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公子赐得其国《家父汉高祖》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家父汉高祖 > 第616章 公子赐得其国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616章 公子赐得其国

“我听闻,有公子赐,孝子慈孙,怀瑾握瑜,德才兼备,果行育德,德配天地,孚尹明达.”
朝议刚刚开始,大公无私的中尉王恬启就起身仗义执言。
他说这番话,完全是他个人的想法,绝对没有任何人的授意。
在说完了这番肺腑之言后,王恬启上奏,“又听闻塞外之地,实为华夏之故土,此处夏民多不知道圣法,不谈伦理,非以德治,使圣学受蒙,则使有智者痛心,今有塞外民期天子仁慈之心,欲得陛下之垂爱,塞外有曰垂高者上书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淳维者,乃夏桀之后也,夏桀虽不仁,起者乃禹,为华夏之苗裔,昔者匈奴有过与圣天子之面,反思多年,今欲归华夏之列,不与蛮夷为伍。”
“臣叩请陛下宽宏大量,赦免匈奴过去的罪罚,以其境设郡县以治之,有辽北郡,漠南郡,漠北郡,漠西郡.以四郡之地立夏国,封公子赐为王.收天下引弓之民.”
王恬启还在不慌不忙的说着,而群臣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这厮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啊?
夏国??公子赐??匈奴??
介三个挨的着吗??
还有你最初那些话,你良心都不痛吗?
公子赐是什么人,我们还不清楚?那简直就是小号的陛下,本身的道德修养直追陛下,在这一方面跟陛下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
刘长却还是做出有些迟疑的模样,看向了群臣,“诸公以为如何啊?”
陆贾赶忙起身反对。
作为群臣目前的统领,他在庙堂里怀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去反对陛下其实就是要替群臣来跟陛下讨要利益,让陛下不至于什么事都办的太过顺利.可惜,群臣并不知道,这位明面上的群臣之首,暗地里却常常跟陛下交换意见,非常善于聆听陛下的建议他急忙起身,一本正经的说道:“陛下,塞外之民,绝非善类,当初的匈奴,屡次劫掠我大汉,如今若是要在塞外立国,岂不是养虎为患吗?这些人如今暂且臣服,可一旦出了什么事,他们就不会讲道义!”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礼仪,也不会知道羞耻,贪婪而狡诈,凶残且恶毒.此比小人,不可轻易相信,更不能视他们为大汉之民.”
陆贾出口成章,不间断的骂了许久,都不曾停下来。
刘长眼前一亮,不动声色的看向了另外一位大臣,“太仆,您觉得呢?”
太仆抿了抿嘴,没有说话,只是直勾勾的看着陆贾。
陆贾一愣,急忙解释道:“我太仆勿要误会我并非是说.我.”
场面顿时就有些尴尬。
太仆在朝中的人脉还是不错的,陆贾跟他也是不错的朋友。
刘长还在上位继续挑火,“太仆,您就是塞外长大的引弓之民啊!您觉得陆公说的如何啊?”
陛下是最喜欢看老头打架的。
“陛下.塞外太过偏僻,而且没有什么可以耕作的地方,若是将公子封到那般偏僻的土地,未免有些.”
刘长大手一挥,说道:“河南,朔方,云中等郡,因为治理有方,农桑发达,人多以新关中称之这些地方,当初也是众人口中的不毛之地,你又怎么知道,如今的这些土地,在以后不会成为第三个关中地呢?”
又有大臣起身说道:“陛下,身毒已经有了个夏国,若是再封,怕是称呼不便,容易混淆.”
“这容易,传达朕的命令,让他们去改个名字!不改就灭了他们的国家!”
