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老奸巨猾《家父汉高祖》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家父汉高祖 > 第774章 老奸巨猾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774章 老奸巨猾

“放开寡人!!!”
“寡人要前往长安!!”
“寡人要砍了栾布的头颅!!”
看着被两个甲士死死抱着,还在疯狂挣扎的赵王如意,袁盎只觉得脑子里嗡嗡乱响。
他早就该知道,自家大王怎么会错过这样求死的好机会呢?
在得知胶东王的判决结果后,这位大王就直接私自领兵闯进长安去,好在袁盎及时反应过来,在半路上将他给拦住了,不然,这么一去,怕是彻底将事情给闹僵,本来是用来震慑地方的,结果弄得非杀不可了。
袁盎暗自叹息着,双手都在微微颤抖着。
我是何等的命苦啊。
自从来到这赵国,愣是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整日都是提心吊胆的。刘如意此刻很是悲愤,他奋力的挣扎着,盯着面前的袁盎,骂道:“速速放开寡人!寡人岂能看着弟弟被人所欺?!要死便以寡人先!”
“高皇帝子嗣,今只剩六子,难道还不能相容吗?!”
“发配夏国两年!”
“七哥救命啊!!”
“这件事,实在是与赵国没有关系啊,燕国寒冷,唐国干旱,赵国的气候还是土壤,都要好上一些,而且赵国近来经济不错,诸多商肆开门,都需要人手,差事空缺很大,治安又好,百姓们自愿前来,我有什么办法呢?”
韩婴明白了,又问道:“那我若是劝不住大王呢?”
刘建得知自己的判决有变,顿时松了一口气。
靠着优秀的地理环境,宽松的政治氛围,唐国,代国,燕国等地区的百姓都开始迁徙浪潮,大量的余丁来到了此处,毕竟赵国无论是气候,还是其他方面,都好与这些边塞的国家,如今各国都因为这个问题而与赵国叫骂,他们觉得赵国的做法很是无耻,本来边塞就缺少人口,你还使劲吸人,而赵国表示与我无关,是人家自己跑来的,而且按着庙堂的规定,百姓们拥有外出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拦。
刘长又是一巴掌打在了刘建的脑袋上,刘建再也不敢多嘴了。
听着韩婴的解释,刘如意感慨道:“我怎么这般苦命啊.诸多兄弟里,愣是没有一个靠谱的。”
刘建疼的后退了几步,小心翼翼的说道:“不敢。”
袁盎又解释道:“近些时日里,大量的百姓迁到赵国境内,我还要处理这件事,与外郡国交涉,不能整日都盯着大王,我今日已经说服了大王,但是我们大王的性格您也是知道的,从谏如流,关键是太从谏如流了,谁说什么他都深信不疑,就怕出个歹人,在他身边说什么胶东王要死之类的屁话,那大王就得再次起身前往长安了,您留下来看着他,我是比较放心的。”
刘建又去拜见了国内大臣,诚恳的请罪。
“当然.”
刘长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瞥了刘建一眼,骂道:“你个竖子还挺有眼光,这些事情不是你该关心的!现在给我滚出去!先去给阿母请罪!!然后要给群臣请罪!”
“什么??”
“无论如何都要留住大王,绝对不能让大王离开邯郸,一旦他去了长安,那就要出大事了。”
“唉,这次多亏了你们啊,若不是你们,我只怕是要死在栾布的手里了!”
“陛下早就下令,不许阻挡百姓前往别处,不能效仿秦国的暴政,诸位不想着办法来提升本郡国的情况,却要来找我问罪,这是什么道理呢?”
韩婴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大王不必担心,或许现在胶东王都已经被释放了呢。”
“怎么才两年啊?”
“你们这一个个的,只知道给我惹事,还好我就你这么一个弟弟,要是多几个弟弟,我岂不是要被气死?”
