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陛下,无恙?《家父汉高祖》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家父汉高祖 > 第521章 陛下,无恙?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521章 陛下,无恙?

刘长是从来不相信报应的,直到这顽劣的儿子开始慢慢长大。
他曾经对阿父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回来了,只是,都落在了他的头上。
目前四个儿子里,刘赐是让刘长最为头疼的,他甚至能在某些时候感受到阿父的那种感受,有的时候,会因为他那莫名的酷似自己的举动而感到自豪,那种来自血脉上的联系,与自己一模一样的言行举止,看着过去的记忆在自己的面前重复着,刘长总是心里一暖,忍不住就想抱抱他。
可是吧,在某些时候,刘长却又气的恨不得打死这个竖子。
这两种心情是完全对立的,却又是同时存在的,他甚至能在那一刻回想起阿父曾经看向自己的眼神,大概,他心里也是那么想的吧。
不只是张不疑,就连阿母也觉得应当将这竖子封到淮南去。
他们的目的其实都很直接,就是为了平衡。
南国的局势相当的复杂,疆域辽阔的南越国,国力强盛的吴国,发展迅速的长沙国,而庙堂的倾向在这些年里逐步从北方走向了西北和南方,治理南方可比治理西北要简单多了,在春秋战国时代那庞大楚国的基础上,只要资源倾斜到位,就能发展起来,吴国的人口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最初的六十二万人,到如今的两百三十万人,只是用了十余年的时日,随着基础人口的增长,很快,吴国的人口就能达到中原之国的水平。
淮南国在楚,吴,长沙等国之间,若是想要进攻庙堂,这里将会是最好的跳板,当然,也会是庙堂手里最好的盾牌,能抵挡来自南方的威胁。
刘赐虽然顽劣,却表现出了不少与刘长相似的特点,这厮很勇猛,虽然个头没有刘勃那么夸张,但是好武成风,整日叫嚣着要跟刘长学习武艺,同时表现出了不凡的亲近天赋,他跟皇宫内的近侍们都相处的不错,算是被抓出交情来了,很会说话,而且完全不拘束,见到陌生人都能拉着交谈几句。
贾谊来长安的时候,皇子们毕恭毕敬的拜见,唯独这竖子拉着人家的贾谊的手不放开,跟他打听赵国的事情,伪装成大人的模样,对赵国的情况指手画脚的,弄得贾谊都哭笑不得。
这些特质,让吕后确信,这竖子在淮南国是能震慑南国的。
“那刘良呢?”
“河间。”
刘长迟疑了片刻,笑了起来,“阿母对吴,燕二国还是不太信任啊。”
“呵,并非是不信任,只是分化诸侯国,本来就是庙堂应当做的,诸侯国太强盛,对庙堂并非是好事,这些年里,你凭借着诸侯国的力量,极大的扩张,使得大汉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你不愿意对诸侯国动手,我是能理解的,只是,制衡的手段是不能少的。”
“这分封的好处是由你享受了,这弊端总不能留给后人来头疼啊。”
“阿母,这完全不必担心,那齐国和楚国何其强盛?分封其子嗣之后,不顿时变成了小国,再也没有国力来维持吗?说句不好听的,您看如今的燕国如此强盛,可燕王除却太子,还是有四个儿子的,若是哪天燕王不在了,燕国的郡都未必够他们封啊.”
“其他诸侯国也是一样的道理,诸侯国将会越来越小,最后诸侯国相都要比郡守低一等了再无威胁。”
“从楚国所分出来的薛国相,周围几个大郡的郡守都压根不将他放在眼里,这就是以后的趋势啊。”
吕后听到刘长分析的头头是道,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这竖子如今是越发的干练,无论是对人员的调度,还是对地方政策的制定,乃至那毒辣的眼光,都随着他年纪的增加而有所提升。
他逐渐收起了自己那顽劣的一面,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君主,虽然还是有着不少的缺点,但是在他的优点面前,这些缺点还是可以忽略的。
刘长也不愿意再谈论国事,他小心翼翼的给阿母倒了些茶水,抱怨道:“阿母,您是不知道啊,国事繁多啊,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都快忙不过来了大臣们也不听话,各有所想,累啊早知道如此,我当初就不造反了.”
