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后续《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后续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后续

在大周议政最高殿堂,庄严、肃穆的含元殿中,礼部尚书钱牧谦、右都御史程青松、长平郡王带着四百多位大臣三叩九拜,山呼万岁,拥立吴王登基!
按照礼法程序,此时应当需要太皇太后的懿旨。但现在谁还在乎呢?
人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程序而已。
“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三站在含元殿的御座之前,表面平静,但内心仍是有些茫然。
这万岁声中,似乎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楚王兄和朱瞻坤争了这么多年的皇位,一个被冤枉后自尽以示清白,另一个因为倒行逆施被自己的师尊斩杀。
这个天下人皆是尊崇和觊觎的至尊之位,就这么简单地落到自己手中了吗?!
有人略感苦涩,想不到这九五之位花落吴王!有人庆幸,自己站队正确、已得从龙之功。有人平和,这帝位争夺终于落幕。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含元殿中徐徐地消散,余音袅袅!
十三皇子朱瞻垕穿着一身白色的亲王服,戴着孝,年岁不大,才十五岁,却不失儒雅气度。
他还在适应着剧烈的身份转化,脑海中,此时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往日的种种。
从出生开始他就是皇子,但是他们的母亲虽然艳冠后宫,但也只是一时之宠。小九因为活泼,倒是被周帝所宠。
永安十四年,他遇上了这辈子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杨清源。
他和姐姐得父皇恩准,拜杨清源为师,求学于门下。
杨清源教他学问,做人的道理,带着他们游历江湖,感受民生,那是他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后来皇兄朱瞻坤弑父上位,在得知这件事后,十三和小九一度想要为父报仇。杨清源起兵的那一晚,杨清源要报血仇、拿帝位,他向着杨清源离去的方向深深一揖,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
一切就像跑马灯一样在十三眼前略过。
不过,朱瞻垕很快就收回了自己的思绪,然后看向下方跪着的群臣。很快投入到了皇帝的角色之中,看了身边的东厂厂督曹正淳一眼。
曹督主早就准备好了,上前一小步,尖锐的声音传遍含元殿。
“众卿平身。”
朱瞻垕身上的气度一变,开口道,“朕少不谙事,才疏学浅,以社稷国事累诸卿!”
“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随后朱瞻垕的目光看向文臣首列的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钱牧谦。
“钱先生!”
朱瞻垕没有称呼钱牧谦为卿家,他虽然为九五之尊,但年纪远小于钱牧谦,而且杨清源是十三的师父,而杨清源和钱牧谦又有师徒之名。
天地君亲师,虽然君在师前,但天子也要尊师重道。
朱瞻垕的这一称呼,引得殿内群臣侧目,但随即都理解其中三昧,微微点头赞同。
“臣在!”钱牧谦闻言出列。
“此次神都之乱,有赖钱先生主持大局,稳定朝野。擢文渊阁大学士钱牧谦为检校内阁首辅事,主持朝廷政务!待时局稳定后,再行廷推!”
“臣领旨!”钱牧谦领旨的同时,心中也不住赞叹一句,这么多年众臣皆没有发现,这位十三殿下不过虚岁十五,竟有如此气度和智慧。
朱瞻垕没有直接任命钱牧谦为内阁首辅,不是他不可以,而是这样有损天子的权威,也不利于钱牧谦的名声。
像大九卿、六部侍郎这个级别的,正常情况下都是会经过廷议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任命。
比如越州案发之时,太宗皇帝任命杨清源为大理寺卿,察查此案。事急从权,也就直接任命了。
虽然现在朱瞻垕没有直接任命钱牧谦为内阁首辅,但是却让他行内阁首辅事,等到朝局稳定,以钱牧谦的人望又有何人能抢这个位置?!
“大行皇帝殡天,当定其谥号与庙号,举行其葬礼,钱先生为礼部尚书,此事便交给你了!”
钱牧谦闻言道,“臣遵旨。”
随后闭目微思片刻,睁眼说道,“大行皇帝,得位不正,有弑君乱政之嫌,且冤杀兄弟、功臣,杀戮无辜学子、大儒。微臣以为,当谥‘厉’,庙号熹宗。”
杀戮无辜、暴虐无亲、愎狠无礼、扶邪违正曰厉。
昏庸腐朽为熹宗。
这是一个顶级的恶谥了,庙号也是贬斥,表达出了钱牧谦对于朱瞻坤的极度不满。
钱牧谦是个秉持中庸之道的传统士大夫,平时做事也不会太过绝对和激烈。
但是在朱瞻坤这个人身上,他表现出了绝对的厌恶和痛恨。
厉这种谥号一般是不会轻易上的。
一般都是新朝给前朝的末代皇帝上的谥号。
但是朱瞻坤登基之后,一直在忙着收权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这其实没什么问题,传统皇帝登基后哪个人不是这么做的?!你只要后来的文治武功足够耀眼,照样是瑕不掩瑜。
但是杨清源没有给朱瞻坤这个机会,导致朱瞻坤就当了六个月的皇帝。
一般这种情况,后继者谥号都会给个“殇”帝、好点的给个“怀”帝,短折不成曰殇,慈仁短折曰怀。
但是朱瞻坤还有冤杀有功亲王和力挽狂澜于延益这样的大“功绩”。
于公,朱瞻坤对于大周有害无益,还曾私下里击杀文臣。
于私,于延益是钱牧谦挚友,杨清源是钱牧谦最得意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钱牧谦自然不可能给朱瞻坤好脸色。
如果说杨清源是杀人,那钱牧谦就是诛心,要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瞻垕点点头,“钱先生所言甚是。”随后,朱瞻垕又象征性地询问左右都御史,六部尚书、代理尚书的意见。
像右都御史程青松、吏部天官赵艋轲等人早就对于朱瞻坤不满了,特别是在于延益这件事情。
一众大臣也没有对此事表达异议,朱瞻坤的谥号和庙号,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就是第二件事,恢复于延益的名誉。
这也是杨清源起兵的法统所在,他不是要谋逆,他是要为冤死的于延益讨一个公道。
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柱石,不该这样冤死。
“先内阁首辅于延益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先厉帝昏聩残暴,然朕心实怜其忠。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傅,谥忠肃!”
忠肃虽然是个褒扬的谥号,但相比于文正、文贞、文忠、文烈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于延益将忠肃带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一如蓝星北宋时期的范文正公。
“程卿家。”
“臣在!”满头白发的程青松出列道,“这件事情便有你们都察院和大理寺察查,务必将陷害忠良的元凶首恶尽数正法!”
“臣遵旨!”
两道政令发出,十三从内心彷徨变成了自信,一道道政令经大臣商议后达成。
……
“兵部右侍郎李澄光,暂代兵部尚书事!北境大乾异动,兵部必须保证兵马调度通畅,粮草供应顺利,同时招募兵马补充前晋阳之战所折之兵丁。另朕今在此特旨,每户之中有在册兵丁者,可免除徭役。”
十三想起了杨清源教过他的知识,在无法给军人更多经济和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其社会地位,给予其应有的荣誉,这样士兵才会拥护伱。
“陛下圣明!”
……
“原刑部尚书曹守正为先厉帝爪牙,冤杀功臣,现命通政司使王华代刑部尚书职,半个月内,刑部要恢复运行,三个月内要肃清曹守正余毒……”
……
在处理完具体事务之后,便是礼制上的事情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