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生不得五鼎食《家父汉高祖》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家父汉高祖 > 第676章 生不得五鼎食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676章 生不得五鼎食

长老爷总是说,大汉群臣的性子是折中的,你若是说让刘敬来治豪强,他们肯定不同意,但是你说要用晁错,那他们就同意了。
刘敬正式从晁错手里接过了治豪强诸事。
刘敬虽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比起晁错还是要好不少,整个大汉的发展似乎都是在朝着一种愈发激进的方向,晁错认为刘敬不够激进,而赵禹等人又觉得晁错不够激进,再往后的或许会觉得赵禹不够激进吧。
天下出现这样的情况,大概率就是出了个好大喜功的君王,不断的催促着众人,导致政策越来越急,人也是如此。
在群臣弹劾晁错,使得刘敬上台后,有人终于指出了这个问题。
有人公然给皇帝上书,劝谏皇帝的行为,指出了皇帝的七个不足,其中一个就是“君王急功近利,则急躁酷吏多矣”。
刘长在看到那上书之后,气的愣是没能吃下饭,据说驾车就冲出了未央宫而上书的人则是一举为天下人所知。
驻扎在门口的甲士们看着陛下暴跳如雷,站在战车上嘶吼着飞速离开了皇宫。
还不等他们回过神来,就又看到陛下驾车返回,而在战车上,则是躺着一个被捆绑起来的年轻后生,刘长恍若带着战利品,驾车返回了皇宫。
刘长坐在上位,眼里满是恼怒。
“你再吼我就割了你的舌头!!”
刘长正在内屋里,抱着心爱的孙子,爱不释手。
他高声说着,就离开了这里。
“嗯。”
“臣在太学时,就多次在太学听到诸多荒诞之言,隐约对陛下有不满,离经叛道,可陛下对他们却太过宠溺,居然允许他们发表各种文章来胡搅蛮缠,交流学问并非是不可以,但是胡乱的指责当朝的政策,讨伐三公九卿,便是说不过去了,这些太学生甚至都不曾担任过一个乡的吏,难道就比当朝的大臣们更知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吗??”
“陛下!!臣向来坦荡!不与小人为伍!”
刘长将这厮直接丢了出去,妈的,这样还怎么杀吗?
可被刘长推出去之后,这厮非但不怕,居然再次蹭了过来。
刘长又嘀咕了几句。
惊呆的不只是刘长,吕禄也是如此,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吕禄急忙清了清嗓子,朝着陛下示意了不远处正埋头奋笔疾书的司马喜。
主父偃并不慌,“陛下!!我所说的并非是是指陛下软弱,而是陛下太过仁慈,陛下仁慈大爱,自然是天下百姓的福分,但是总有奸贼利用陛下的仁心!”
“哈哈哈!!”
“是齐国人。”
“我这里有吃的,要不要跟我玩啊?我可以把吃的给你!”
刘姈呵斥道,卫文君胆怯的停下了脚步,看着面前这个高大的女孩,脸色通红,眼里满是惶恐。
她仿佛一只骄傲的大公鸡,巡视着自家的领地,大摇大摆的。
刘姈眼前一亮,几步追了上去。
“五岁的就不能叫大丈夫,那是小丈夫,知道吗?来,吃吧!”
刘长有些恼怒,朝着司马喜的方向吐了口水,“让他记!!能记死我否?!”
“好了,我知道你为什么被开除了难怪各地都不能容。”
“能死在圣天子之手,本是荣幸,若是能以自己的死而让陛下稍微知道些自己的不足之处,臣死而无憾!!”
“陛下可以让他们自由的谈论学问,却不该让他们随意抨击庙堂,一旦开启了太学生参政抨击的先河,往后定然会引起极大的混乱!!”
“哈哈哈,文君?怎么听着像是女孩的名字啊?”
