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目的,叛乱《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五百二十章 目的,叛乱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五百二十章 目的,叛乱

钱塘郡中,杨清源看着钉在墙面之上的大周地图,面色凝重。
青龙会在下一盘大棋,大周的居天下之中,四方八荒有强敌环伺。
西域三十六国,有大有小,一直以来名义上都是中原的附庸,但是时不时地会发动政变,进而反叛中原王朝。
其中小国倒是无所谓,但是像乌孙国、大宛国、康居国、安息国,国力都不弱。
比如安息,乃是西域名副其实的帝国。
户一千九百万,口四千八百万,常备军五十五万,临战之时还可以召集兵马。
乌孙国稍弱,户八百万,口两千五百万,胜兵三十八万。
传说,康居国去神都两万四千里,也是繁荣昌盛。
西域神策军虽然兵力强盛,但是面对这些敌手也压力不小。
要不是当年岐阳王在西域,一战打服了三十六国,让他们至今仍留有阴影,如今的西域当不会如此安定。
杨清源这几日从锦衣卫处要到了大周边境的情报,西域三十六国乱象已显,神策军的压力不小。
北境自不必说,大周最大的对手元蒙大乾,在梁王察罕帖木儿的带领之下,历经一场大败的,乾国重整旗鼓,又从四大汗国征调了部分兵马,在望南城又集结了控弦三十万,对着新建的云中都护府虎视眈眈。
幽州方向,赵王被完颜陈和尚打得大败,龙武军被迫接替了原本赵王防线,兵力瞬间紧张了起来。
完颜陈和尚本是名将之资,龙武军大都督赵玄礼对于原赵王的防线又不熟悉,战局不利。
所以京畿御林军才会北上支援龙武军,越、扬两州的神武军也随之北上,填补京畿防务。
再加上青龙会在越州兴风作浪,杨清源已经大体将青龙会的行为串联成线了。
无论是西域三十六国的政变,还是大乾的蠢蠢欲动,亦或是南下的建州女真,这个背后都有着青龙会的影子。
话虽如此,但是这些对于大周来说,都是难以构成真正威胁的,最重要的还是牵扯周廷的精力。
公子羽费尽心思,应该就是为了调走越州和扬州两地的常驻神武军。
越州、扬州两地的神武军是备倭所用,但是由于钱塘水师的存在,越扬两州依旧有资本抵御倭寇的袭扰。
这一波公子羽赌对了!
六万神武军北上让越扬两州的守备空虚,即便是闽州的神武军奉命调到了越州和扬州驻防,但兵力相比原来也少太多了!
……
“杨兄,你都在这盯着这地图一整天了,还没看出什么端倪吗?!”
李寻欢端着一盘饭菜走了进来。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寻欢亲自送饭,这待遇普通人可没有,一般只有被都察院缉拿的犯官才能享受。
杨清源也算是体验到了!
“结合护龙山庄和锦衣卫的情报,确实瞧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还不够!”
暗六部中,六扇门和神侯府主要是针对大周境内的江湖势力,东西两厂是针对锦衣卫、六扇门的。
唯有锦衣卫和护龙山庄才会搜集天下情报,包括大周周边各国的情报。
而杨清源建立的大理寺广闻司,也针对江湖势力。
“哦?!你都查出什么东西了?”
李寻欢放下了托盘之中的饭菜,在一把椅子上坐下。
“李兄,我问你,我们来越州的起因是什么?!”
“为了查八百万两饷银的下落啊!”
“那我再问你,三年前的粮仓之中,丢失的上百万石粮食可曾找回?”
“没有啊!”
李寻欢觉得自己的智商被杨清源低估了!
虽然他不擅长推理刑侦,但好歹也是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这问的都是些啥问题啊!?
然后杨清源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笺。
“这是山阴府连夜传来的消息,青龙会高手连夜偷袭古越族地,还意图抢夺大量古越刀剑,掳走古越的铸造师,被知远和望舒识破!”
“竟有此事?!实在是太猖狂了!”李寻欢没想到青龙会竟然敢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继续闹事!
“随行的高手中,共有三个洞玄,一个法天象地。”
“……”
想了想自己元化境的修为,李寻欢觉得这些人也没有那么嚣张啊!
“望舒借古越族神物之威,击败了青龙会的四名高手,知远随后率大军赶到,青龙会的杀手被绞杀俘虏者十之八九。”
“柳姑娘……什么时候入法天象地境了?!”
李寻欢有些自闭了,这都什么人啊!
“倒不是望舒已入法天象地境,而是在古越族中藏有一件足以让洞玄对抗法天象地境的神兵。”
杨清源并没有说出轩辕的名字,并不是因为不相信李寻欢,只是当日答应了欧冶,自当信守承诺!
“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你看看青龙会的目标是什么?!”
“刀剑兵刃啊!噢!还有铸造师!”
然后,李寻欢便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大量的银两、粮食、兵器。
青龙会的人想做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
“他们想要作乱?!他们怎么敢?!”
除了起兵反叛,李寻欢想不出第二个答案了!
“对了!你再结合之前朝廷从越扬二州调神武军北上的事情!是不是一切都已经很明晰了!”
李寻欢急了,“杨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不奏明朝廷,立刻调兵前来!?一旦青龙会的逆贼真的起兵反叛,那越州危矣啊!”
杨清源苦笑道,“即便是现在去书内阁,又有什么用?!短时间内,朝廷能从哪里调兵?!闽州的神武军已经分出了三分之二到越州和扬州,离我们最近的主力大军在徐州和岭南,而且人数也不多!”
“……”
李寻欢被这话说得哑口无言,他只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对于朝廷的兵事不了解。
而杨清源入阁殿行走,为大学士佐官,在大周军事之上自然知道得比他更清楚。
别看大周军力强盛,对外作战少有败绩,但是兵力一直处于一个堪堪够用的地步。
太祖时期倒是够用,但是连年战乱,民心思定,于是今上在登基之后,裁撤了不少兵马,并重新整编天下大军,对外的大战也是能不打就不打,能少打就少打。
与民更始,休养生息。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