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红薯行动《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323章 红薯行动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323章 红薯行动

“陛下……大明天朝上国,海外则为蛮夷之地,用抢,实为不妥。”
听顾佐这样讲,朱厚照一时愣住。
这……
“那就不说抢,说换。”皇帝有些哭笑不得,“海贸海贸,贸易本身就是相互交换。咱们大明的宝贝,他们见了也是眼热的,所以才常常高价哄抢。”
“皇上所言极是。”
顾佐头一次看到所谓的红薯,便问:“陛下,不知此物有何妙用?”
“朕也是在一古籍上所看,说海外之国有红薯一物,抗旱易活,产量颇高,可食之。”
“喔?有如此奇物。”
“等朕找回来,再与你详谈。现在你们先退下,礼卿,不夜城的事盯牢。收不回租金,少府的银子可就白投了。”
“是,陛下放心。”
朱厚照在乾清宫来回转悠,再想不到什么但也无法完全放心,“你可有什么建议?”
江西、浙江的事情之后,他歇了将近两个月,都快要闲出病来了。人一闲还容易胡思乱想,害怕皇帝会不会对他有什么不满意。
“行,朕知道了。”
“微臣明白!”
而对于刘健来说,他的大朝会已经结束了,第七日的军备不能说和他没关系,但作为一个失去了政治前途的前朝老人,他在这方面提意见属于自取其辱,没有意思。
“什么身份……”刘瑾仔细想了一下,“应当不是官身,上次听说考了个秀才。”
老实说,即便今天已经拿在手里了,推广也尚需要几年的时间,真的形成粮食产能的跃升,说不准都是七八年后了,更何况,他现在连影子都没有见到。
“是!微臣遵旨。”
锦衣卫也去寻找。
真实的历史上,西班牙人的确对这种作物的外传进行了控制,反正这些白人进行各种封控已经是老传统了。
躺在摇椅上,刘健忽然追忆起了以往,他曾经想过要和皇帝通力合作,共同为大明的百姓做些实事。可惜,天不遂人愿。
“皇上,他什么都知道。”刘健闭着眼。
所以实际上毛语文是接到两个任务。
其一是派人前往海外了解各海岛之国的国情、军情。其二是找到红薯并带回来。
就说明一件事——他来京城,就是碍事。
皇帝说得语气不轻,毛语文其实没太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略带懵得接过了这幅画,“陛下,此事既然重要,不如臣亲自去?”
小孙子有些不明白,“什么都知道?”
只不过朱厚照又是开海,又是不夜城的,花里胡哨搞得太多,某种程度上使得皇庄倒成了件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
实际上,皇庄到可以作为先行示范的点,一旦看到实效,事情做起来会容易许多。
其实除了要尽快引进种子,本身也可以做些准备。比如说推广种植的过程其实可以提前先准备。
“成学,你要记住。今上是可比太祖太宗的圣明贤君。自古明君,哪个不为臣子所敬?”
这应该就是上一封奏疏的意思。
“臣,想见见她。”
好在现如今朝廷开海,海内外的交流增多,锦衣卫想安插几个人到商船之上也轻而易举。
毛语文听完心里大受鼓舞,“既如此,臣便派遣三个小队,每队七人,全部分头行动,就是丢了命,也要完成陛下的交代的差事。”
“回陛下的话。希贤公有三子,但其中一幼子早幺,另外两个儿子皆不寿,还有两个孙子,可惜长孙也不寿,到眼下这个时间点只有个小孙子随他左右,四处奔走。”
“……红薯行动以从婆罗洲的海外之地带回种子为最高目标,三个小队既然分头行动,为免他们互相争功,互相破坏,你可以放话下去,只要事成,这二十一人朕皆有重赏,若是有谁不幸殒命,其妻儿父母也都由朝廷供养!”
皇帝很…怜悯他,
原本应该是很厌恶他才对,但皇帝竟然流露出那种情感。而且所谓的先有孔、后有刘,说得容易,实际上他不把这条老命扔在山东,怎么做得到?
所以说,皇帝在怜悯他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将他留在山东。
对他来说,有这样一个人牧守山东,足够放心是最重要的。
这些事,其实想不到也就想不到,算了。但他想得到,而且虽然说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意见,但想透其实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唔……倒不必。”
他这么问也是有目的的。有明一代,皇室会恩荫这些臣子的子孙,这也算是一种奖赏。只不过眼下刚升他为巡抚,其实赏赐也不必如此密集和频繁,日后再说吧。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