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纳谏《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701章 纳谏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701章 纳谏

周尚文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周君佐、周君佑和周君仁,历史上他们都曾随自己的父亲连续作战,也算是战场上的骁勇之士。
皇帝忽然在此时提到他的儿子。
臣子们也都明白,天子不想在这个时候封周尚文为国公。
杨一清想着,这里面可能是两个考虑。
一来,永乐以后,几乎再无国公之封。想要这个封赏,那基本是要在天子打天下的过程中有重大的立功表现。而周尚文虽然有开疆拓土之功,但始终还是少了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本身也不足以封国公。
其次,天子仍然有让周尚文西进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次封了,后面就封无可封了。
而不封国公,那么就改而荫其子嗣。
这都是很简单的想法,其他三位阁老也想得到。
其实这些都不影响大局,大捷之前,只是封赏多与少的问题。
所以这番圣意,他们都没有二话。
继而杨一清开口,请封靖虏伯为靖虏侯。
次日,内阁携六部九卿再次面圣,议定祭庙仪式,皇帝宣布大宴群臣。
这场大胜的气氛也被推至高潮。
后宫之中亦是如此,三个皇子见到朱厚照都会说一两句祝贺之话,便是夏皇后这等不问政事的妇人也要讲上一两句。
即便如此,朱厚照还是觉得不够。
又过两日,朱厚照找来杨廷和和礼部尚书王华,见面以后直接便讲,“朕先前曾经也下过谕旨,朝廷要编修名将录,其目的是要汉人始终铭记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其视角是要超过一朝一代,哪怕不是为我朱家效力,也值得被铭记。”
王华和杨廷和相互对视了一眼,“陛下,武将悍勇,且朝廷封侯之旨意已经下达,赏罚已然分明。陛下此番再赏,臣只恐……贻祸无穷。”
“不,以前朕说过,既然说到了就要做到。而且朕在江南已经明言,如今的局势已经进入大争之世,内阁不是也在争相进行产业之议?朕可以先说一个暴论,产业是否兴盛,武力是最为重要的保证!”
下面那句话他就不好讲了,因为这两人都是文臣。
实际上朱厚照是要改变那种武将被压制的风气。
这个事情要分两说。
武将是不是该压制?或许该,以几百年的视角来看,重文抑武为几个朝代所接受自然有其道理。但最终给这片土地、这个民族带来了太大的伤害。
大明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广泛的和周边国家进行交往,关键是这部分利益群体被他养出来了,底层逻辑也慢慢通了,再想往回改其实已经不那么容易。
所以再重文抑武,他觉得不合时宜。
这是他的个人判断,好与不好,真的难说,历史上并无相同的情况可以参考,只是他觉得后面的战事怕不会少。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有两层,一,名将录上应该有周尚文的名字,而且撰文记述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强调他对大明的贡献或是为朕立的功。他的功劳要放在汉夷之争的角度来看,他争得不仅仅是大明的疆土,也是汉人的疆土。”
这段话对两个人是有震撼的。
即便有这样的评价,一般的习惯也是给死人比较多,在世的时候就开始‘著书立传’确实少见。
“陛下。”
王华颤颤巍巍的行了个礼,“陛下可还记得侯君集?”
朱厚照沉默不语。
侯君集灭高昌国,立下的功劳万世不灭,但也因为如此,他后来自恃功劳、忘乎所以。
唐太宗因为他贪了几万金的事对他进行惩罚,结果这家伙心生不满,最终导致他反叛。
这种也是有可能的。
王华语重心长的说:“臣不是要揣测谁,只不过有的时候赏其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或许也会害其不浅。”
朱厚照微微沉吟,“朕确实也不想看到那一幕。”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