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南线《终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终宋 > 第804章 南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804章 南线

武关,春寒料峭,丹江边结满了霜。
一队队兵士踏过浮桥,将霜雪踩碎,走进了关城南面的蒙军大营。
“将军,元帅的口信来了。”
唆都抬起头,问道:“史元帅攻进关中没有?让他遣一只兵马助我攻下武关。”
信使摇头,道:“元帅在黄河边遇到了李瑕,如今战事僵持不下,命令将军尽快攻破武关……”
唆都倏然站起身来。
他身材高大,留着山羊胡子,头发剃了大半,只留下额前一团,两边各一团,扎成一络,标准的蒙人打扮。
他是蒙古札剌儿部人,出自木华黎的部族。
这些都是他的底气,因此,虽只是一路将军,却也有顶撞史天泽这个统帅的胆子。
“史元帅有七八万兵力,黄河又结了冰,杀过去灭了李瑕,还要我攻什么武关?!”
“唆都将军。”信使不得不加重语气,提醒了唆都一句,道:“宋军在黄河沿岸经营了太久,建了许多壕沟堡垒,又有声音大得像打雷一样的火器,并不是能轻易击败的。史元帅已经逼得李瑕把关中大部分兵力都拉到韩城一带防守,正是南面克敌的好机会……”
“好吧。”
唆都当然知道史天泽是有保存实力的意思。
讨伐李璮时,唆都也领兵随史天泽围攻济南,当时见史天泽就是这样,用汉话说是“稳扎稳打”,其实就是想赢,又不想损失太大。
这就是汉人世侯与蒙古大将的区别。
汉人世侯是带着地盘和兵马投降的,原先在金国是什么官职,投降后就是什么官职,仗着有点实力来讨封赏,是大汗散养的狗。
蒙古大将才是真正能勇猛作战,靠战功升迁,忠心耿耿于大汗的家犬。
唆都能这么想,是因为他是忽必烈的宿卫出身,且还是忽必烈只是蒙古宗王时就在王府任宿卫的。
他们这一批人,才是忽必烈真正的心腹。
这一战,唆都的私心杂念比别人都小得多。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武关。
其实他早该打下武关了,蒙军十日前就开始猛攻武关,但却遭到了宋军顽强的抵抗。
那一座关城,每次都看似马上要被攻破,却总是在每天的太阳落山之际还屹立不倒。
唆都思来想去,终于了有了办法。
他命人去请来了董文蔚。
唆都是蒙古人,又是宿卫出身,其实与董文蔚地位相当,一个是蔡州守将、一个是枣阳守将。
事实上,唆都只有勇猛之名,根本还没立下多少功劳,董文蔚反而已有不少功绩……
董文蔚是董俊次子,董文炳的二弟。
不得不说的是,董俊虽然死得早,却留下了很多出色的儿子,或许也与董大哥的教导有关。
董文蔚从小就持重敦厚,沉默寡言,不事嬉戏。
他文武双全,读书刻苦,同时还善于骑射,膂力绝人。
性格上,他为人谦恭,与人交往不论贵贱长幼,待之毫无差异。每次作揖都要正容端礼,俯首几至于地,徐徐起拱。
他随忽必烈征过大理,之后驻于南阳一带,筑多座城池与襄阳对垒。因他对民壮体恤,极得人心,有善治之称。
蒙哥汗七年,塔察儿攻襄阳无功而返,唯有董文蔚领兵士一夜造桥,天亮渡江攻取樊城外城。
蒙哥汗八年,董文蔚随蒙哥攻钓鱼城,曾亲自冒着飞石登上云梯,直抵城头苦战,之后虽受伤而回,却已是那一战之中除汪德臣之外最勇猛的将领了。
一句话,他打仗有智略,却不像史天泽那样稳扎稳打,关键时是真愿意拼命。
这次讨伐李瑕,董文蔚负责的是溯汉水攻打汉中。
依史天泽的军令,正月初一总攻,董文蔚当夜偷袭均州,天亮时便攻下均州城。
作为宋蒙交界之地,均州城也是多次易手了。
董文蔚遂以均州为据点,迅速溯汉水而上。
这一次奇袭本是蒙军寄予厚望的一战,汉中兵力尽出,若能一战端掉李瑕的治所,自是意义重大。
但没想到的是,刘元礼就领兵守在汉水沿途的重镇,金州。
刘元礼兵马虽不多,却挖沟筑垒、占据了险要地形,使得董文蔚兵力施展不开,根本无法突破其防线。
当年正是刘元礼从这一条道路奇袭汉中,谁又能想到如今却是他为李瑕守着汉中东大门。
可谓人生际遇变幻莫测。
董文蔚猛攻数日,连金州外围防线都不能突破,遂请刘元礼一见,意图招降刘元礼。
巧合的是,不久前刘家大郎与董大哥才在金陡关外会晤过一次,双方都费了许多口舌,试图说服对方。
而在金州城外,刘五郎面对董二哥的邀请,只有一句话就谢绝了见面。
“我认定我王会平定天下,铁了心要当这开国功臣,董二哥若不来投,不必多言。”
刘元礼沉稳有主见的性格也就在这一句话里了。
董文蔚强攻不下又智取不成,无可奈何。
正是在这种时候,唆都邀他合攻武关。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