听着刘良将实话都给说出来了,刘赐满脸的无奈。
无论对方说什么,袁盎只是跟人家绕着圈,就是不肯给与准确的答复。
“请仲父大病一场。”
听到弟弟的话,刘良有些忍不住了,说道:“仲父,其实栾公是不敢真的杀您的,我后来才知道,赐拉着我去他的府里,是为了捞取名声用您来捞取名声,实在是大错特错,我这次前来,是为了跟您请罪。”
刘建瞪圆了双眼,完全不明白刘安的意思。
“大王妙计啊!您这么一来,胶东王这一路上也就不会觉得孤独了,有这么多诸侯王跟着他陪葬,想必也很热闹,请大王现在就写信吧!”
“您身边不是还有个老儒吗?就让他制服大王好了,我是国相,不能对大王动手,您是庙堂派来的,就不怕这个。”
“哥,我举荐一个人!”
“我你该不会是怕受到牵连.”
“我是不想麻烦你”
原来是太子刘安前来。
“好,那我那个奸相是如何处置的呢?”
“好。”
刘如意有些无奈,“那寡人再等等,可若是胶东王的事情没有好转,寡人一定会出手的。”
那位燕国的使者看到他,语气就忍不住变得尖锐了,“袁相!您莫要觉得可以躲开我们,您若是再不做出回应,我们的大王就要封锁道路,不许任何人进出赵国了!!”
对这两个竖子,刘建心里还是很宠爱的,尤其是得知他们请求为自己而死的时候,心里更是极为感动。
“栾布他疯了!他居然要杀我!!”
刘如意此刻却不敢走了,只是皱起了眉头,神色很是苦恼。
甲士们护着刘如意重新朝着邯郸走去,袁盎摇了摇头,其实刘如意也并没有那么的糟糕,也是有些优点的,他没有太大的功利心,也不追求个人的享受,这些年里,在赵国一直推行很宽松的制度,打击豪强,打击商贾,鼓励农桑和商业,赵国民间的商业,手工业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从当初需要庙堂救济的状态,逐渐变成了北方的经济核心。
而在赵王宫内,韩婴也成功安抚住了赵王如意。
这种变动使得赵国本土的学者们非常不满,联合起来对付韩婴,只是如此对付下来,韩婴的地位却越来越高,弟子越来越多,在邯郸各地都能听到忠君说与忠天下说的激烈对轰。
“我是真的怕群臣铁了心要处死他啊,这群臣若是联手,长想要释放都不容易,若是有诸侯王作为外援,或许能逼迫大臣们打消这样的想法,国相,您说如果我联系各地的诸侯王们,一同上书来保护胶东王,会怎么样呢?”
“闭嘴!!”
“麻烦我?所以就替我做出了决定是吗?要不要帮我把这个皇帝也给做了?我也就不麻烦了!”
一旁的唐人实在坐不住了,说道:“袁相!您可莫要自误,陛下一直都在施行徙民边塞的政策,不断的充实边塞的人口,我们本来就缺少人口,都是从各地迁徙来的,您现在将边塞的人口都吸纳到赵国来,这是对抗庙堂的政令!至于您说与赵国无关,那赵国为什么还要到四处宣传赵国的情况,还主动放开道路,主动安排差事这分明就是劫掠人口!!!”
“庙堂只是通过这样的态度来震慑地方而已,不是真的要杀了他,陛下肯定还是会保下他的,堂堂诸侯王,又没有犯下谋反的大罪,岂能直接处死??这是不合乎道理的。”
在劝说刘如意返回了王宫后,袁盎就找来了大儒韩婴。
“啊?怎么会是杀他呢?是庙堂要杀他.”
刘建得意的说道:“我被抓起来赶往长安的时候,路过河洛之地,远远的看到有官员领着百姓挖掘渠道,官吏们比那些民夫还要卖力,甲士告诉我,那里的郡守文党,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是你从赵国带回来的,若是让这样的人去胶东国,我也是放心的。”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