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南方造船 北方剿套!《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343章 南方造船 北方剿套!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43章 南方造船 北方剿套!

大朝会后一个月,即便离京师较远的地方官员也都基本回到了衙门驻地,四川巡抚费宏着手茶马互市事宜,这两年以来,朝廷对于地方治理明显下了功夫,同时部分地区的商业繁华让货物运输更加频繁。
由此而来,马的需求定是旺盛的。
王守仁跟随王鏊先来到杭州,他们要在梅记所属的青正源造船厂开走刚造好的六艘四百料福船。所谓料,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
后人研究明史,对于一料到底是什么概念,也只有一个大约数,即一料应0.33吨排水量左右。
四百料的战船就是排水量一百三十吨左右的船只。
换算成长度,大约就是长二十多米,宽四五米。
二十多米的船其实不小了,当然了,在明中期,伟大的祖先们也可以建造四千料的大船,也就是所谓的封舟。
史书记载嘉靖之后,有官军乘坐封舟出使琉球,来回四五次一次事故都没有,可见这样的船只在海上航行足够安全。
但封舟至少47米长,12米宽,露出海面的高度也要有12米多,三四层楼那么高,实在是个庞然大物。
其上有‘九桅十二帆’,但凡要是碰上靠岸抛锚,已经达到了‘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地步,可以说独步天下。
银子倒腾来倒腾去其实就是左口袋到有口袋,算得太清楚也没有意义。王守仁拿的那三十五万两白银花完了也还是要向朝廷伸手。
好了,
所以说梅可甲也是硬着头皮向浙闽总督收钱。
边上梅可甲见多识广,“小人听说,在南洋有夷人所使的佛朗机炮威力不小。”
梅可甲也不是造船的专家,他是找来了经验丰富的船工。
一时间造船工成了香饽饽!
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这不是相互之间争斗、浪费钱么?
但皇帝陛下就是允许。不仅允许,这特么的主意就是皇帝给顾佐出的!
搞得梅可甲都疑惑,青正源他已经营了两年,一切走上正轨,又恰逢船只需求高涨,正是要赚钱的时候,结果许多工人被挖走,多少耽误些事儿!
而且,朝廷并没有禁令,明确禁止民间商人自己设立造船厂,那些人的造船工人更加不足,为了开工,所开出的价格更加诱人。
梅可甲无奈,他拍了拍此人的肩膀,“你啊,赶紧研究研究怎么造出更好的船吧,没了这门手艺,还不知你能端哪碗饭呢、”
现在杭州的青正源船厂一炮而红,海贸是赚钱不假,许多人没船出海啊!
于是乎成千上万的银子涌向船厂,梅可甲有了银子也舍得花钱了,寻摸寻摸其他船厂造船工的月俸,他全都朝人家看齐。
这四人常大成性格最为稳重,所以周尚文并未将其放在大明骑兵之中,而是让他带着柳江杰守卫大同。
还能怎样?
王守仁也不客气,六千两银子算啥,他现在是船不够。
反正看也看了,
“好。都准备好了,下面请吧,船上到底还是风大。”
这就是银子的力量。
有了银子,他也好给自己青正源的造船工们发些赏钱。
大朝会之后,周尚文也赶回了大同。
“还有少府那边也有船厂,实在没有办法,本官也只能去卖卖这张老脸了。”
总兵一职是大朝会之后刚刚调整的。当时文官密集调整,总不至于只许文官升官,不许武将升职吧?
王守仁也没办法,而且他对船只还有一点不满呢,问道:“便只有六艘不能再多了吗?”
银子的力量也在大同发挥效用。
好在王鏊不是个官架子很重的人,反正王守仁领了银子,六千两其实小钱。
也因为封舟实在是太大了,造出来出使他国当然是可以,宣扬天朝上国的武功嘛,但是确实不便操作,据说封舟到达琉球后,因为无风,失去了动力,最后是50多只划桨船将它拖进了港口。
一行人在造船总工的带领下,上上下下的边听边说。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好,那付银子吧。”王守仁也看不出梅可甲在作假,能拿到六艘船,对他目前来说也算堪堪够用了。
而当初那八人,也都或多说好有些升赏,只不过谭闻义、史大淮在浙江,于子初在福建,跟随周尚文到到大同来的,就是孙希烈、常大成、柳江杰、和徐镇安四人。
“此船设帆桅二道,船舱上下一共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设楼二、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最上一层为露台,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诚海战之利器也。”
但说话管用的还是皇帝,皇帝喜欢,那就升官。
付钱、收据,签字画押,六艘船一起开走,这事儿就算妥了。
“部堂,六个月的话……”王守仁还有些不满意。
但以后的事还没妥,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