刘长倒是没有再问策的意思,就是单纯的给阿母抱怨一下。
“就不该让袁盎去赵国啊,如今连奏章都落在了朕的头上.也就是内朝还有些人能用,否则早就被累死了。”
在吕后这里,所看到的还是那个半大的小孩,流着鼻涕,絮絮叨叨的抱怨着周围的事情,满脸的委屈,有着说不完的烦恼,吕后还想跟从前那样摸摸他的头,可伸出手后却发现,自己早就够不着了。
“低下头!”
“嗯?”
刘长狐疑的低下头,阿母这才伸出手来,像从前那样,轻轻抚摸了几下刘长的头。
刘长沉默了片刻。
“安在食货府做的不错,外头的事情,我都听说了,等他再长大几岁,由他来分担,伱也能轻松不少”
“什么啊?!”
刘长不悦的叫道:“这竖子,不成器!阿母,您真的以为当今食货府做出来的事情都是因为那个竖子?还不是因为他上头的贾谊和陈平吗?这竖子就是抢夺他人的功劳而已,无耻至极!”
“应该是陈平做的好,朕从前一直认为,陈侯擅长阴谋,治国方面是他的短板,实在是没有想到啊,是朕看轻了他,如今食货府的所有政策,都是陈侯一个人所制定的,他足不出户,就做出了这般的成绩来,当真是阿父的这些大臣啊可恨啊.”
刘长说起来就是十分嫉妒。
“哦?是陈平?我还以为是贾谊呢。”
“贾谊也还不错,不过,他的政策对比陈侯还是太简陋了,两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他也在办事,不像陈侯,过的倒是很悠闲,他的那个孙儿不是来了吗?他现在完全就是一个寻常的带孩子老头朕前天在街道上见到他,都不敢认.”
“他牵着孙儿的手,还扛着一袋子麦,说是从坊市回来,朕都吓了一跳,他自己有那般才学,非要让孙子前往县学,说是让他结识更多的朋友,他没事,就在县学那里等着孙子放学听闻县学的官吏还因为孩子的事情训斥了他一顿,他都没有发火这日子倒是令人羡慕啊。”
陈平如今的退休生活,不知是多少人所渴望的。
吕后却是长叹了一声,询问道:“他的病情如何啊?”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痊愈了,太医说他还在服药具体情况他也说不好。”
吕后不知想起了什么,喃喃道:“陈侯向来是个高傲的人,他便是病重,你也是看出来的,要多安排太医令在他的府邸长住,确保他的健康.想出这么多的政策并不容易,推行起来之后遇到诸多的阻挠也得他来解决,他这操劳半生,总不能晚年还是如此啊。”
刘长挠了挠头。
“我知道的,我先前就不愿意让他当官,可是他自己上书,非要请任,我又不能反对.且等食货府的事情进行正轨吧,稍微平稳了,我就罢免陈侯的官职,让贾谊正式取代他”
吕后赞许的点着头,“这是最好的。”
刘长跟吕后的抱怨,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倒也不全是假话。
如今袁盎去了赵国,没有人再帮着刘长整理奏章了,这整理奏章,进行区别,审核,处置,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原先的晁错,袁盎,都算是大汉顶尖的人才,可以勉强进行,可他们两人都去忙了别的事情,这些就落在了刘长自己的头上,大半夜,刘长还是坐在新殿内,看着案前的奏章发愁。
“陛下,无恙?”
刘长抿了抿嘴,拳头被捏的咔咔响,最近这段时日,让刘长最恶心的就是这句话了。这是简单的问候,其实奏章的成分是很繁杂的,像县级的官吏也可以向皇帝上书,不过,若不是点名了要提交给皇帝,那就可以由大臣们来查看,可到了郡级,庙堂级,以及诸侯国级,这个上书就得皇帝亲自过目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