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荀爽的建议《我,刘辩,三兴汉室》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158章 荀爽的建议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58章 荀爽的建议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158章荀爽的建议
如果说免除口赋是向百姓展示恩德的话,那么举荐和公车征辟大儒就是向士大夫示好了。
申屠蟠的拒绝倒没什么,但刘辩对于庾乘的拒绝还是有些失望的。
公车征辟,他自然要对征辟的人有所了解。
庾乘出身寒微,连寒门都算不上,却很聪明。他服徭役为县廷门卒时,得到了名士郭泰的看重,推荐他到太学给太学生们当佣工,还能借此机会学习经典。
庾乘也不负所望。他学有所成后,与太学博士、诸生讨论经典时,因自觉身份卑贱,每次都坐在下座。
因他,时太学以下座为贵。
庾乘的出身让他具备很高的示范价值,而且他又在家乡教授经典,多次拒绝征辟,很有名气。
可惜无论其是真心不愿为官,还是为了养望,都不能为刘辩所用。
抛开这些不愉快,刘辩带着笑脸,等待着荀爽等三人的到来。
刘辩知道,荀爽等人来了,并不等于他们真的决定入朝为官了。
他想要考察大儒们的能力值不值得重用,而大儒们也绝不会因为他是皇帝而死心塌地为他效命。
毕竟士人在接受征辟时献上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为政建议,或因得不到回应,然后辞官,也是有许多先例的。
初次见面,刘辩摆出一副礼贤于人的态度。
言不称朕,而自称为辩,虚心向三人求教治国的策略,以及汉室存在的问题。
荀爽在三人中名望最高,最先回答:“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
他最后总结道:“故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
荀爽提倡礼制,要求官员为百姓榜样尽孝道,行三年之丧。他认为君主应首倡节俭,使上行下效,强调父子君臣尊卑之别,等等。
随后陈纪韩融所言,言不务华,事不虚饰。
尤其是陈纪,话语间难掩其实干派的作风,他们的经学功底是十分深厚的。
刘辩到底还学了些经典的,师从郑玄和蔡邕,评判能力还是有的。
相较于荀爽陈纪,韩融则显得平庸了点,不过依旧称得上大家。
这次见面,只是提及大政方向,并未谈及具体施政。
刘辩听后称赞不已,三人皆拜为侍中。
侍中清要之官,为皇帝近臣,比二千石,无定员。
汉室原本就有拜名儒为侍中的先例,此举足以显示刘辩对于大儒的重视。
至于要在侍中的位置上待多久,且看以后了。
目前三公九卿之中,太常空缺,尚书台还有一个权力比之三公都不弱的尚书令。
刘辩暂时不打算立刻补上,尤其是尚书令,此前宪帝时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设尚书令,只以尚书仆射代管。
在刘辩心中,盖勋为尚书令最对他的胃口,其整顿吏治的作为不能不赞赏。可河东的位置也很关键,若是贸然将他调回来,新任太守但凡做不到萧规曹随,继承盖勋的政策做法,先前的努力很容易毁于一旦。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