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关键《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479章 关键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79章 关键

周尚文被皇帝的大胆给吓坏了。
实际上,密疏上写的是提醒他大同可能遭遇的危险,要他不必过于深入草原,并派出夜不收掌握大同的情形。
因为达延汗具体会不会入大同,甚至会不会只攻大同,这实际上都是未知数。
所以朱厚照希望周尚文部只分出一支部队在大同外游曳。
但周尚文根本不顾及这些,只要大同有危险,哪怕只是有可能,他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回援。
大同、宣府是控扼京师的要塞,一旦有失,鞑靼骑兵就可以直入中原腹地。
尤其是大同,地形为多山之间的小盆地,地势平缓,往东可以威胁京师,不管是鞑靼还是瓦剌,都偏爱走这条路线。往西则可威胁榆林,继而和火筛部合并,如此,这一次花马池之战,明军必败。
所以威胁实在太大。
而且就算他回去跑了空,至少让皇帝看到他护驾的忠心。
当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发生大战,荥阳的形势一度十分危急,韩信则领兵在外,使出所谓的围魏救赵,准备从后路切断楚军粮道。
这在军事上是成功的,但在政治上是失败的。
对于周尚文来说,也是一样。
这个时候,马荣与亦不剌还在招降那两个右翼万户。
周尚文也不管了,爱降不降,这个时候肯定是京师更加重要,只要保住了京师,这些两面三刀的蒙古人回过头来一起收拾了都行。
所以草原上也有战马狂奔,此令紧急,必须让马荣所领八千骑兵立即回师。
而他所率领的主力已经当即调头。
这件事,他是一点儿也没想到。
如果是以密疏的形式给到他,也就是说朝中的大臣也压根不知道。天子是要以自己为诱饵,来演好这场戏。
马一槐和严兴奎是他的两名副将,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紧急。
所以他们急忙找到周尚文。
“周总兵,这是怎的了?敌人还未找到,怎么忽然退兵?”
皇帝的密疏是不能给他们看的。
周尚文没有办法,只能强令,“这是军令!立即执行!回师的路上,本将自会向你们解释!快去!”
没办法,两位将军又折返,组织各个部队完成整军后退。
好在精锐骑兵,动作迅速,倒也没耽搁太久。
明军的阵列也很快由北向南。
是夜,总兵营帐传令商议军务,他们便全都过去了。
军人之间没那么多啰嗦,周尚文直接对着部将说:“在你们的问题之前,本将先问你们,鞑靼如果攻大同,怎么办?”
马一槐和严兴奎相互对视了一眼。
他们虽然表情严肃,但也没那么慌乱,
严兴奎说:“大同并非空城,就算小王子真的进攻大同,那城,也不是说破就破的。”
马一槐附上,“是啊,常、柳两位将军一向稳重,旦夕之间绝不至于破城。再有,大同虽然地势平缓,利于铁骑行军,但外有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可以护榆林,内有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隔绝京师。鞑子长于野战,短于攻城,哪里这么容易能攻到京师?”
话虽如此,但是毕竟总兵不在。
周尚文是更厉害的名将,他能想到一些寻常人想不到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事之中这是关键。我等领兵出征,没有人想到小王子可能会兵犯大同。突然来袭,各地主将必定慌乱。大同、宣府两镇虽然遍布土堡、要塞,也难以抵御鞑靼大军。
此外,常、柳两人守城是没有问题的,但骑兵不在,如果鞑靼大军绕过大同、宣府这种大城,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像花马池一样。
其实中原的战事,极少有绕过要塞的打法,所以才有什么‘兵家必争之地’这种说法,为什么一定要争?
这里的关键在于后勤。后方的粮草不能不安稳,所以哪个将军都不敢轻易绕过去。
但是草原游牧民族入长城,就经常这样打仗。
因为他们什么都在马上,吃、喝全靠抢,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即便某座城池抵在他的后路上,城内守军也不敢出击。
马一槐和严兴奎说不出话来,他们只是没想到这种可能。
“绕过大同,鞑靼就是深入关内,只要各地勤王之师一到,鞑靼必败。他何至于这样?也先都打不下的京师,他能打得下来?”
“也先当年给耽搁了太久,所以于少保才有月余的时间整兵备战。”
“那也不至于不管不顾的进军京师。”
这里其实是个疑惑点。但周尚文现在关心的是京师,“眼下还是迅速回师为先,你们就想,当年的紫荆关又守了几日?”
周尚文问得是土木堡之变中的事。
正统十四年十月,瓦剌也先部九万大军进攻紫荆关。
四日后的十月九日,关破。
两日后十月十一日,也先疾行四百里,大军抵达北京城下。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