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戈壁《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零九章 戈壁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六百零九章 戈壁

戈壁之上,一队人马正太阳下潜行。
这戈壁滩名为马勒戈壁,乃是大周以北最大的戈壁。
在《尚书·武成》之中有记载:“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勒马于戈壁以南,放牛于桃林之间,示天下弗服。”
这说的乃是西周武王灭商后,把马放到戈壁以南的草原之上放牧,把牛放到桃林的之中觅食,牛马乃是古战车的动力来源,以此来表示以后不再乘用打仗了。
按照刘伯的说法,他们被大乾骑兵追击,逃入了马勒戈壁之中,但是由于他们忙着逃避敌人的追击,没能记住方向。
但是杨清源却从刘伯的言语之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镇胡城位于戈壁之中,那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用水问题。
要支撑一个城镇的人口的用水,可不是几口井能够解决的。
而且根据刘伯回忆之中的说法,镇胡城附近乃是绿洲。
绿洲是浩瀚戈壁中的沃土,必然是位于终年淡水资源不断之处。
只要沿着地图上的凤羽河古道,一路寻找,那么镇胡城这么大个绿洲也逃不出杨清源等人的眼睛。
武功较高的杨清源、柳望舒、叶剑寒,早已是寒暑不侵。
特别是先天之躯的杨清源,修为已临近辟谷,即便是半月不吃不喝,也没甚么大碍。
但是其他人却做不到杨清源这般程度,只能一路补充水源一路前进。
行了三日,杨清源一行来到了戈壁的一处大的镇甸之上,补充食物和水源。
此镇名为子文镇,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草原戈壁,建立起控弦百万的强大匈奴帝国。
前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前汉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前汉初期,无力与之抗衡。
经历前汉文景两代文治主君,前汉攒下了无比雄厚的家底。
而此后,武帝即位,开启了对匈奴的全面战争。
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经过仔细考量之后,武帝遣张子文出使西域三十六国,往来贸易,合击匈奴。
张子文于这茫茫戈壁,莽莽草原之中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使得西域三十六国和前汉也可以往来财货,互通有无,同时也削弱了匈奴帝国对于西域的控制。
在击败匈奴帝国之后,前汉更是于西域三十六国之西,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大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诸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声威之盛,为堪为西域东部之主。
汉书之中,曾记载西域都护府之声威。
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两国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
汉帝遣傅介子问罪。
但由于财政和军事等问题,傅介子没有带兵,只有一队使臣,百余人。
当傅介子至楼兰之后,以财货诱使楼兰王宴饮,直接在酒席之上将其诛杀。
酒宴之上,楼兰臣公皆是大惊失色,唯独傅介子镇定自若。
“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一句“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将在场所有的楼兰王公尽数震慑,无人敢异动。
这便是当年卫长平和霍骠骑打出来的威风。
即便傅介子孤身一人,殿外只有两个随从跟随,却无人敢有冒犯之意,楼兰士卒、侍卫王公大臣,纷纷跪地请罪。
傅介子随即当众宣布了楼兰王的罪状,立楼兰太子为王,并赏赐了顺从汉朝的王子和大臣们。
自此,反叛的楼兰再度归附。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大汉之威,弘扬于西。
从史书之中才能窥得昔年前汉之威。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只可惜后世衰弱,于前汉宣帝之后,便逐渐丧失了对于西域都护府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直到前唐太宗贞观十四年,重设安西都护府,才再度控制了西域。
如今的大周虽然强盛,却没有当年的汉唐之威。
“客人!你们是从东面来的?”接待杨清源一行的客店老板问道。
像杨清源这样的大客户,寻常可遇不到。
一支商队上百号人,这吃喝住店,够把他的客店包圆了!
杨清源有意打探镇胡城的下路,便和客店老板攀谈起来。
“正是,我们是从京畿之地来的,去往西域诸国做点小买卖糊口!”
“哈哈哈,公子爷说笑了,我家世代住在这子文镇上,这上百人的商队还算小买卖,那小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大买卖了!?”
在这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不少,百人的商队,绝对算是规模较大的了!
“啊哈哈哈,老板会说话,怪不得生意做这么大!”
“哪里,公子爷您做的才是大生意,从神都这么大老远的地方来,这得是大商行才敢做的行商生意啊!”
客店老板的眼中满是笑意,花花轿子人人抬,被这样的大商人认可,自然是高兴的。
“神都很远吗?!”
杨清源的问题让店老板有点摸不着头脑。
“公子爷这话说的,难道不远吗?!”
“哈哈哈,不远,不远!神都相去安西,不过九千九百里!”
店老板被杨清源这话,说得一愣,神都相去安西,万里之遥,即便他这个没读过书的人,也知道,怎么会只有九千九百里的呢?
此句话,并非杨清源所说,而是刻在神都西门——开远门外的一块故唐石碑之上,乃是当年故唐书法大家虞世南的手笔。
虽然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但其上篆刻的铭文依旧清晰可见。
上书:“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为万里之行。”
前汉武帝完成了对于西域实际控制,而宣帝更是于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但是随着中原的纷争,对于西域控制力逐渐衰弱,直到故唐太宗文皇帝登基,唐军连续攻灭高昌、焉耆、龟兹等国,设立安西都护府,建立安西四镇,才重新完成了对于西域的再次控制。
至高宗朝,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破灭西突厥,将大唐帝国的控制范围扩张至咸海。整个中亚几乎全部为故唐朝所囊括。
邢国公弟子,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以助波斯复国为名,行假道伐虢之计,突袭盘踞于碎叶城附近的突厥叛党阿史那都支。
为了隔绝西突厥余部与吐蕃的联系,故唐将自己的触角深入中亚,建立了碎叶城,作为故唐最西的军事重镇,而碎叶也因此成为安西四镇之一。
由于碎叶城的存在,使故唐才得以牢牢地控制西域的万里之疆。
于是才有了虞世南立的这块石碑。
以军中自古的观点,行军即使再远,也不能超过万里。
而安西距离长安,“不过”九千九百里之遥。
换言之,也就是说,安西距离长安并不遥远。
如此气魄,为故唐有之。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
杨清源和店老板一阵攀谈,营造出了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大商人的形象。
“没想到公子爷,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到过这么多的地方,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实在是让我汗颜,真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了!”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