陆贾急忙说道:“陛下,他们对自己的称呼并非是夏我们改变对他们的称呼就是,不必去攻打”
如此一来,群臣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这件事似乎跟群臣的利益也不怎么沾边,最后就让天子如愿完成了自己的想法,新的诸侯国夏国诞生,有四个郡,燕国北部外的大草原设立辽北郡,云中外的大草原设立漠南郡,漠南北部的一望无际的原野全部都是漠北郡,从原野到北庭,西庭的大片草原,都是漠西郡
光从疆域规模来说,这诸侯国的规模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跟大汉庙堂的实控地都有些不相上下,最可怕的是他们没有明确的界限,若是有势力,漠北可以一路往上,所路过的地方都是漠北郡,漠西也是,可以一路往西,经过的地方都是漠西郡可群臣对这个新生的诸侯国没有半点的忌惮。
不是说疆域大就厉害。
就如梁国和燕国,燕国如今的规模大概能顶十个梁国,可若是论国力,梁国能将燕国按着头暴打。
大汉疆域很大的诸侯国,有西边的三国,其中以西庭国疆域最大,北边有燕,南边有吴.这里国力最强的还是吴,其他的国家都不够看,吴国拥有很多的飞地,他们在南越半岛上占领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港口来进行控制,直接挡住了南越国前进的步伐,而且人口很多。
可现在这个夏国,这人口.就是刘赐将所有部族都聚集起来,大概也不到百万人。
疆域大有什么用啊?每个郡县还不到几千人,能顶什么事?
群臣随后又商谈起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身毒的两国之争。
孔雀和百乘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两国都在疯狂的跟大汉求援,都希望大汉能出面来帮他们说话,群臣们的意见都不相同,有人认为大汉不应该去干涉这些蛮夷的事情,有人却认为大汉要按着对待诸侯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任由两个诸侯国打仗对大汉是不利的,影响太过恶劣,也有人觉得应该派个人去劝和。
刘长其实也挺看重这收益的,他们打起来,大汉的收益肯定就要变少,朝贡和贸易都会受到影响,但是老师的想法跟他不同,老师所在意的不是平稳的收益,他更希望能拿下整个身毒,他希望这些小国多打仗,彼此不合,希望他们的国力不会因为大汉而得到太多的提升群臣没有一个提出要积极让他们开战的。
大概是群臣不敢去想拿下身毒的事情,一个距离大汉万里之外,又有着近千万人口的地区,想要拿下??这还真的是需要有一些胆魄的。
这在韩信眼里大概不算什么,在他眼里,身毒一直都是最好的肥肉,只要能拿下这里,大汉几乎就不用为任何东西发愁了,充足的人力和财力甚至可以让大汉在全国范围内都修满驰道和运河,反正用的不是自己人,又不影响自己的耕作,在最后一个身毒人流干血之前,大汉是绝对不会停止徭役的。
刘长也只好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如今的收益就被蒙蔽,不能沉醉在温柔乡里,要以最大的收益为重。
不过,若是大汉放任他们交战,怕是会降低大汉在身毒的威望,想要做成这样的事情,其实是需要一位顶级的阴谋家的。
可惜,那位顶级的阴谋家已经去陪着他的老朋友吃酒去了。
大概是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坐在高皇帝的身后,听着高皇帝大声吹嘘,痛苦的板着脸,忍受着那不着边际的吹嘘。
可惜啊,若是陈侯还在大概能让身毒各国互相打出失来吧。
因为太尉没有来参与朝议,这件事也谈不出一个好的方案,不过,他们的这些想法最后也会呈现到太尉那里,以供太尉来参考。
封了王,还有一个更难以解决的事情。
那就是国相的问题。
如今刘赐还小,不可能直接去封国,而他还没就国的时候,就得安排一位厉害的国相来替他治理地方。
群臣的意见倒是很统一,都希望晁公能去。
当然,刘长肯定是不会将晁错丢到那个地方的,就是要丢,也不能是现在就丢啊。
其实刘长这里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人选,虽然只是个偏僻且弱小的国,可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大汉诸侯国,国相肯定是不能随意安排的,得有资历,值得信任,要有能力.各方面都不能缺,而这样的人才早已在各地任职,没有空闲。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