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权术大家《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333章 权术大家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33章 权术大家

朱厚照唯一有些怀疑的就是这样的奏疏会不会是李东阳和谢迁自己命人上的。其目的也是要试探一下皇帝的反应。
如果皇帝听了奏疏之劝,正好和他们意。
如果皇帝没有听,但只要不重重惩治上奏疏之人,至少能看出皇帝没有要动内阁的心思。
从李、刘二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不轻不重的阳谋,可以显著加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朱厚照是没有办法的。
因为他只要不想让朝堂乱,就不可能惩治过重,否则接收到讯息的诸多臣子还不知道要参些什么呢。
“陛下……夜深了……”
刘瑾弯腰,在一旁提醒。
朱厚照手里把玩着那份奏疏,笑了笑说:“朝中有高人呐。”
“最高的人就是陛下,其他人哪有高过陛下的?”
李东阳和谢迁都一时感叹,皇帝陛下不愧是平衡朝堂的行家里手,这手腕滑溜的,即便这样也抓不住破绽。
皇帝身穿明黄龙袍,缓缓在前边儿走,身后则跟着两个老头儿。边上是一些盆盆罐罐,里面种着花儿,这是一处殿前的小广场,通过这里可以去向后花园。
宫里面没多少谈恋爱的空间,连暗示起来都这么得直接。
“陛下圣德爱民之心,古今少见矣!”李东阳带着敬佩,并坚决接受这道圣意,道:“臣及于乔二人,必定秉公办事、绝不藏私,一定完成此次抽检巡视!”
正如谢迁所预料,
今天气氛有些严肃,谢家的女眷都不敢说话。只有谢以中在饭后被老爷叫进了书房,而后有上面他说的话。
这个时候忽然有人放这样的枪,也算是放得恰到好处。
在一确定朝堂上会有风波的时候,就马上把这两个人派出京师!任你此处旋涡再大,反正人家人不在!
而且这个差事派得不轻不重,很难看出来皇帝到底什么心思。要说重吧,堂堂阁老去干一个巡按御史的活儿,实在有些掉份儿。可要说轻,当今天子重视百姓、重视地方政务,可以派阁老去西北、派帝师去东南,现在再派阁老来巡视粮仓,这有什么不妥?
即便有。
二来,莫名其妙给人放了一枪,心中正是起警觉的时候,所以千不敢万不敢在这个时候‘搞突破’,做些收受贿赂这些事。
“真这么想嘛?”阳光下,朱厚照侧身问道。
朱厚照一拍脑门,随后不知是故意还是有意,长叹一声,“那可怎么办?”
……
“一会儿,朕洗完,让她们到寝宫等朕吧。”
伺候皇帝更衣,又伺候他倒龙床上躺下。
李东阳拱手说:“微臣向陛下请罪。有人弹劾,说明我二人尚有不可取之处,平日里多有疏漏,愧对陛下厚恩。”
“看来咱们君臣想一起去了。”朱厚照双手抱胸,挑着眉说:“今年的巡视组,朕想让两位阁老领衔,出京、到地方,你们亲自去瞧。”
“那就好。”朱厚照一转头,“你愿不愿意嫁人?”
而对于朱厚照来说,他不是动作华丽的野球运动员,他是要追求实效的。这个时候派他们去做这件事是最稳妥的。
实际上,劝谏加强李、谢二人职权,皇帝就是反应平平或忽略不计也不太好,因为这样别人也能看出来,皇帝与李阁老、谢阁老之间存在嫌隙,连这样的奏议都不愿意,说明也还是想要撤了他们。
“搅乱倒也不谈不上。陛下不让它乱,谁也没这个本事。应当说,是想让朝堂的局势更加明朗。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嘿,真要说起来,陛下在这方面还是个厚道人。”
“秋云。”
“朝里的事情你们两个都看得到。有什么可说的么?”
皇帝的身影离开了乾清宫,烛火吹灭前,有奏疏躺在毛笔下的画面。
实际上,他虽然说不上龙精虎猛,也算是骁勇善战,再有什么问题,那……似乎也没办法了。
他是通过一次留中确认了这件事,即确实有人惦记上了阁老之位。
最主要他也不愿接这种争斗,老实说在他看来这其实不叫争斗,而只是文官系统内自己的内耗。因为争来争去,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产生。
但朱厚照是具有基本生物知识的。
这样,多少仍会引来动荡。
现在还好,再过几个月,如果还是现在这样的话,估计朝中的大臣都要开始关心了。
从宫里出来,
李东阳和谢迁有些心情复杂。
秋云动作一顿,略带着些不好意思回道:“奴婢只愿意当个小婢女,伺候陛下。”
一来,他们本身就有清流之名。
“是!”
因为这背后其实是人性。他无法命令臣子们心中不许有想要当上阁老的欲望。
李东阳和谢迁一愣,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一丝惊诧。
这个叫荣子贡的御史,之前从未听过。忽然之间上了一封这么高水平的奏疏,朱厚照觉得绝对有人在暗中推动朝局。
“李先生、谢先生。”朱厚照又走起来,“你们是阁老、大学士,到了地方以后可以便宜行事。不要因为朝中的一些声音而害怕,或是畏手畏脚。一旦巡视出了什么,该法办的就法办,而不要去管他是什么人,大明朝的官,就属你们最大了。”
这个年头,发生这种事怪不着男人,都是说女子肚皮不争气。
又或者,也许是他多心了也不一定。
谢迁则说:“一样。”
与此同时,李东阳和谢迁想到,这就是皇帝的办法。
“怎么可能?”谢迁瞥了一眼儿子,对他问出这个问题略感失望,“用人权柄,操之于上。为父与李阁老都是侍奉陛下几年的大臣了,陛下什么性格,我们会不知?陛下愿意用的人,谁也拦不住,陛下不愿意用的人,谁也劝不住。上这样一封疏,自找麻烦嘛?”
仅次于,皇帝把这个荣子宫收拾一顿。
“荣子贡成化八年生于陕西,其父是一县训导。他从小便通经学,有见识,入京以后常听王济之的经世致用学说,因办事干练而授都察院御史,至今日而上此疏。”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