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那是他们的问题《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847章 那是他们的问题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847章 那是他们的问题

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更为关键的显然是姜雍说的第二点,也就是铸币权的出让。
实际上,因为古代中国商业的被抑制,作为商业社会的配套制度之一——货币,一直都是比较混乱的。
一方面,中央政府从未对货币进行真正的统一,这里主要指币值、成色、样式等等。
另外一方面,社会的运行确实又需要一种货币,以此来进行交易,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这就导致铜钱与白银虽然能够流通全国,但民间制作的私钱太多。
15到16世纪,甚至可以称为私钱时代。
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随便铸造一种新的货币就能够解决的。
因为要说统一货币,老祖宗朱元璋就已经干过了。
他强制发行了大明宝钞,可在实际应用中,大明宝钞在洪武年间就已经贬值10倍以上,到了永乐年间大量发行已经贬值几十倍,到正统元年,大明宝钞贬值了一千倍以上。
如果朝廷一定要规定使用金银交易违法,那民间就会自发诞生出另外一种货币。
再往深了追溯,君权制之下,如果政府拥有了铸币权,那么就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相当于开动印钞机就能获得财富,
这样方便的敛财手段,即使到了现代,君权制度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人类,这个自诩聪明的物种忍住了吗?
所以铸币权到了手中,一定要进行某种约束。
否则就是春药,吃一口爽一下,然后等待死神召唤。
而约束,恰恰是最难的部分。
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货币,这些东西在西方社会变得完善是必然事件,
因为这些配套政策的背后一定是法治制度。
相当于你规定了一个‘东西’具有价值,你提供这个东西,我接受了,但是你不能和我玩赖,至少不能随意玩赖。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力量命令官府,但我要知道官府底线在哪里,我不能确定你能干什么,但是我至少要知道你不能干什么。
甚至于商业发达的背后也一定是法治,因为商人交往,相互之间根本不认识,天南海北的,我凭什么把钱交给一个陌生人?
这就需要一套共同的法律约束。
这个过程不会一下子变得完满,但总是震荡前行,出现一个人钻了法律漏洞骗取钱财,吸取了教训之后再把这个漏洞补上,这并没有问题,商业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你千万千万不能没有法律。
可这个问题在中国就很难,
君权神授之下,法律就是个屁。
就算颁布了什么大明律、大清律,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上还不是皇帝一句话?下面的官员也没有人把法律当回事。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在处理司法案件时也有极大的自由权。
从反面来说,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把国王砍了头,根本上就是国王的权力凌驾法律,总是侵犯资产阶级的利益,由此才诞生了那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其实也是商业、货币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
当然了,人类社会一直在变革过程中,这句话对不对也他娘的成问题了。
朱厚照用心良苦,不断的给这帮人普及‘经济规律’四个字,就是想告诉他们,金融货币问题的重要性。
但光告诉还没用。
还是需要一定的约束。
姜雍的话大概是有些惊到了他们,继王琼之后,张璁也表示赞同,“若真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微臣也以为应当想办法,由朝廷控制白银的数量。”
“不错。”顾人仪点头,“是不是可以由朝廷统一公布一种钱币,这种钱币的多与少就在朝廷手中,外人不能插手。”
朱厚照就在这里等着他们呢,“当年的大明宝钞不就是如此么?可后来也很快被民间弃用。若是咱们现在发行新钱,老百姓不认,只当是另一种钞,这要怎么办?”
众人都不好讲话。
大明宝钞是朱元璋发行的,宝钞的贬值是由于滥发,这个原因他们还是能想得明白的,当年永乐皇帝就没少发,可这些都是这二老做的,你叫后世人怎么说?
朱厚照可以随意一些,他们却不能。
大明宝钞也真是个令人无语的东西,这是朝廷发的钱啊。
可是却有很多根本讲不通的规定。
比如朝廷规定,金银可以兑换宝钞,但是你手里的宝钞却不能够换回金银。
朝廷用宝钞给官员发俸禄,给士兵发军饷,但是老百姓给朝廷交税,却不能够用宝钞抵钱,或者只给你少量的比例。
这是干什么?
自己发的钱,自己不承认?
实际上,明朝初年因为铜钱铸造的成本太高,发行纸币本来是个不错的办法,也在一段时间起了作用,
但到了洪武八年,
老百姓就发现不对劲了,与此同时朝廷则发现他们尝到了甜头。
所以明朝整体上的货币,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