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大明嫡长子》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明嫡长子 > 第293章 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93章 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

自弘治十八年七月朝廷在浙闽设总督以来,所有的动作加起来的影响都不如这一封圣旨。私下里的消息渠道传得再多,可大部分人还是不会轻易相信朝廷会轻易更改祖制、国策。
朱厚照做的准备是很充足,但从来没有觉得之后的波浪滔天就不会出现,一切可以平稳丝滑的度过。这种顺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九月,京师上下最先得到朝廷要开驰海禁的消息,满朝文武哗然大惊,京师官场闹得鸡飞狗跳。
奏疏如雪花一样往宫里送,如果不是朱厚照有后人的定力和决心,他不仅会怀疑自己决策的正确性,更会担忧自己的安全。
好在前者在现在的朱厚照身上不存在。
而后者?上直亲卫经营了好些年,其中百户、千户等校官都从军学院所出,没有停粮停饷,至少发生军队哗变的可能性无限的小。
由此,才能继续坚持,否则开海令大概在此时也就停止了。
然而强行推行,很快也引发了动荡。
朝堂里,一向很少在朱厚照耳边呱噪的勋贵也开始异动,保国公、定国公、武定侯等连续递条子要见皇上。
尽管效果不好。但勋贵们胆子大,虽说皇帝他们是不敢怎么样,但是杨廷和这些人的门,他们还是敢找上去的。
像武定侯郭良,他领着侯府的家丁人马去堵杨廷和的门,上百壮丁把一个小小的杨府围得水泄不通,并且直言:
朝廷内外争论严重,这个时候太后出来一句话把事情搞定了,把皇帝压下去。这在政治上对皇帝的威信是个巨大且致命的打击,越是大的事情,越是如此。
郭英本人也忠诚可鉴,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几次清算功臣,郭英都安然无恙,本人也是善终之局。
这样下去,圣旨去了浙江,浙江的官、兵开始推行之后,一切不就做起来了吗?
但朱厚照不是很确定张太后能不能听懂他的言外之意。
“你说朕的身边有奸佞之臣,好啊。《皇明祖训》中也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你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
另外一边,太监们也来禀报,说武定侯已经入宫了。
其实哪有什么叙不叙的。
至于说集体劝谏,朱厚照掌握了六部九卿中的大多数,再加上弘治十二年左顺门之变在前,很多人心里都有顾虑。
他是第五代武定侯,第一代武定侯名为郭英,濠州人,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算是最早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最早还负责朱元璋宿卫。朱元璋称其为郭四,对其非常信任。
朱厚照懒得和他讲道理,因为跟这些人讲道理,结果就是吵架还把自己给气一顿。
“愚蠢!”朱厚照直接指其怒斥,“你的祖宗跟着太祖皇帝出生入死才挣来的这武定侯的爵位,他老人家一生谨小慎微,要是看到你这个不肖子孙,估计要气得吐血!”
“朝廷之中有奸佞之臣!绝不能让这些人左右了圣意,败坏了东南沿海!杨廷和,你是本朝的最大罪人!”
朱厚照觉得她没听懂,所以又解释了一番。
“郭侯爷!”韩子仁提高了音量,“擅殴朝廷命官,这可不是小罪!”
出了坤宁宫,朱厚照就沉着脸,一路上脚步极快,完全不等人。
“那是你们锦衣卫,死了个詹秀山就闹成那副丑样!武定侯是太祖皇帝亲封,打一个奸佞之臣有什么?再说本侯也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
也就在此时,耳边传来惊雷,原来是皇帝一句暴怒之语。
所以很快便到乾清宫,一转进去就看到了武定侯郭良。
各种挣扎、考虑之下,倒霉的就成了杨廷和。
韩子仁知道自己搂不住这些勋贵,所以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派人到皇宫里禀报。
“是。”
“本侯不仅要闯他的府,还要打他的人!”
“照儿不可胡说……就这么一桩事,怎么能说皇帝都做不下去。这个话,太刺耳。”张太后往回找补,显然是说问题没那么严重。
“既然如此,母后不该劝他们支持儿子吗?”
朱厚照把手里的奏疏扔给刘瑾,大步上前冲着他的脸蛋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样一来,京师里竟然就有些乱了起来。
韩子仁不敢托大,低眉说:“下官自然不敢挡住郭侯爷。只是下官想提醒郭侯爷,杨介夫公是军机大臣,朝廷命官。郭侯爷若有不满,自可去君前详奏。如今带了人到这里,难道是要强闯杨府吗?”
京师里,百姓众多,人多眼杂,连日来发生这种场景,那真是叫满城风雨。
“母后,这次所有的人,儿子全都已经派出去了,王鏊、杨廷和……他们也都担着干系,如果这个时候走回头路。他们就没有活路了。他们没有活路,往后儿子使唤谁、谁就和儿子打打马虎眼,十分的事只做两分,还有八分都留给自己做退路。朝堂上人人如此,就是还当着皇帝,也不是一个可以一言九鼎的皇帝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