,除了小颂之外,宫盈很少和其他人说话。
其他人若无要紧的事,也不会去和宫盈与小颂交流,原因无他,只因其他八个人都是仙来者的血脉,从小的家族教养里,他们都是生来血脉纯净的尊贵之人,若非当年祖师强行干预,时至今日,壤生者们恐怕还和千年前一样,是仙来者的奴隶。
祖师干预之前,仙来者对于壤生者的压迫太甚,还引发过一场规模极大时间极长的暴乱。
这场暴乱足足死了数十万人,这对于当时本就百废待兴的人族而言无疑是惨痛的创伤,故而祖师才拟定律令,抹除仙来者与壤生者的差别,将人人生而平等规则写在了他的遗蜕里。
可即便这样,作为最初追随皇帝征战的仙来者,他们依旧有着极大的孤傲,发自内心地看不起这些土生土长的凡民,哪怕凡民中飞出过无数凤凰。
这个十人小队里,其实有数位男修暗暗喜欢宫盈,但碍于家族的规训,他们最终表现出来的,只能是傲慢与不屑。
宫盈对他们更加不屑。
当然,这种分歧只是暗流,在面对敌人之时,他们的表现是团结的。
雪山之后还是雪山,冰原之后还是冰原。
白色的世界像是没有尽头。
在长达一个月的行进之后,古文中记载的广袤冰海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是一片死海,海水极咸,看不到任何生灵存在的痕迹,他们从宝囊中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渡海之舟,大舟很快拼接完毕,众人将它拖入海中,开启了这段漫长的泅渡。
巨舟驶过冰洋。没有海兽,没有风暴,白色的海水连接着白色的天空,他们像是在天与海挤出的狭道内前进,云与水镜面般翻滚不休,指向无止境的苍茫神秘之处。
半个月后。
海天之间再度泛起了雪山的轮廓。
在登上那片海岸之后,诡异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发生了。
上岸之后,他们很快有了第一个分歧——到底哪边是北方。
十个人的方向感颠倒了过来,他们指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都声称那才是北方。
天空中看不见日月星斗,司南也不知被什么东西干扰,出现了错乱,两拨人因为到底哪边是北方而争执不下,迟迟无法进发。
最终,他们决定放下争执,人分两队,按各自认可的方向去走,期间,他们用银钟进行交流。
宫盈与小颂没有反对。
他们的方向是一致的,与他们同行的人里,还有那位人神境的大修士荀楼。
一开始,两队人之间的联系还很顺畅,但随着距离渐渐地拉远,银钟的勾连变得时有时无,传来的声音也越来越模糊,三天之后,两队人的联系彻底被风雪切断。
荀楼对此倒是并不上心,当时他认为,这个方向的分歧只是大地母神给他们开的玩笑而已,最终,他们定会殊途同归,在终点相遇。
后来,宫盈每每回想起荀楼这番话,都忍不住苦笑——修仙者在鸟语花香的神山仙境待了太久,竟认为大地对生灵是善意的。
除了方向之外,这一路上,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多。
有关颜色,有关声音,有关嗅觉……同一个东西,不同的人对它的观感截然不同,黑白颠倒,吵闹不分,香臭混淆,世界变得越来越可疑,到了后来,周围的一切都在人的感知中扭曲了,一个人眼中最平平无奇的石头,在另一个眼中,极有可能是青面獠牙的恶鬼。
他们尝试摧毁周围的一切,却无济于事。
队伍的行进越来越慢。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