“陛下!!太学原先的领袖浮丘伯,非直臣也!!整日奉承陛下,说些众人皆知的事情,妄图通过献媚的方式来取得陛下的宠爱,陛下何等人也,陛下难道会因为他人的奉承而重用他人吗?我到了太学,就上书大骂浮丘伯.申培来劝说我,我就大骂申培,后来王高来找我,我就大骂王高”
刘长吓唬了他一下,随即又不屑的说道:“你这厮说是忠君,可你为什么要将此事弄得沸沸扬扬的,还不是为了得到名声吗?当初有张释之来刷太子,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来刷我!!”
卫文君脸色通红,“本来是叫长君的因为避讳”
身为大汉豪族的吕禄脸色一黑,却没有多说什么。
“听闻你曾就读与太学?不知师从何人?”
“主父偃!”
刘长再次低着头,看向了这位“刚正但是很阿”的年轻人,“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了,还有什么遗言?!”
卫文君看着对方手里的零嘴,还是摇着头,“我阿母说,大丈夫不能无功而食我不能白吃你的东西.”
“搞道德绑架是吧?!那你可想错了,朕自幼立志要当桀纣之君!”
“若是无由的针对豪族,自然是会如此,不过,陛下何以想着要除掉他们呢?晁错可以限制诸侯王,难道陛下就不能限制豪族吗?!”
“曾跟随申公。”
吕禄不由得咬着牙,这要是在皇宫外,我不把你的失打出来!!!
吕禄黑着脸返回了厚德殿,“刚才陛下不是问我该如何处置主父偃吗?”
皇长孙刘迁,模样确实跟刘长相似,虎头虎脑的,看到刘长就会咧嘴傻笑,绝对是一脉相承。
主父偃的嗓音洪亮,每次说话都是中气十足,可这样跟皇帝说话是不对的,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好在刘长并不在意这个,他随意的挥了挥手,“你上书弹劾,东西我都看过了,前几个我也就不多说了,但是你说我处事过于软弱,这我就不太明白了,我还软弱??那要怎么才能算是强硬呢??”
“臣并非是谩骂,只是劝谏陛下而已!”
刘姈点着头,打量着面前这个文弱的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当吕禄领着主父偃离开的实话,吕禄看着这位甚是高傲的后生,忍不住提醒道:“你还年轻,往后这种劝谏的事情还是要少干,刘敬当初就是因为劝谏陛下,反对陛下,被送到了河西国,你也不想年纪轻轻就去夏国吧?你若是真心要劝谏,完全可以通过温和点的行为来劝谏,莫要再这般了,你不是晁错,晁错也常常因为劝谏而受到惩罚.”
主父偃昂首挺胸,“臣先在齐学纵横之术,后知难以成大器,乃学春秋,易.齐国儒生多小人,对陛下有诋毁之语,臣与他们相争,被他们所不容,后到赵,又被他们所不容,后到燕,又被他们所不容,后到唐”
“他们都年轻,容易被蛊惑,且勇武敢为,陛下应该加强管理的。”
但是现在看来,这小子还挺能说话的,不像个儒生,倒像是个纵横家。
“赵国人?”
“多少年了,从来不曾有大臣敢如此谩骂朕!”
年轻人用比刘长更大的声音说道:“臣不知道!!但是臣宁死也不会放弃对您的忠诚!!!臣要忠君!!!”
“要不还是烹了吧”
可主父偃对刘安的态度并不是很热情,甚至可以说有些冷漠了。
主父偃的性格是很暴躁的,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这番话就是他的名言。
那年轻后生就坐在刘长的身边,整个人虚弱而瘦小,坐在刘长的身边,更是让他显得楚楚可怜,尽管如此,他还是很硬气的抬起头来,表示自己坚决不会屈服。
“对各地的彻侯,陛下出于仁爱之心,不曾严厉的惩治,庙堂几次打击豪强,而豪强的危害难道还能超出这样豪族吗?这些豪族若是能继承先祖之风,为国出力,为陛下而效死,倒也罢了,可他们在地方上,多是为非作歹,欺辱百姓,陛下在下令惩治豪强的同时,也应该打击这些豪族,豪族之祸,远胜豪强矣!”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