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破晓《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 第468章 破晓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68章 破晓

湖建,某大型工业园区。
“陈老,设备目前的进厂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了60%左右,目前我们和靖海方面的联合工程师团队正在加班加点调试到厂设备,按照设计图抓紧安装产线!”
“嗯!一定要严格把关,决不能出一丝纰漏。
这条产线关系到我们整个公司乃至于整个产业的命运,半点不能马虎!”
“明白!放心吧,我们几个就算是睡在产线上,也一定会保证量产计划早日完成!”
“嗯!”余总点点头。
从苏市离开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回羊城,而是一路低调的来到了湖建,为的就是亲自监督这第一条的光芯片生产线落地。
在他身边的是新成立的光芯片研发部门“破晓”的首席技术负责人,同时也是思海公司内部最权威的顶级技术专家陈教授。
“不过我实在是没想到,公司的‘南泥湾计划’不声不响,突然弄出了这么大一个动静。
大规模集成化的光芯片啊……居然这么快就实现了。
余总,到底是哪位泰斗,做出了如此惊人的成就,现在你总能告诉我了吧?”
余总闻言,顿时有些无奈。
这已经不是这帮技术大佬们第一次问这个问题了。
只不过连他自己都不确定答案,更遑论给他们答案了。
为了给这项技术找个源头,他们只能对外宣称这项重大突破是己方备胎计划的成果之一……
“陈老,你就不要再问了,想必你也清楚,这几年咱们国内的芯片人才处境如何。
别说是你了,这事儿就连我都不知道,是公司的最高机密!”
“这样啊……”
虽然有些失望,不过陈老倒也理解。
为了保护自己最后的信息化高地,几乎整个西方世界都在限制华国的芯片自研能力,近年来国内该领域专家各种“不幸”事件层出不穷。
什么抑郁跳楼,什么航班失事。
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要是真曝光了国内有这种级别的人才,很可能会遭到敌人最为疯狂的针对。
事实上,这也是任老和余总两人对“发明者”之所以需要“隐姓埋名”的猜测……
科学无国界,谁信谁傻缺!
“对了余总,虽然我们已经尽可能有所保留,不过靖华那边的人在合作过程中还是知道了不少数据。
他们的负责人昨天找到我,想要得到我们的授权,依托这款芯片的技术研发相配套的光学存储模块。”
“是吗?”余总眼睛一亮。
“看来靖华是想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啊……”
谁都知道靖华之前面对的困境,是与镁~光的存储器之争,也就是DRAM(内存)。
靖华的高层明显是看到了一雪前耻的希望了……
陈老笑着点点头。
“没错,我看过他们的思路,主要是通过GST相变材料作为存储单元,通过波导发送光学脉冲来实现数据读写。
虽然消费级还有些难度,不过以靖华的技术积累,先开发出一款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光存储模块应该问题不大。
一旦对方开发成功,我们的‘甲’无疑能够得到更大的效能支持!”
“甲”目前还只能算一款“光电芯片”,但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前方就是一片坦途。
芯片虽然是核心,但终端的优秀与否,绝不仅仅只取决于芯片,还有存储等功能配件。
芯片决定处理速度快慢,存储决定数据读写快慢。
没有与光芯片配套的光学存储,那么即便使用了光芯片,也依旧还需要进行光电转换,读写速率最多只能与电子芯片相当,无形中就限制了光芯片的性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的,“光生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配套产业共同发力。
“授权当然没问题,我们又不是想一直捂着这项技术。
我们不仅要授权给我们的供应链,等时机合适,我们还要尽快召开行业生态研讨会,调动起全世界的研发力量!”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对了,提起这个……靖华的负责人还告诉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什么消息?”
“恐怕有人已经盯上我们的项目了!”陈老一脸严肃道。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