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谁也乱不了陛下的政!《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385章 谁也乱不了陛下的政!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85章 谁也乱不了陛下的政!

“马车里,可是顾侍郎?!”
马车还没完成调头,就已经有人叫出了声。
少府的车马,张池的面容都是让人熟悉的。
而更加让顾佐熟悉的是这个声音,
透过帘子的缝隙,他悄摸的往外看了眼,一时间心情复杂了起来。
那不正是先前在船上遇到的邢观、姜雍和宋文三人么?
宋文的印象,他不是很深刻,只是记得此人模样端正,身形瘦削,有几分才子风范。但是六指邢观以及大龅牙姜雍,他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毕竟长得都比较奇怪。
而且也不要以貌取人,这三人中,顾佐还是觉得邢、姜二人才能更显。
原本他和皇帝的心思一样,便是等到10月份的科举结束,
若他们能有幸高中,那么后面的接触、安排自然顺利成章。若只是个举人,将来总归受限。
在有,春天就进京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安心读书准备会试,提前去找人家,干什么呢?
让他们做什么事?耽误人家读书。不做什么事?那也没必要去找了。
可惜,事与愿违,今天却不知怎么在这里遇上了。
再向三人身后看去,果然是有人群聚集。
宦官乱政……这些话可不是随意能说的。
“张副司。”
“下官在。”
“你去将那三人叫来……也,也不要在此处了,将他们带到水云间去。我在那里见他们。”
“是。”
张池下去以后,宋衡还好奇,“可是那三人有何特别之处?”
顾佐回答说:“陛下其实本身很有度支之才,只不过大明朝疆域太广,政务太多,许多事陛下来不及做、也做不过来。因而其实偏向于任用这方面的臣子。人人都说少府有今日是我顾佐带出来的,其实也不是,而是许多人想照着我的路再走一遍,所以才不断涌现出来。”
“而这三人,他们生于商人之家,对于贸易及货币有着迥异于常人的理解,当然将来具体如何还是要看各自的造化。本官是不忍实务官员牵扯进朝堂争斗之中。”
正德皇帝执政到现在,朝堂上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实务派官员的崛起。当初王鏊在书院讲学,宣扬‘经世致用’之说。
这里头出来的一些官员,其实比翰林院更受到皇帝青睐。
其中典型,便是进入侍从室,如今又配合宋衡在迁居京师南城普通百姓、并动员他们兴建自身房屋的汪献,他受命组建银行,若不是这个机构,京师南城外如今大规模的自建房场景又怎么会出现?
当然,还有在福建走上按察使这等高位的章黎。
要说他们真的立下什么大功,倒也没有。但似乎一旦情势或任务紧急了,皇帝就会偏向这些官员去顶上。
而少府之中,更是不缺乏当时听了讲学的官员。
像宋衡、张池,都是如此。
至于翰林院,明显走出来的也少。
但皇帝也有理由,因为本身翰林院就是要熬,那就熬呗,慢慢熬,有能耐把他这个皇帝熬驾崩。
反正现在担任日讲官的人,讲来讲去还是日讲官。
正常来说,这都是很火热的位置,因为日讲官直接给皇帝讲课,近距离接触皇帝,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可眼下,大明朝的政务方面动作那么多,也没见皇帝派谁干了什么大事。
相比于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的改革,吏部在皇帝的授意下出现这种改变其实是既隐性、又重要。
这当然是朱厚照故意,他以后也会如此,就是要用很长的时间告诉官员们,实务官升职更快。
其他人慢慢熬吧。
当然,翰林院有真的优秀的,或者碰到什么历史名人了,那他会放出去锻炼。
譬如大朝会时,吏部调整了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讲官毛纪的职务,现在他在浙江当代布政使。
毛纪是天顺七年生人,今年已经43岁了。历史上他真正当到大官是在正德十年后,做到过侍郎、尚书,嘉靖年间做到首辅,活了有八十多岁。
在此之前他都是清流官员,主要是担任讲官、参与修实录等这类事务,所以他也有‘学问精深、文笔优美’的评价。
这种是朱厚照记住大名的,所以自然可以给其历练机会。
其它的自求多福吧。
官场上的变化,有一点是形成共识的,就是皇帝派你到地方任职,那就代表你要开始来运气了。
说起来,朱厚照为了让文官认识到这一点也努力了好几年。现在终于有所成。
而形成的效应就是,地方官一改过去惰怠之风。因为真的坐在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位置上的人,是清楚的知道,皇帝的双眼盯着他们。
你要是名利心重,想升官,那么请你好好干,干出政绩,调任一部侍郎,一年见几次皇帝又有何难?
你要是‘粪土万户侯’,自命为为民之官,那么也请你好好干,因为这个位置足以让你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